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局关于加强学校(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的通知
遂教基〔2008〕34号
县属学校、各乡镇中小学:
近期,手足口病疫情来势凶猛,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开始进入高发期。教育部和省教育厅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连续下发了几个预警,指导学校开展防控工作。我县学校安全工作的形势也非常严峻,现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通知》(教体艺厅〔2008〕4号)(附件2)和《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的通知》(浙教电传〔2008〕65号)(附件1)发给你们。请各校立即行动,严格按照通知要求加以落实,确保相关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一、全面防控不留盲区。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之一,多发生于5岁及以下的幼儿,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致命性并发症。每一所学校都要做好防控工作,特别是县城幼儿园和各乡镇中心小学对辖区内的幼儿园要加强指导,不留防控工作的盲区。
二、严格学校出入登记制度。坚持值周领导检查制度,门卫不允许任意离岗和替岗。
三、实行晨检制度、建立晨检记录。学校要做到及时掌握学生当日健康状况,发现患有疱疹的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对其进行家庭隔离治疗,直至病愈方可返校。抓实晨检工作,真正做到传染病的早发现、早报告。结合晨检工作建立传染病防控登记记录。有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并建立病因排查登记记录。有新生入学接种证登记记录,有学生健康档案。
四、开展卫生宣传教育活动。各学校充分利用广播、板报、宣传栏、班会、《致家长一封信》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饭前便后洗手,开窗通风等相关内容的健康教育,倡导建立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向家长宣传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对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的学生及时就诊,及时隔离。
五、建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报告制度。各校卫生工作安全管理员为传染病疫情报告人员,建立传染病预防与控制报告制度,确保传染病疫情报告渠道畅通。
六、认真做好校园的环境卫生工作。把学校的室内外卫生彻底清扫干净,消除“脏乱差”卫生死角,消除痰迹,特别是厕所,要及时打扫、冲洗和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染。
七、加强学生饮食安全教育,教育学生不上街吃摊点零食。喝水要自带水和水杯,不准共饮水或共用水杯。单独供水或二次供水的学校要积极与当地卫生防疫医生联系,加强水质检测,保证水源安全。
八、严格学校食堂管理。要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法》中的各种规定进行操作,严格区分食堂各功能区块,杜绝食品交叉污染。要合理搭配饮食,提高食品的质量,把好食品、蔬菜采购关、饭菜制做关和餐具消毒关。从即日开始,建立校领导食堂巡查制度,学校炊管人员一律穿工作服、戴口罩、工作帽,确保师生的身体健康。
附件1、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转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的通知
2、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07-2008学年度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第三次预警通知
二○○八年五月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