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局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的通知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中心幼儿园,各中心成技校:
2019年4月23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和全市“两山”发展大会精神,对全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丽水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明确了新时代我市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历史使命、历史任务、历史走向。为认真做好学习宣传贯彻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各项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上来
这次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践行“两山”理念,推进丽水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背景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市委书记胡海峰,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东在会上作重要讲话。胡海峰书记从历史、当前、未来的时间维度,深刻分析了当前丽水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充分肯定了丽水教育所取得的成绩,深入分析了丽水教育的四方面突出问题,指出了“强市必先强教,育人必先兴学”,对新时代丽水教育事业发展的方向目标、政策策略、重大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吴晓东市长就教育质量、学校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改革、教育均衡、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绘就了丽水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蓝图,开启了新时代丽水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征程,在我市教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与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更好地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充分认识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的战略要求,切实增强学习贯彻胡海峰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担当,攻坚克难、改革创新的姿态,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奋力开创全县教育工作新局面,努力让每一个遂昌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的基础教育,让更多的孩子有机会享受优质高等教育。
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结合实际,加强组织领导,作出专题部署,提出明确要求,落实工作责任,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的热潮。各校要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多种途径,迅速组织传达学习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精神,确保传达到基层每一个支部、每一名党员干部、每一名教师,做到全面学、深入学、持久学。要对照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丽水市教育提质行动计划(2019-2022年)》,研究制定本校的工作方案,明确教育提质的具体目标和工作举措。
二、加强理论武装,深入学习领会胡海峰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胡海峰书记在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的目标、方向、路径、策略作出了全面部署,全县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学深悟透,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全力推动新时代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科学把握教育发展的政策策略。形势决定政策,任务决定策略。我们必须准确认识教育发展形势任务的变与不变,因变应变、不变谋定,科学把握教育发展政策制定和策略采用的问题。
一是正确认识教育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对于经济发展有着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战略地位不可替代。在知识科技加速迭代升级的今天,办好教育就是对发展的直接推动,就是对未来的最好投资。办好教育已然地不分南北,并没有地域、区位造成的绝对障碍。只要真下功夫、下真功夫,经济相对欠发达地区照样能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要牢固树立加快发展地区“更加必须办好教育”的自觉和“也能办好教育”的自信,下定最大决心、排除一切困难,推进教育优先、加快发展。
二是正确认识长远建设和当前作为的关系。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工程,有其自身内在发展规律。一方面要保持政策定力,久久为功,急不得。以“深耕静待花开”的定力、“滴水穿石”“愚公移山”的执着,心无旁骛的专注,沉下心来孜孜不倦做好教育发展“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保持政策支持上的有力度、政策供给上的稳定性和政策保障上的长期性。另一方面要有做出改变的急迫性,慢不得。采取策略,有所作为,打一两场立竿见影、迅速见效、能够振奋人心、赢得主动的翻身仗,以实打实看得见的成效来扭转颓势、重拾信心、大振士气,破除“办不好教育”的悲观思想和消极观念,消除杂音噪声,重树家长对遂昌教育发展的信心。
三是正确认识循常理和超常规的关系。常理就是基本规律。在按客观规律办事的基础上,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以开拓性的思维、创新性的举措、超常规的手段,提速遂昌教育发展的步伐。树立“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求胜”的发展意识,以超常规的举措破壁突围、变道超车。要打破因循守旧的政策壁垒,强化创新引领的指导思想。对于一切阻碍教育发展的条条框框、一切不利教育提质的体制机制,要想方设法涉险破冰、闯关夺隘。要打破大包大揽的履职习惯,强化统筹协调的指导思想。党委和政府除了做好顶层设计和进行监督管理外,要尽量简政放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让学校自由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尊重首创精神,调动积极性,释放创造力。要打破封闭运行的发展模式,强化问海借力的指导思想。坚决摒弃本位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在名师引进、合作办学、发展民办教育等方面将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以开放的春风激荡遂昌教育的“一池静水”,以开放的姿态优化遂昌教育的万千生态。
