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铸就美丽
坚守铸就美丽
——对我县获得浙江省美丽乡村先进县称号的思考
金秋十月,在浙江省“建设美丽乡村,深化千万工程”现场会上,遂昌县被授予浙江省首批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县,获得省政府1000万元的奖励。遂昌的“洁净乡村”建设被省农办确定为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的三个样本之一。
获此殊荣,有人会问:“遂昌的洁净乡村是怎么得来的?”那还不是扫地扫出来的嘛,很多人都会这样想。然而笔者却认为,在这个洁净乡村的创建过程中,在这个平常的扫地背后,是一个理念的群体坚持,一份毅力的群体坚守,一种精神的群体铸就,才成就遂昌这一浙江的美丽乡村!
一个理念的群体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
香港著名品牌金利来,强调的企业文化是扫地也要扫出世界一流。这就是金利来的工作理念,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金利来工厂的生产过程非常精细,一根线、一粒纽扣等都要做得很到位才行。正是这些平凡的小事,成就了金利来品牌价值。
江苏栟茶中学以“扫地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的管理理念,把学校管理的平凡小事做到了极致,做到了一般人难以企及的高度,将一所招生顺序一直列于“县中”之后的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中学,办成了江苏省名校,高考成绩一直居全省800多所高中、300多所省重点中学前列。
一个人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一个群体坚持把平凡的事做好,更是不平凡。“扫地也要扫出世界一流”、“扫地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这样的案例让我们有理由相信,把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把简单的事做到不简单,就是一种超越,更是一种卓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打扫庭院,整理卫生,迎接八方来客。这符合中国人的传统礼仪,也符合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建设。洁净乡村自然先从打扫开始,扫地也要扫出一个洁净乡村来,把打扫这件平凡和简单的事做到不平凡不简单。正是基于对这样一种理念的群体坚持,就有了从政府引导到民众自发,从被动行为到主动参与,从环境改善到享受洁净,带来了遂昌社会环境的华丽转身。
一份毅力的群体坚守:严格标准,样样落实
作为引入我县的杭城名校育才中学的校训是“样样坚持,天天落实”,这实际上就是高效的执行力,无论是校长,还是普通教职员工,或是育才学子,正是坚守这样一个极其普通的校训,杭州育才短短几年间,从一所末流的民办中学发展成为杭城教育的一个标杆。
2010年,我校在实训管理中,引入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节约”为内容的企业“7S”管理模式。半年之后,将实训基地“7S”管理模式推进到课堂管理,实施课堂教学“5S”管理,课堂面貌也为之一变,而我校师生切身的感受就是管理的规范化、程序化、常态化,坚守过程,严格执行。今年3月,丽水市中职校实训基地“7S”管理现场会在我校召开,遂昌职业中专的“7S”管理经验向全市中职校推广。
其实在我们创建洁净乡村的过程中,也同样是无数人的坚守,才成就了今天遂昌乡村的洁净美丽。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暴雨狂风;无论是烈日之下,还是冰雪之天;同样,无论是心花怒放,还是情绪低落;到了该清扫的时候,照样清扫乡村,扮美家乡。一年365天,每天都有那么多人坚守在洁净乡村岗位上。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他们的工作,是县委县政府检查督导有力。可是笔者认为,仅靠督查就能做好这件平凡的事吗?今天也许打扫的人累了,明天也许检查的人也倦了,后天也许大家有事要出个门,这就是我们平凡的生活,这众多“也许”的存在,不也同样合情合理吗?将全县的乡村洁净这件平凡的事做到不平凡,这其实是一份毅力的群体坚守,是党委、政府的决策和行动的坚守,是一线清扫人员的职责和目标的坚守,是更多民众的心灵与行为的坚守,它们形成了一份群体的毅力凝聚。正是这样一份群体毅力,激发和鼓舞着我们“严格标准,样样落实”,不折不扣贯彻洁净乡村的群体理念,让我们享受遂昌更美的乡村休闲生活!
一种精神的群体铸就:争创一流,敢夺第一
什么是洁净乡村的标准?当我县珠村畈村民在网上作出的承诺“村道上捡到三个烟头,免费请吃大餐。”这就是一个标准,一个被网民称为“史上最牛小山村”的洁净标准。扫地没有全国比赛,乡村洁净也不可能有全国大赛。那我们的标准是什么?是“一流的标准、第一的标准”,把洁净工作做到极致的标准。在洁净乡村的过程中,会听到一些不和谐的音,会遇上一些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一些不如意的人,我们得大气包容,让他们成为支持洁净乡村的力量;我们得因势引导,引领他们把平凡的事做好做精做优,做成一流。几年前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一个口号:大气包容,追求卓越,精品精致,善作善成。放到此处,已不用更多剖析。
笔者以为,成功创建浙江省洁净乡村先进县的背后,是一种精神的群体铸就,那就是“争创一流,敢夺第一”的拼搏精神。这种精神将激励着我们的洁净乡村工作向更高的层面迈进。
进而言之,对于任何一个部门单位来说,一种精神的铸就,是部门单位的文化精髓,它将激励着这个部门单位走向新的高度。而在这其中,贯穿以理念的坚持、毅力的坚守等群体的行为与意志,才能推进事业的发展,才能成就事业的辉煌和美丽!
★本文发表于2011年10月19日《钱瓯遂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