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育行政>教育局文件>教育局文件>详细内容

教育局文件

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若干意见

作者:基教科 文章来源:遂昌教育局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6-02-25 字体:

遂教发〔2016〕16号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

为全面贯彻落实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114 号)精神,现就改进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作业的研制与开发

学校要完善备课组工作制度,教研组要转变教研方式,加强作业与评价研究,开展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命题、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教师运用作业与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及时总结和推广作业改革的典型经验。

学校要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积极开发校本作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的责任人。

二、加强作业的布置与管理

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做到精选、先做,作业的布置要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布置作业力求做到“三布置三不布置”:即布置发展学生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引导探究的作业;不布置简单记忆、机械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占用学生时间超过合理限度的作业。教师布置作业力求做到“以学生为本”,推进作业分层,以满足不同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

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双休日及节假日不得加大作业量,不得布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114 号)附件中例举的11类容易加重学生与家长负担的作业,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三、落实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教师要认真及时批改学生作业,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做到全批全改,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教师要建立错题集,学生要建立纠错本,并认真分析学生作业错误的原因,改进教学过程。

加强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四、强化作业的控制与检查

学校要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制度,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得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控制在1小时以内。初中学生平均水平书面家庭作业量每天不得超过2小时。学校须按年级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

学校要建立作业检查制度,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五、完善作业的指导与督查

县教育局相关科室将进一步加大对学校作业管理的指导与督查力度,对学校的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对作业管理中问题较多、管理不力的学校进行通报批评,并将督导结果纳入学校发展性考核评估内容之中,以确保深化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浙教办基〔2015〕114 号 

 

遂昌县教育局

2016年2月25日

 

 

 附件: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

 

 

浙教办基〔2015〕114 号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改进与加强

中小学作业管理的指导意见

 

各市、县(市、区)教育局:

为全面落实 《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浙教基〔2015〕36 号)精神,现就改进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有机结合,提高教师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学生是完成作业的主体,教师是设计和评价作业的主要责任人。教师要研究作业设计和布置的科学性,提高运用作业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科学性原则。作业的设计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要建立尊重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能力立意的作业评价体系。

多样性原则。克服单一纸笔作业的局限性,关注多维学习目标,研究作业的多样化,推广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性作业和过程性作业。

发展性原则。作业评价要淡化横向比较,发挥作业的教学诊断和改进功能。教师既要关注作业的结果,更要关注作业过程与作业习惯,发挥作业的多方面教育效益。

三、主要内容

(一)加强作业的布置与管理。

作业是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承载学习内容、体现学习方式、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载体。要从学习活动整体考虑,系统、科学、合理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引导学生自觉预习、及时整理和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切实减少简单记忆、机械重复的练习,精心选择与学生基础相适应的、重在迁移运用的作业。鼓励教师结合实际,布置重在促进运用与学生自我体验的实践性作业。

学校要倡导教师自主编制作业,合理改编现成作业,杜绝不加选择地成册布置作业。要积极探索校本作业,并建立相应的管理责任体系,明确作业研发、审核、总量控制等环节的责任人。

学校要加强作业管理,不得布置超越学生能力的作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 不得要求家长通过网络下载并打印作业。

(二)落实作业的批改与反馈。

重视作业批改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教师应合理使用各种批改形式, 对布置的作业做到全批全改,并认真分析学生错误的原因,反馈改进教学过程。加强作业批改的及时反馈与针对指导, 提倡面批与集体讲评相结合。教师应及时向学生反馈作业批阅结果,共性问题集体讲评,个别问题单独交流。要引导学生根据作业批改结果分析学习存在的问题,更好地开展后续学习。

(三)强化作业的控制与检查。

学校要建立作业总量控制和作业检查制度。严格控制日作业总量和作业时间。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完成书面作业的总时间最多不超过1小时, 初中学生每天作业时间控制在2 小时之内。 每个学科只允许配备一本与教学进度相配套的课后作业本。学校须按年级做好课后作业量的学科平衡工作。学校要定期检查和统计各年级作业的总量及批改情况,分析作业的质量,每学期开展一次有关作业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加强对作业管理与评价改革工作的领导, 指导学校提升教育理念,完善教学常规, 改进教学管理。学校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作业改革。要通过家长学校等形式,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明确家长在作业中的参与角色仅是督促者、支持与鼓励者。

(二)加强教学研究。

教科研部门要转变教研方式,加强作业与评价研究,及时总结和推广作业改革的典型经验。学校要完善备课组工作制度,将作业研制与使用情况分析纳入日常教研;开展以作业与评价为主题的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掌握作业设计、命题、批改分析、讲评等技术,提高教师运用作业与评价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能力。

(三)完善督导考核。

各级教育督导部门要调整完善学校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评估指标,把学校的作业质量、作业负担等情况纳入督导内容,指导和督促中小学校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课程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落实责任追究制,对作业管理中问题较多、监管不力的学校要通报批评,以确保深化课程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附件: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例举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

2015 年 12 月 31 日

附件

容易加重学生和家长负担的作业例举

 

为了解中小学作业布置和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近日我们在部分学校召开座谈会,听取一线教师和学生家长对作业的意见和建议。现将他们反映的主要问题例举如下。

1.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读作业。有的低段教师布置课文或经典诗文诵读作业,篇目偏多,字数过多,有的还要求家长陪听并签字。

2.小学低年级语文听记作业。有的学校布置低年级孩子讲故事给家长听,并要求家长把故事记下来,孩子讲了十分钟,家长可能要写三四千字。

3.数学拓展作业。很多数学拓展作业就是奥数题,对多数孩子来说难度太大, 有的题目文化程度很高的家长一时也难以解答。

4.制作各类小报。有的学校布置的“电脑小报”和“手抄报”作业,美编、文字要求超越学生已有能力,没有家长帮忙很难完成。

5.搜集资料作业。有的老师布置孩子回家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还要求打印出来带到学校,家里没有网络的孩子难以完成,有网络的家庭也为打印资料一事费尽周折。

6.要求准备物品的综合性作业。有的老师布置的动手操作和实践活动作业,学校无法提供物品和材料,要求家长自己找器材、找道具、准备物品,家长觉得很为难。

7.要求学生游遍指定的博物馆。好多博物馆和名人故居离家里比较远,家长不放心孩子独立去完成,只得陪着去。

8.让孩子参与投票点赞。现在很多评比、评奖活动都通过微信投票去完成,孩子没有手机、没有微信,家长只好代劳。

9.网上“争章”活动。有的学校根据上级文件要求布置少先队员参加“争章”活动, 没有考虑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要求高,任务紧,有的需要全家总动员才能完成。

10.假日小队活动。本意是为了锻炼孩子的能力,但家长不放心让一群幼小的孩子自己活动,有时家长成了活动的主力军。

11.读书征文活动。每年各上级部门都要开展面向中小学生的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征文评比种类多,次数多,老师和学生忙于应付,有的征文其实家长才是第一作者。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