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科研>教研信息>详细内容

教研信息

在实践中点燃自信的火焰

作者:雷美萍 文章来源:大柘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05-27 字体:

案例描述
一次,我教学四年级的生活与劳动《缝手套》这一课。课前,我做了精心的准备,从网上收集了许多不同质地、不同款式的手套制成课件。课一开始,我便出示了这一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这一组组精美的图片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在教学中确实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手套的制作方法和技能很顺利的示范讲解完了。接下来就是这节课的重头戏,学生实践操作的环节。我想:现在的孩子个个娇生惯养,即使是我们农村的孩子,这年头还有谁会做针线活呀。为了保证这节课的完整性,我把要求降到最低,让学生制作一只简单的,只有一个大拇指,四指并拢的手套。因为,如果让学生自由设计手套的款式,也许制作的过程将会丰富有趣,但是,教学任务将无法在四十分钟内完成。看着桌角摆放的学具袋,孩子们早以蠢蠢欲动了。
他们耐着性子听完我的讲解,只等着我的一声令下。我刚布置完任务,大家就迫不及待地动起手来。我来到他们当中不断的指导、欣赏。忽然,发现几位同学在那儿窃窃私语,与此时课堂中的情景很不协调。我正要过去制止,只见几只小手战战兢兢的举了起来。我请了平时点子最多的小亦,她说:“老师,这种款式我们觉得太简单了,我们想自己设计!”“老师,我也想当一当设计师。”“老师,我也不喜欢这种款式的手套。”……看着他们一张张幼稚而可爱的脸,这些提议让我无法拒绝,就满足他们的愿望,任由他们发挥想象力,自己设计吧。……
制作的难度增加了,制作时间延长许多。总结评价时,他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款式奇特的手套,来到讲台上向大家介绍。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里流露出骄傲的自信。有一些同学没有完成,也有几位同学做好了,但是太小了,怎么也套不进去。与台上的同学相比,这几位同学的情绪低落了许多,耷拉着脑袋坐在位子上。见此情景,我忙走下去将小兰牵上讲台,举起她制作的“小手套”,让大家评一评。“太小了。”学生一致的评价。“这只手套老师却非常喜欢,你们能替我找找原因吗?”我鼓励他们再度欣赏他人的作品。不久,就有同学仔细的欣赏起小兰的手套,说“老师,我发现小兰的针法很好,缝的很仔细”,“她设计的款式跟大家比不一样,很别致!”听了同学的称赞,小兰终于抬起了头,笑了。最后,我们一起帮助她分析为什么按手印画下来会太小。渐渐的,其他的同学都拿着“半成品”一一上台展示并介绍了他们的设计意图。
[案例分析]: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自信心对人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精神支柱,是一个人自觉行动的心理动力源泉,是一个人成功和成材不可缺少的心理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中存在着缺乏自信心这一心理问题,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困难。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身心得到积极、健康地发展?我认为,我们可以借助课堂教学这一平台,对学生采取心理疏导。  
1、在实践中点燃自信的火焰。在缝手套教学中,摆脱了教材中出现的单一的款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自己设计手套的款式,同时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合作的伙伴。结果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潜能,设计出的款式各不相同,除了市场上常见的样式外,还有多种奇特样式。此时,我不禁被孩子们丰富、奇特的想象力所折服,同时,我也庆幸自己给了他们一个自主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大胆的创造,在实践活动中,点燃自信的火焰。
2、在结果中延伸自信。探索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各种困难,探索的结果有成功有失败。在评价总结时,获得成功的那些同学站在讲台前展示自己的作品,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里流露出骄傲的自信。此时,自信的火焰得到了延伸。当然,也有不少同学失败了。在进行评价总结时,有的同学还没有缝起来,而有的同学制作的手套虽然款式很美,但是太小了,套不进去。这是他们的自信得到了磨练的最好时机。我们在引导学生认真从多方面寻找原因的同时,更应该即时的肯定其活动价值,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失败乃成功之母,给予他们重新试一试的信心和勇气。
随着社会的发展,孩子们生活的范围扩大了,见识也广了许多,孩子得到锻炼的机会也多了,由此使相当一部分的孩子,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再加上本身物质条件比较优越,造就了这部分孩子自信的性格。与之相反,由于现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使贫富愈加悬殊,在生活条件相对落后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受到的教育锻炼机会也会相对差些,在充满竞争的现实中,这部分孩子在学习生活中往往觉得低人一等。这种自卑的现象经常表现为不相信自己也能行,不敢肯定自己的成绩,不能欣赏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自信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这类学生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与人交流,学习成绩落后。如在小学阶段不及时发现这类学生的表现,不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则很有可能对其将来的发展,产生一些负面的影响。如何激励学生的自信心呢?
一、语言激励法: 语言是意识的产物,语言是思想的有效刺激物。积极的语言能使人产生积极的情绪,改变心态。因此,在平时的教学生活中,我们要尽可能的表扬他们,尤其是面对后进生,我们要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给予肯定,抚慰他们那颗原本就很脆弱的心,培养起他们自信心。同时,我们也可以让每一位同学摘抄或写一句能使自己受到激励的、能增强自己信心的名人名言,贴在床头,经常地去读读,以增强自己的信心。
二、积累成功法。存在心理问题的孩子成功经验相对教少,这是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成因。因此,在消除孩子心理问题时,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指导他们建立成功档案,将每一次哪怕是非常小的成功与进步都记录下来,积少成多。每隔一段时间就拿出来看看,经常体会成功的喜悦心情,能使他信心百倍地去克服困难,战胜困难。
三、扬长避短法。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势,同时也有自己的短处和劣势。如果一个人用其所短,而舍其所长,就连天才也会失去信心,自暴自弃;相反,一个人若能扬长避短,强化自己的长处,就是有残疾的人也能充满信心,享受成功的快乐。因此,打破孩子心理枷锁,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优势,并为其提供发挥长处的机会和条件,这也是帮助孩子看法系列问题的关键。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