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局关于下发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县属学校,各乡镇(街道)中小学:
《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已经局班子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核心校牵头组织,成员校协同,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遂昌县教育局
2021年1月21日
附件
遂昌县教育局关于推进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的实施意见
遂教发〔2020〕117号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教育需求,根据省教育厅、市教育局工作部署,现就推进我县新时代城乡教育共同体(以下简称教共体)建设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教育,创学在遂昌品牌”为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打造“重要窗口”的新要求、高标准,切实把牢以城带乡、以优扶弱、优质均衡、共同发展的工作方向,通过党建统领、数字赋能、系统集成,大力推进教共体建设,将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下沉到乡村义务教育学校,通过教共体建设,激发乡村办学活力,提升乡村义务教育师资、管理、质量、文化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乡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基本达到同一教育质量水平,让乡村孩子就近“上好学”,促进我县乡村振兴和教育现代化。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开放协同。通过多校协同、抱团发展,打破校际壁垒,缩小校际差距,实现教共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推广和合成再造,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二)强化内涵建设。通过先进办学理念辐射、骨干教师合理交流、教育教学资源共享、设施设备场地共用、学校办学文化生成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教育品质。
(三)推进数字赋能。立足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迈向优质均衡发展的新阶段,基于我县全面推行“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工作的全新基础,依托教共体智慧服务平台,在教育资源推送、大数据精准诊断、教育质量评价、城乡教师流动管理等方面数字赋能教共体建设。
(四)实现共享发展。不断发挥教共体内核心学校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让广大教师、学生和家长更有获得感,让教育发展的成就惠及更多的老百姓,打造更多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
三、组建模式
按照强弱均衡、地域就近的原则,采取融合型、共建型、协作型三种模式,分别组建七个教共体:
(一)融合型教共体
1.遂昌实验小学集团教共体。由遂昌实验小学东街校区、遂昌实验小学后江校区等校组成。
(二)共建型教共体
2.遂昌育才中学城乡教共体。由遂昌育才中学、遂昌万向中学、云峰中心学校初中部等校组成。
(三)协作型教共体
3.遂昌中学垂直化教共体。由遂昌中学、遂昌第三中学、遂昌民族中学等校组成。
4.遂昌实验小学城乡教共体。由遂昌实验小学、大柘镇中心小学、柘岱口乡中心小学、西畈乡中心小学、黄沙腰镇中心小学等校组成。
5. 遂昌育才小学城乡教共体。由遂昌育才小学、云峰中心学校(小学部)、马头小学、高坪乡中心小学、应村乡中心小学、北界镇中心小学、新路湾镇中心小学等校组成。
6.遂昌妙高小学城乡教共体。由遂昌县妙高小学、金岸小学、垵口乡中心小学、蔡源乡中心小学、王村口镇中心小学等校组成。
7. 遂昌梅溪小学城乡教共体。由遂昌县梅溪小学、石练镇中心小学、金竹镇中心小学、梭溪中心小学、古楼中心小学、湖山乡中心小学、三仁畲族乡中心小学等校组成。
四、建设要求
(一)融合型教共体。融合型教共体建设是指一所城镇优质学校与一两所乡村学校全面重组,融合成“一校二区”或“一校多区”,开展同步化办学。融合型教共体城乡各校区同为一个法人代表,人事、财务、管理统一,实行“师资同盘、教学同步、培训同频、文化同系、考核一体”的管理模式,实现一体发展。
(二)共建型教共体。共建型教共体建设是指将乡村学校的教育教学业务委托给城镇优质学校管理,或城乡若干所学校结为紧密型教育集团办学。共建型教共体各自法人独立、财务独立,但工作统整,由一所城镇核心校牵头,各成员校实行“资源共享、管理共进、教学共研、文化共生、考核捆绑”的管理模式,在办学理念、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学校特色等各方面实现共生发展。
(三)协作型教共体。协作型教共体建设是指一所城镇学校与一所或若干所乡村学校结对联盟,不打破原有学校各自的人事、管理体制,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的项目协作,由核心校向成员校在业务上给予引领、指导和帮扶。协作型教共体实行“愿景协同、机制协同、研训协同、教学协同、项目评估”的协作模式,以项目化推进的方式,在学校建设顶层设计、教师交流培养、课堂教学研讨、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方面实现借力发展。
五、政策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县教育局会同编办、人力社保、财政等部门,建立教共体建设工作协调小组,定期研究破解建设中的重点、难点,制定本区域教共体建设总体方案,并从政策保障、激励机制等层面建立与三种教共体相配套的实施细则。
(二)突出党建引领。县教育局党组要注重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党员干部教师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构建党建统领教共体建设的工作格局。融合型教共体党组织要加强统一领导、实现党建一体化;共建型教共体可组建联合党组织,常态化开展党建共建;协作型教共体可协同开展党建活动。
(三)理顺管理体制。融合型教共体建立党政工一套班子,实行统一领导,可设总校长和校区执行校长,实行总校长负责制;人财物重组后由教共体统一调配和使用;校级班子职数可按合并前各校的职数为基数核定,学校中层干部岗位职数及组织架构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教师统一招聘,统一培养,跨校区无障碍调配;各校区的学区范围应相对独立、保持稳定;标准化学校评估、校额认定仍以各校区为独立单元。共建型教共体内各成员校法人地位不变、经费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建立共建联盟章程,制订发展规划,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进步。协作型教共体采取城乡结对帮扶模式,指导开展学校德育、教学、教研、师训、党建、后勤等工作。
(四)落实经费保障。县教育局、财政部门分类保障三种类型教共体建设的必要工作经费;优先保障教共体内“互联网+义务教育”、名师工作室、教研联盟等项目的设备配置与运行经费。
(五)推动师资流动。县教育局按“县管校聘”改革要求,加强教共体内部师资的统筹管理、调配和交流。优先满足教共体内教师的双向交流和城乡有序调动,优化教共体内各学校的师资结构,教共体内从城区学校(校区)流动到乡镇学校(校区)任教,视同农村学校任教经历。融合型教共体内教师实行无障碍调配;共建型、协作型教共体的核心校每年应派名师、骨干教师到成员校结对指导,大力推动各教共体建立名师工作室,指导乡村学校中青年教师成长;通过乡村教师到共同体学校轮训、常态化开展教师网络研修等方式,提高乡村教师的专业技能。
(六)促进学生交流。建立教共体内学生交流的长效机制,定期选派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进行学习交流、互动体验。广泛开展教共体内城乡学校学生研学实践、联谊互助等活动和学生体艺特长交流、综合素质竞赛等活动。探索融合型、共建型教共体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体化,促进学生共同成长、多元发展。
(七)强化督导考核。教育局将教共体建设列入学校发展性评价指标考核,各教共体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针对不同学段的学校建立针对性评价方案。各校要健全教师发展、学生成长等的综合评价、增值评价和特色评价,对核心校的考核和教共体绩效评价要把教共体内乡村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作为主要依据。积极培育和塑造教共体建设区域典型、学校典型和先进个人,并进行表彰奖励,教共体核心校(校区)要结合岗位贡献、工作量等因素,优绩优酬,向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多形式开展宣传推广,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发挥教共体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引领辐射作用,打造老百姓家门口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