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工会主席素养要求
一、首先应该有过硬的业务素质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学校基层工会成员绝大部分是教师,一个人如果教不了书、教不好书,他在会员的心中肯定没有地位,没有号召力,更没有权威,很难做好群众性的组织工作和领导工作。
我市湄池中学这届工会委员的产生,试用了“海选”的办法。选举的前几天,我恰巧去湄池中学调研教职工结构工资方案问题,因为他们是全市最早实行结构工资制的试点学校。找了几位比较熟悉的老师随便谈谈,“闲聊”中扯到选新的工会主席将投谁的票,有一位直爽的老师说,某位老师连书都教不了,任教的学生考试成绩老是垫底,只能是落后群体的代表,他是不会投他的票的,尽管他的资格很老!这对我们是一个启示:中小学校的工会主席首先必须是业务骨干。
近些年来,虽然我自己也觉得工作相当忙,有时甚至有忙不过来的感觉,学校领导也曾提议是否从具体教学业务中脱出来,但我坚持要站讲台,而且是一丝不苟地站在那里。近三年,我带的都是高三毕业班,对于每一个教学环节,我都不敢稍有怠懈,如果上课和开会等公务相冲突,我一定要通过调课把它补回来;面对日新月异的教学形势,我对新课程标准、新的教学理念都认真地加以研究,紧紧地跟着队伍,有时说不定还“领跑”一段。这样做,使我感觉到能通过教学业务把我融和在教师群体之中,每时每刻都能把握教师群众的思想脉络,比较准确地代表他们说话,而且自己又有一种腰板挺直的自信,做起工会工作来底气十足。
二、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和融洽能力
工会是一个群众组织,工会工作必须建筑在群众热情的基础上而不能依赖行政式的命令,所以工会主席必须有良好的亲和能力和融洽能力。
也说一个小故事佐证:离退休教师要外出搞一次活动,为节约经费,我们希望对方单位给一些优惠,而据了解,我们学校蒋老师的外甥恰是该单位的负责人,如果蒋老师肯出面通融,估计成功的希望相当大。而问题的症结在于蒋老师处事比较刻板,不耻于搞人情关系。吃过中饭,我特意到三楼宿舍去找蒋老师,对门告知他到食堂吃饭还没有回来,于是站在楼梯转角处等他。不一会,听到一楼有人问:“蒋老师,中饭吃过了?”答以“吃过了”;不一会,二楼转弯处又有人问:“蒋老师,中饭吃过了吗?”仍答以“吃过了”;于是我突然来了灵感,待老蒋一在三楼出现就追问:“蒋老师,晚饭吃了吗?”还是答以“吃过了”。我笑,老蒋瞪起了眼睛,楞了一下突然醒悟过来,“你这个鬼东西!”接下来我们聊得很投机,他说离退休老师的事应该帮忙,立马打电话和外甥联系,把事情搞定,结果比我们预期的还要理想。
三、宽厚、热心、懂点心理学
学校是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文化层次高了,处事通情达理的可能性也就大了;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算计能力精了,事情也可能难办。面对一个个个性迥然不同、有着各自的长处和短处的个体,工会主席必须有一颗宽厚的心,热心地为他们办实事,办事中还得用点心理学原理。
我校一位中年教师,凡事爱占个死理,有一次为数试卷和同办公室的一位小青年争吵了几句,晚上 10 点多打我的电话告状,说他明天一定要怎么怎么的。这种爱认死理的先生,如果只通过言语的劝说,是极难奏效的,得从心理角度去施加影响,从根本上动摇他原来的观点,于是我邀他第二天一起去市人民医院探望住院的一位老师。为等拆钢针的同事,我俩在医院手术室的过道里待了将近一个小时。这通道,是阴阳交界的通道,据护士称,这地方没有一天没有眼泪,没有一天没有抽泣和嚎啕。那天就有一张活动床急匆匆地推过来,说是一小青年明天要结婚,今天去办东西,摩托车和卡车相撞,新娘当场毙命,新郎进手术室生死未卜,父母亲朋以泪洗面。回校的路上,这位本来一定要“怎么怎么”的先生,终于彻底地想通了,说自己为那么一点鸡毛蒜皮的事大动肝火,简直是没事找事,回去一定主动地道个不是,大家和睦相处,心情舒畅地好好工作。
