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30%学生问题的破解策略
后30%学生问题的破解策略之二:感到严格、感受关怀、感念期待、感觉成功
管理中有一个木桶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木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
“木桶理论”可以启发我们思考许多问题,比如学校、班级团队精神建设的重要性及高度关注后进学生的必要性。
“影响班级的不是最好的学生而是班里最差的学生”、“让差生变好的方法很简单,就是不断地让他感受成功”,雷永春副局长在07年春季校长会上的这两句话发人深思。
身为教师、班主任、学校管理者又何尝不是这样的体会,事实上牵动我们精力、影响我们情绪的又何尝不是他们这些“调皮鬼”呢。我们学校后进生面广人多,在我们基本确立了正确、实际的质量观后,怎么做?
无为而治是不现实的,也非有志者所愿。
于是——
措施一:校团委开展了“一帮三、都成才”活动,要求全校80来个班干部对其他学生进行具体的帮助,得到了团县委的肯定;
措施二:开展“零食两限”专项管理,还教室、校园以书香而非果味,教学生以节俭而非铺张,受到了家长、教师的好评;
措施三:出台“金岸中学学生七严禁”,明确规定了学校严厉禁止的七项行为,使学生明白了学生行为的“高压线”;
措施四:出台“金岸中学学生八提倡”,引导学生知荣识辱,体现人文关怀;
措施五:开展“寒假亲情六个一系列活动”,触动了学生尘封的心,家长非常支持;
措施六:组建学生会,吸收后进生参与,发挥学生的自主管理和人人皆为安全信息员的作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措施七:开展面向后进生每月一次的专题讲座,及时提醒、及时肯定。
于是——
打架现象少了,与校外不良青年勾搭的人少了,同学间的矛盾少了,讲礼貌的人多了,爱运动的人多了,比学习的氛围浓了。
于是——
每当夕阳西下时就想提着铺盖回家的七年级学生曹同学呆得住了;
曾经的调皮大王潘同学成功地制止了一起严重的打架事件;
八(3)班几个值日生掏净阴沟的细节受到政教主任的隆重表扬,全校师生为之鼓掌;
受学校纪律处分的人少了而得到表扬、奖励的人多了。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泉头活水来”,反思我们管理的一点点进步,在于我们对后进生从不言弃,在于我们深信天道酬勤,在于我们深感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元化,在于我们深知每个家庭对子女发展的渴望。
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团委等老师为此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废寝忘食的是他们,体会最深的也是他们,事业积淀最丰富的必将是他们,享受登高望远快乐的也肯定是他们。我向他们致敬!
春天来了,愿小草和鲜花一样美丽,愿丑小鸭和白天鹅一般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