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局关于印发《推进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遂教基[2011]4号
县属学校、各乡镇中小学:
为进一步落实《浙江省中小学学科教学建议》和《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年”活动,强化教学管理,全面推进农村小学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现将《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同时,请各校将好的做法及意见及时反馈给基教科。
附件: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意见
二O一一年二月十五日
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农村自然小班化教育的指导意见
第一条 确立“关注每一个生命最优化成长”的基本理念。学校要紧紧围绕基本理念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努力营造适合个体充分发展的氛围和条件,把机会充分提供给学生,让阳光温暖每一个学生,确保每个孩子受到关爱、每个孩子得到最优发展,让每个孩子都不掉队。
第二条 创建人文而富有个性的教育环境。要创设优雅而富有个性的学习环境,教室、活动室、走廊等设施及布置主题突出、特色明显,能让学生感受到温馨和宽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要以“学”为基准,创设各种能适合教学需要的灵活多变的座位形式,教师的讲台要靠边摆放,学生座位编排可用马鞍型、周边型、圆桌型和对称型等,以利于缩小师生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便于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合作。要开放各种教学资源,如图书室、计算机房、体育器材等,要将学具、教具搬进课堂,使学校、教室里处处流淌着学习的资源。
第三条 建立充分了解学生的工作机制。教师要建立动态的学生个人档案,包括基本情况、家庭教育情况、性格特征和学业发展水平等,因材施教。要建立每月至少与学生个别谈话一次的制度,全面而深入的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发展状况,并做好记录。要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记录学生的突出特性(如打"☆"表示发言积极、思维灵活的孩子;打"△"表示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打“○”表示自控能力较弱的孩子等),并熟记学生的名字,熟记每个学生的显著特性。要注重学生良好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的规范化培养,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四条 规范体现差异教学的备课要求。教师要根据教材、课程标准的一般要求和各层学生的实际学习可能性,制定出分层次的教学目标:A层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的知识;B层学生以掌握基础为主,可将知识适当迁移,并能协助C层学生一起督促A层学生学习;而C层学生不仅要掌握基础知识,还要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并能做好A层学生的“现场指导老师”。 要根据不同课型的需要,体现“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交替安排。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考虑好提问反馈、小组合作和作业辅导时等的个案对象,在教师备课本的教学环节中标示出个案学生的姓名或代号。
第五条 构建关注每一个学生学习品质的精致课堂。在课堂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关爱每一个孩子,不留教学的死角。教师要通过语言、手势以及眼神等争取和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更大限度地感受到教师的关爱,让每个孩子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鼓励提问,每两节课确保每个学生都至少发言1次。教师在课堂上要落实“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讲授时间要严格控制在20分钟以内。每节课上要留给学生开展自主活动或练习的时间不少于10分钟,让学生亲身体验学习过程,并确保最多数的学生当堂问题当堂解决。
第六条 实现精细化的作业设计、批改。作业设计要精炼实用,针对性强,避免过量的机械重复;要设计弹性作业,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基础、水平、能力和速度,选择不同要求的作业;学生作业要及时规范,作业本封面整洁、字迹端正。作业批改要提倡当堂面批,班额在20人以下的要100%面批,20人以上的面批不少于70%;作业批改采用“成绩+评语”的评价方式,自批、互批与面批灵活选择运用,采用学生喜欢的星制评价或用其它与学生约定的符号规范批改;作业批改进全部在教室进行,当天的作业必须当天批改。教师要分析学生作业中错误产生的原因,并通过有针对性地辅导达成备课中设订的学习目标。
第七条 重视个别化的学习指导。教师要为学有余力和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不同层次的帮助,帮助所有的学生在各自基础上有所提高:对优生以教师直接辅导为主,课内对他们实行A层次教学要求,课外给他们适当增加有一定挑战性的练习、实践;对中等生以教师辅导与小组辅导为主,重在独立思考习惯的培养与学习过程的督促;对后进生以教师辅导、小组辅导与结对帮扶相结合,采用先学再考、降低要求等方式增强其学习自信心,每单元进行过关性测验,可允许再测,人人达标。
第八条 推行学生自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班主任要引导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发展规划,制订班级规范,逐步实现学生的事学生管理的目标。要创设多种班级管理岗位,如常务班长、班长组阁班委会、值周班长制等;要在班内设置多样化的小组,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所长,参与班级工作。要定期变换管理角色,如实行班干部轮流制等。
第九条:创设各种展示学生才能的平台。要创设丰富多彩的展示平台,注重教育均衡,让每位学生每学年至少能在校级大型活动中获得一次以上自我展示的机会。要突出活动的育人功能,加强教师对活动的参与和指导,精心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等,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活动中体验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要充分发挥少先队、学生社团等组织的作用,充分挖掘升旗仪式、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英语节、科技节、作业展等传统活动的价值,使之成为锻炼和展示学生才能的良好载体。
第十条 推行多元化、激励性的评价方式。要继续完善质量评价和监控机制,建立立体多元、项目多元、方式多样的评价体系。要每日开展以激励为重点的竞赛性评价,每周开展以夸优点为重点的反思性评价,每月开展以树立榜样为重点的表彰性评价。要为每个学生制定个体发展档案,进行多维度“综合素质”评价,在成长档案中记录学生在一学期中的进步与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