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信息>详细内容

教研信息

听《西部大开发》有感

作者:占云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5-29 字体:

  5月28日下午,我参加了杭州上城区的思品教研活动,聆听了两堂非常棒的思品课。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崇文实验学校郑玲雅老师执教的《西部大开发》。

课堂流程:

  一、走进西部,感受西部

(一)感受西部之大

1、师生谈话:

(1)同学们,平时你们去过哪些地方旅游?(学生自由说)

(2)随学生回答,引出西部。(板书:西部)

(3)你知道哪些地方也属于西部?能在地图上找一找吗?

2、出示中国行政图

3、师生共同认识西部的12个省、市、自治区,并齐读文字介绍。

(二)了解西部资源

1、图片欣赏,感受西部的优美风景:

内蒙古草原、四川大佛、甘肃敦煌、吐鲁番的葡萄……

2、西部资源交流,了解西部资源丰富

(1)利用各人课前准备的手抄报,四人小组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并把自己的小报张贴到展示板上

石油资源、 水利资源、阳能资源、风力资源、天然气资源……

3、观看视频,感受目前东西部差距

(1)贫困的小女孩、破旧的房子、浑浊的水……

(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3)视频课件:用生命去上学

(4)学生说观后感

4、出示东西部人均收入等方面的表格

5、揭示课题(板书:西部大开发)

  二、交流西部变化,理解开发目的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我们的国家、企业和个人在支援西部开发都做了哪些事?带来哪些好处?

(1)西气东输

学生交流汇报,相互补充了解

(2)青藏铁路

学生说青藏铁路开通带来的好处

跟唱歌曲《天路》

(3)娃哈哈集团在西部大开发中的举措

(4)支教活动

3、小结开发目的

学生说 教师小结 (板书:共同富裕)

  三、情感升华,课外延伸

课后了解西部大开发中的感人事迹

课后感受

  1、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非常强。学生汇报交流所用的小报,制作非常简单但很有效。小报包括了以下内容:什么资源、产量多少、分布地址…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是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必备技能;也是《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着力强调需要培养的能力。在《西部大开发》的课堂教学中,资料收集活动被频繁运用,本节课在 “培养资料积累的习惯”、“提高资料整理的能力”、“关注资料交流的互动”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策略,使得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  

  2、随着画面的推移,生活在幸福中的孩子们当时真的被深深地震撼了。他们怎么也没有想到,还有人需要这样冒着危险读书,这样用生命去上学。可以说,《用生命去上学》这段录像极大地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冲突中给予学生一个从未发现过世界,在这种具体形象的感知中提高道德认知水平,知道西部的教育交通有这么大的困难,从而激发起西部大开发的热情,提升了对大开发的必要性和决策的正确性的认识,同时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幸福,从多个角度促进了学生发展和提高。这让我想到,在品德课中,呈现一种难以抉择的矛盾或冲突,在冲突的解决问题中提高道德认识水平,解除一种百思不解的困惑。可以创设人和人之间最近的距离,让孩子们在无言的感动中,达到不教而教的效果。   

  3、教师年简洁的语言、亲切的教态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但在介绍西部地区的贫穷、落后时,教师放弃了一直挂在脸上的微笑,反而用一种严肃低沉的语调来述说小女孩依靠一条绳索穿越怒江用生命上学的事。这种处理是非常好的,不仅突出了严肃的氛围,也强调了一种学习信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