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做好2020年防灾减灾教育宣传周活动的通知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中心幼儿园: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12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5月9日至15日为防灾减灾宣传周。根据《浙江省减灾委员会办公室转发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应急管理部关于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建设做好2020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浙减办〔2020〕5号)文件通知,为进一步深入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自救自护能力,请各校按照疫情期间防控管理要求和学校实际情况,灵活形式方法,严密组织实施。
一、着力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防范水平
防灾减灾关系师生安危,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各校一定要树立灾害风险管理理念,重视减轻灾害风险,转变重救灾轻防灾思想。着眼防范暴雨洪涝、台风、 泥石流、地震、山体滑坡等各类自然灾害,认真查找危险源和风险点,加强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更加突出“防”的作用。将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与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紧密结合起来,要重点对学校的楼房悬挂物、排水设施、供电线路、消防通道、房舍安全(特别校园及周边建筑物外墙脱落物)、校园及周边大树老树枯树、建筑附属物等方面的灾害风险隐患进行排查,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各类隐患。要动员学校师生人人参与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并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广大师生的应对灾害风险能力。疏散通道和消防车通道是保障群众迅速安全疏散和火灾现场救援的生命通道,必须确保畅通无阻。各校要广泛开展生命通道专项宣传教育和整治,提高社会对生命通道重要性的认识。要重点检查学校、高层建筑等人员密集场所各类影响应急疏散和救援的突出问题,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分清责任,第一时间督促整改,确保应急疏散和救援通道畅通。及时了解掌握各类灾情预测预报信息,多途径、多平台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做到发送到人、预警到人,提升灾害预警能力。
二、扎实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
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全覆盖,增强师生防灾减灾意识,提高互救能力与避险技能。紧紧围绕“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这一主题,采取多种形式,营造活动氛围。要利用横幅或电子屏幕播放滚动字幕宣传;通过线上线下科普宣传、课堂教学、邀请专家入校、丽教钉、微信群等多种方式开展生动活泼的防灾减灾救灾教育。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面向师生普及洪涝、台风、地震、森林草原火灾、生态环境等各类灾害以及火灾、燃气泄漏等事故的知识和防范应对基本技能。
三、妥善应对重大自然灾害
常态减灾是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基础,各校要定期不定期和根据气象预报,开展学校及周边各类自然灾害隐患排查和治理、校舍排查,提升学校校舍的安全水平,对发现的问题,要限时完成整改。遇有暴雨洪涝、暴雪、台风等灾害,学校要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上学时间,必要时停课,并及时通知到学生和家长。一旦学校遭受暴雨洪涝、泥石流、山体滑坡、台风、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学校要迅速、坚决组织疏散、转移和撤离处于危险区域的师生,保障师生安全,特别是安置好住校学生。对遭受暴雨洪涝、地震等灾害的受灾学校,教室、宿舍等校舍要暂停使用,学校要妥善转移安置师生。对有师生受伤、校舍受损的受灾学校,要积极稳妥做好受伤师生救治、师生安置复课、灾后重建等工作。 相关情况及时报告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教育部门。
四、推进防灾减灾各项准备工作
各校要进一步修订完善各类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结合实际情况储备基本应急物资和救生避险装备。根据疫情防控的不同情况,可因地制宜开展线上等多种形式的演练活动,促进师生熟悉灾害事故预警信号和应急疏散路径。组织师生开展一次以应急疏散、逃生自救为重点,包括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震减灾、防地质灾害、卫生防疫等方面的应急演练活动。演练活动要实现全覆盖,做到人人知晓,积极参与,进一步规范各类灾害的应对处置程序,确保责任明确到人、落实到位,以提高全体学生防灾自救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各校要认真组织开展2020年防灾减灾宣传周各项活动,并将活动开展情况用图片加文字发在学校安全管理群共享交流。
遂昌县教育局
2019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