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教育信息2009第2期
遂昌教育信息
第2期
(总第168期)
遂昌县教育局办公室编 2009年2月10日
2008年遂昌教育十大工作
1、我县顺利通过省教育强县复查验收。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县人大、政协的关心支持下,我县自2006年被授予省教育强县后,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为不断巩固和提高教育创强成果作出了不懈努力,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教育强县复查组的复查验收。
县委书记葛学斌亲自主持省教育强县复查验收汇报会,并在反馈会上讲话。陈景飞县长作教育强县自查自评报告。复查验收组领导、专家通过实地视察、查阅材料、听取汇报,对我县开展的省教育强县成果巩固与提高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遂昌县委、县政府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不动摇,坚持整改提高不动摇,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加强学校管理,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使全县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水平明显提高。
2、县教育局被评为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
2008年度,我局在市级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中成绩突出,荣获全市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一等奖(第一名),后经省教育厅考核组考评,被省教育厅授予2008年度浙江省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优秀单位(全省共评出15个优秀单位)。教育科学和谐发展业绩考核工作是以缩小区域内部城乡教育差距,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为根本,是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构建和谐校园为目的的教育发展评价体系。整个考核分年度重点工作完成情况、教育公平和谐发展情况、和谐校园建设情况三大类、46个项目,总分350分。这是我局又一殊荣,也是省、市两级教育主管部门对我县教育工作的充分肯定。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随着我县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我县教育的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初中教学质量抽测和各项竞赛成绩确保在全市前列,高考重点上线率一直保持在全市前三名,优良的教学质量效应逐步显现,社会对遂昌中学教育教学质量的认同度不断增强,优秀初中毕业生外流的现象逐年减少(2008年外流只有8人),高中段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
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各校通过组建各种学生社团组织,开展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游戏节、英语节等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学校的文化底蕴。定期举办全县中小学生兴趣特长综合运动会、中小学生篮球赛和乒乓球赛,积极开发传统特色体育项目,广泛开展学校阳光体育运动,确保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4、教育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办学条件不断改善。
一是食宿改造工程全部竣工,圆满完成省政府提出的目标任务,使我县农村中小学校舍面貌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全县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涉及到30所学校54个项目,总建筑面积58373平方米,计划投资4086万元(不包括征用土地费用)。到2008年年底,54个项目全部竣工,竣工率100%,实际完成总建筑面积65503平方米,总投资5767万元。食宿改造工程工作荣获市二等奖。
二是民族中学二期建设工程进展顺利。2008年按计划开工建设了教学楼、行政办公楼、2号学生宿舍及平整场地、民房拆迁等附属工程,全年共投资2008万元,圆满完成了省重点工程的年度建设任务,并获得了县委县政府的表彰。
三是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全面实施。2008年我县共上报9所学校14个维修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962.75万元。实际完工项目18个,在建项目1个,调整项目2个,累计完成投资1010万元。
四是进一步加大了标准化学校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加资金投入,2008年又有7所学校通过了标准化学校的评估,全县标准化学校达到24所,占66%。
5、创办了“惠民班”,“两免一补”惠及全县接受义务教育家庭。
为切实解决我县库区困难家庭、受灾严重农户和低收入农户子女的上学问题,帮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学子实现上学成才的愿望,针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2008年我县在遂昌三中和大柘中学创办了三个“惠民班”,共招收初一新生149名。“惠民班”学生在初中学习期间,除免杂费、课本费和柴火费外,还免交住宿费、保险费,学校免费提供生活必需品;享受学校统一安排的营养餐和每月100元生活费补助;县财政拔专款设立“惠民奖学金”,15%品学兼优者每年可获得500元的“惠民奖学金”。