(二)全力突破教育提质的瓶颈制约。必须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坚定“丽水之干”的鲜明导向,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力实施教育提质行动,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以“教育之干”书写“遂昌奋斗”的强劲行动力推动遂昌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加快走出一条具有遂昌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一是着力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校际间的办学差距,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层次、个性化、高质量教育需求。要拓展教育公平的广度,不断扩大教育覆盖面直至全纳教育,多措并举兜底基础教育,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特别是要加强困难家庭和特殊群体子女教育保障,让普惠公平的阳光洒遍每一所学校、照耀每一个班级、温暖每一个孩子,确保“一个都不能少”。要提升教育公平的内涵,在“学有所教”的基础上实现“学有优教”,努力缩小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办学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优质而又均衡的教育资源。
二是着力提升教育质量。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立教”意识,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要补短板,抬高教育发展底板。要推行和完善教学模式、预定管理、课程设置等软件的标准化,真正用标准化引领教育高质量发展现代化。要求突破,拉动整体水平提升。通过实施“壮腰”工程,推动初中强校数量和初中优质资源覆盖面实现质的突破,让更多的家长放心把孩子留在本地接受教育。要促融合,推动线上线下协调发展。快速顺应信息化带来的深刻变化,以进一步完善软硬件设施建设为保障,促进线上与线下全面融合、协调发展,以信息化撬动提升我县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着力创新体制机制。要从群众和广大师生最期盼的事项改起,从制约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突出问题改起,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开放带动的教育体制机制新优势,为全县教育发展注入强劲提质动力。突出绩效导向,健全教育绩效管理制度,完善教育质量奖励办法,以实干考量、用实绩说话,坚决避免“新型大锅饭、平均主义、平衡照顾”,形成比学赶超、奖优罚劣、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突出龙头导向,发挥强校的龙头带动作用,通过办学理念、管理经验输出,在量力而行的基础上,促进优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突出开放导向,对内要充分发挥民办教育的“鲶鱼”作用,提高优质教育多元化供给,鼓励和促进民办教育从“保基本”向“供选择”转变;对外要大胆借鉴省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治学经验,坚持“请进来”,大力引进省内外有实力的优质教育资源;又积极“走出去”,实现借船出海、借力发展。
四是着力建强教师队伍。坚持“教育家办学”的理念,大力实施名校长工程,培养爱教育、懂教育并且具有先进办学理念、改革创新精神的优秀校长岗位。要精心培育名师,大手笔实施“名师工程”,做好“引、育、提”文章,着力打造一支具有领先水平的名师队伍,提升遂昌教育的核心竞争力。要发展壮大优秀教师队伍,大力加强优秀教师培育体系建设,注重以“传帮带”、名师工作室、教师全员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优秀教师培养。全社会要牢固树立起“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对人民教师就是要厚爱厚待厚望,满腔热情关心教师、服务教师、保障教师,真正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在事业上有成就感、在社会上有荣誉感。
(三)合力优化教育发展的生态环境。各校要加强新闻宣传要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大张旗鼓地宣传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大力宣传教育战线的先进事迹,唱响遂昌教育“好声音”,讲好遂昌教育“好故事”,在全社会形成尚文崇教、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的部署要求落地生根
蓝图已绘就,目标已明确,关键在于行动。全县教育系统要高举发展的行动旗帜,行动、行动、再行动,以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新担当新作为,落实好全市教育提质行动动员大会部署的重点任务,推动遂昌教育在现代化的道路上发展、发展、再发展,为遂昌高质量绿色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提升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浙西南革命精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内容,精心开发让老师爱教、学生爱听的德育课,努力打造全国中小学红色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工匠教育基地,打造“绿谷知行”中小学生实践基地。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积极适应新高考,深化高中课程改革,努力提高高考整体水平,到2022年,高考各项指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以上。
(二)推进学校建设。综合考虑交通改善、大搬快聚、产业发展、二胎等因素,适当超前考虑学校建设需求,扎扎实实推进学校项目建设。对标发达地区的学校建设标准,不断提升办学条件,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学校配套,重点办好五件事情:4月底前完成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营养餐每人每天再增加一杯牛奶、一个鸡蛋;5月底前完成空调进普通教室工程;推进“学生饮食放心工程”,深化学校“明厨亮灶(阳光厨房)”工程;统筹抓好教育信息化、实验仪器、体育、美术、音乐等教学配套设施建设,不断提升教育硬件设施配置水平,促进学校之间校舍和设施设备配置基本统一;加快教育数字化转型,6月底前出台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山海协作”,加大名师工作室建设力度,建立名师工作室主持人联系帮扶学校(学科)制度。要引导广大教师忠诚热爱教育事业,执着于教书育人。
(四)深化教育改革。按照城区优质学校牵头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的模式,组建学前教育集团和小学教育集团。实施教师“积分制”管理改革,深化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建立中小学教师“适岗竞聘”机制,激活教师发展内驱力。坚持结果导向,强化校长绩效考核,完善校长引进、培训和管理机制,发挥校长的关键作用。有效减轻学校和学生负担,结合“基层减负年”活动,减少各类检查、评估、评价、考核,力戒形式主义。
(五)推进教育均衡。统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加快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硬件。探索“互联网+教育”,推进城区学校与农村小规模学校结对帮扶,完善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切实提升乡村学校办学能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以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为载体,整体提升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水平。
(六)发展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主攻方向,不断提升服务高质量绿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打通中职学校学生升学通道,建立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间学生互认、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制度,推进“校—企—校”升学直通车模式,到2022年实现90%以上的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
中共遂昌县教育局党组
2019年4月26日
附件:遂教发〔2019〕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