宽容一个人偶尔的不是,热心地帮他解决难题,恰当地利用心理战术,一句劝说的话(下转第23页)(上接第21页)都不用,理想地达到目的,我觉得工会主席下不了行政命令,还得多想想这种法子,多走走这种路子。
四、坚持原则下的灵活性
工会从其特定的角度协助党政围绕学校中心展开工作,这时候统一性比较好;但工会要起到监督作用,要维护教职工的权益,也免不了与学校行政产生矛盾,工会有工会的观点,学校有学校的困难。如何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灵活地解决问题,是工会主席需要考虑的。
五年前,我们就开始筹划教工活动室,但由于经费的原因,结果只听到雷声却不见雨点。这次学校回归教育局门下,新的学校领导班子同样感到办学经费的巨大压力,如果直拔直地把要求提上去,这几万元的数字也够校长挠头皮的,一旦一个“不”字出口,事情又成画饼,以后就更难办了!左思右想,我觉得必须绕弯子逐步切入,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考虑到校长工作确实是忙而辛苦的,深更半夜还在办公室忙碌,需要适当的运动,我们的书记也因长时间坐着,颈椎不好,同样需要锻炼,而诸暨中学的潘校长、汤书记等校级党政领导一帮人却能坚持定期运动,特别喜欢篮球,于是通过熟人约请他们到学校打一场球,我们的校级领导都上了场。一场友谊赛下来,大汗淋漓,加冲一个淋浴,通体舒畅,坐下来胃口大开,席间他们大谈运动的好处。话题间又自然说到教师众多,参加活动的少,身体素质下降,不利于工作,而且有的人不适宜剧烈活动,最好搞点轻微的活动等等。在一个最佳的话当口,我们提出了建教工活动室的请求,得到了在场所有人的赞成,达成了意向上的一致,“马上办”的结论当场就定了下来。紧接着就是拿出方案,在网上联系厂商,力争用最少的钱办最多的事,前后不出 20 天,就把期盼已久的活动室给建了起来,不但教职工有了自己的活动场所,全市工会主席参观后也都称赞叫好。而我体会这是原则下灵活性的一次成功!
五、凡事都要有点创意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成不变的东西,那怕是最好的东西,长久了也会乏味。工会工作多是平淡无奇的小事,如果不时不时地出点“歪主意”,搞一点“时鲜货”,久而久之,工会工作就会失去生命力。
比如我们去探望病中的退休教师,买一点水果礼品,到家中坐一坐,问一问,道声保重,探望困难教师的任务是完成了,但对于愁肠百结的他(她),这种机械的造访和问候是那么的惨淡乏力,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如果我们改成另一种方式呢:通过查档案知道某一天恰是他(她)的生日,故意挑这一天一大早赶去,还拎着一个生日蛋糕外加一束百合;一个工会主席外带二位老师和一位学生,这外带的三位和被慰问的一位构成一条四代师生教育链;捎去宣教处一封约稿信,请他(她)在身体许可时为校报写一篇文章,谈谈学勉中学的以前和对新学勉的期望。信不信由你,在这一个连子女都不一定记得的日子里,送上“祝你生日快乐”的祝愿,那份惊喜、那份感动,溢于言表却又难以用语言表达;四代同堂的师生,谈笑风声忆往事,有着说不完的话题,让我这个“编外”都觉得有滋有味;一纸轻飘飘的约稿函,竟使这位病中人马上有了生气,他(她)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一个人家还看重的人,毛病因此会减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