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丽水学院支教队结束西畈支教行》有感
2014年7月24日的中国遂昌新闻网刊发了这样一个新闻——《丽水学院支教队结束西畈支教行》(附后),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读后心中总有一些话想说,总觉得我们的大学生支教不“地道”,总觉得他们利用我们的孩子在做自己的“试验”,于是,翻出了本人在2006年8月6日写的一篇小文章《问“支教”》(附后),以此一吐为快。
问“支教”
每到寒暑假期,各类大专院校的大学生们都会分赴全国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他们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绝好机会,也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们怀抱访贫济苦、奉献社会的良好愿望,做了许许多多有益的事情,得到了全社会地赞可。其中,利用暑期走进老少边穷地区开展支教活动成为大学生们的主要社会实践活动之一。今年的7月18日《丽水日报》二版,图文报道了这样的一则新闻:近日,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青年志愿者30多人赴庆元县荷地镇中心小学进行为期1个月的义务支教活动。本次活动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常识、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常规课程,并新加了创新和法制课程。看了上述的报道,我想问这样的“支教”三个问题:
1、教师的合法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十条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条例》第二条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要取得教师资格,必须具备下列四方面的条件:⑴合格的中国公民。⑵相应的学历条件。⑶符合一定的思想道德要求。⑷具有教育教学能力。a、具备承担教育教学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b、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颁布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二级乙等以上标准。c、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无传染性疾病,无精神病史,适应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在教师资格认定机构指定的县级以上医院体检合格。d、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要求。
很显然,上讲台做教师不是谁想上就上谁想做就做的。虽然,大学生们的学识能力毋庸质疑,但是,教师毕竟是专业技术人员,需要受过专门训练,需要具备相关的教师资格条件。所以,我想问:大学生们来支教,上讲台当教师合法吗?能胜任吗?
2、必要性问题。其一,“支教”,顾名思义就是支援教育,支援教育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是物质上的,也可以是人力上的。我们不能狭隘地理解“支教”就是去当教师。现在,全国大部分省市教师都有富余,到有教师的地方再去当“不合法的教师”、“不胜任的教师”有必要吗?其二,国家根据教育规律通过法的形式明确规定学生每年有寒暑假期,这假期主要是让孩子们经过一个学期紧张地学习之后,在家放松心情、休养身心、享受亲情,然而,大学生们来支教,短则一周,长则一月,不仅侵占了孩子们休息的时间,还剥夺了孩子们的自由权,这有必要吗?
3、科学性问题。就如上面新闻报道,大学生们“本次活动共开设了语文、数学、英语、思品、常识、音乐、美术、体育这些常规课程,并新加了创新和法制课程。”暑假里,把孩子们召集在学校再上一遍语文、数学、思品等常规课程,如果使用的是旧课本,这不是炒剩饭么?如果使用下一学期的新课本,那孩子们在短短的一个月里又能学得多少呢?教育规律是不能以人的意志而转变的,教学自有计划。严格执行教学计划是国家对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规定,在支教的过程中,志愿者们随意地支解教学计划、设置课程,有科学依据吗?
2006-8-6
丽水学院支教队结束西畈支教行
2014-07-24 21:02:00 来源:中国遂昌新闻网 作者: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吴晓 编辑:林馨怡
本网7月24日讯 记者 张春玲 通讯员 吴晓
日前,来自丽水学院文学院的12名支教志愿者,结束了在西畈乡为期两周的义务支教活动,启程返回丽水。
据悉,参加此次支教活动的志愿者都是丽水学院文学院在校学生,他们利用暑假时间,免费为我县偏远山区的孩子进行课外辅导。该支教队自2013年初正式成立以来,这次是第二次走进西畈乡开展暑期支教活动。
“来之前我们跟西畈小学老师进行了联系,得知灾后的西畈生产生活都基本恢复,我们还是按原计划去了西畈。”支教队队长李镇珍告诉记者,他们在新闻上看到关于西畈受灾的报道,一直关心西畈的情况。“我们去西畈一方面是去支教,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给灾区一点帮助。”李镇珍说。
支教期间,志愿者与在校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为保证教学有效果,他们结合学校实际,精心做了准备,采用课堂互动、实景教学等方法,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主课与其他兴趣课程有机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由于灾后的西畈条件所限,这些志愿者们遇到诸多不便,蔬菜供应紧缺,食品种类有限,还要自己生火做饭,高温天气仍要在没有电风扇的教室里授课……但是这些困难都没能阻挡志愿者支教的热情。来自山东的刘彦云为了参加这次支教活动,推迟了回老家的时间;在家都是父母照顾的金筱雯成了支教队的“炊事员”;支教队唯一的男生周宇为了劈柴手上起了泡……
“两周的支教时间内,我们教会孩子知识,这些孩子也让我们感受了他们独立坚强的个性。以后我们还会来西畈,支教活动既可以让山里的孩子学会更多的知识,也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锻炼。”李镇珍说,等他们大学毕业了,支教的“旗帜”还将继续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