认真抓好资助扩面工程,“两免一补”惠及全县接受义务教育家庭。2008年我县共有4510人次学生享受助学教育券补助,补助资金总额达291万元,共有10196人次享受家庭困难学生营养餐,营养餐经费达104.9万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收杂费、课本费和作业本费共计980.4万元。
6、投资1300多万元的新示范幼儿园顺利搬迁并启用,幼儿教育有了长足发展。
我县在积极推进幼儿教育快速发展过程中,一方面立足于做大做强城区幼儿教育资源。2007年,依托新世纪实验学校创办了“新世纪实验幼儿园”。 2008年1月24日,投资1300多万元的示范幼儿园顺利搬迁并启用。在完成示范幼儿园的迁建后,又依托县实验小学新办了“遂昌县实验幼儿园”。通过近两年的努力,城区幼儿教育资源增量明显,城区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缓解了广大市民对优质幼儿教育资源的需求。另一方面,县财政每年安排20万元专项经费,加大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和改造力度,积极扶持山村民办幼儿园的发展,一批示范性上档次的乡镇中心幼儿园正在不断涌现,依托中心实行自主办园的民办幼儿园正逐步壮大。以县示范幼儿园为龙头,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主体,辐射农村幼儿园的幼儿教育管理网络已经形成。
7、有效化解学校债务,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绩效奖励基数。
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我们的努力争取,2008年共化解义务教育债务1487.36万元。我县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集资款全部得到清退,为我县教育健康地驶入快车道提供了保障。
2007年,我县在全市率先实行教师绩效奖励制度。为了进一步完善重实绩、重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干事创业的热情,2008年,出台了《遂昌县教育局关于实施绩效奖励制度的意见》,我县教师规范性津贴及绩效奖金从2007年的3000元/人•年标准按不同区域提高为4000—5000元/人•年发放。
8、编制我县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开展特色办学,打造学校品牌。
为了确保我县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2008年,我们委托浙江大学有关专家开始了对我县教育中长期规划编制,现在已经进行了初步的论证。同时,我们进一步强化了“特色立校、特色强校”的理念,要求全县各校都开展编制“学校特色发展三年规划”,并结合学校的实际,充分利用遂昌独特的人文资源和自然环境,开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课程和地方课程,开展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如今,“汤显祖文化艺术传承中心”、遂昌十番传承学校、遂昌茶灯传承学校、遂昌马灯传承学校等相继在实验小学、石练小学、高坪小学、黄沙腰中心学校成立并发扬光大。“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已初见端倪。
9、我县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在全市率先推出成人教育“十项工作”评价机制。
2008年遂昌职业中专电子电工专业被确定为国家级实训基地,并获专项资金300万;在全市11所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绩效管理考核中,以第二名的佳绩荣获一等奖;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开设了爱普生班;职业中专被市教育局推荐为省职工优秀培训基地,同时职业中专还被市教育局推荐参加浙江省中职30强评比。
2008年我县在全市率先推出成人教育“十项工作”,开展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农家乐”培训、“兼职导游”、“农村预备劳动力”培训,全年共开设各种类型培训班135期,参加培训总人数6827人,为农民致富和转岗就业提供了优质服务。妙高镇被认定为我市唯一的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大柘中心成技校创办了全县首家乡镇级老年电视大学教学点——浙江老年电视大学遂昌分校石练教学点。北界中心成技校“家门口培训家门口就业”的做法得到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遂昌县农村劳动者继续教育发展研究》成人教育课题已获国家级立项。
10、全省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形成了具有我县特色的学校德育。
强化德育工作,创新德育机制。新颖独特的“新三好生”、“道德银行”、“道德积分”、“希望之星太阳卡”、“星星卡”、“诚信果”、“红色之旅”、“留守孩代理妈妈”等教育活动与评价措施,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走出了一条具有我县浓郁区域特色的德育工作之路。
2008年1月13日至15日,全省农村少先队工作现场会在我县胜利召开,并以“快乐红领巾,同心迎奥运”活动为主题,在妙高小学举行了“浙江省少先队迎奥运红领巾欢乐健身活动启动仪式”。我县少先队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实验小学、大柘小学和王村口小学的少先队成果展示得到了与会领导、同行的高度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