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致管理,于细微处见功力
“精致管理”,从字面上理解,我认为“精”含有“精华”和“聪明”、“智慧”这两层意思;“致”表示“达到”、“到达”的意思。精致管理就是最精华的管理,最聪明、智慧的管理,是去除了无效的管理,是去除了多余和繁琐的一种管理。
“精致化”不能简单等同于管理者做的事情多和少。精致化管理也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精细化管理和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当我们看到一所学校窗明几净,每件事情都有专人负责,有具体的要求,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这只能够说明该校管理做到了精细化了;当我们看到一所学校制度完善并执行得好时,我们可以认为该校管理制度化了。但是否达到精致化,还需要看其他方面的综合评价。那就是看它的管理:是否是一种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管理境界,实现至真、至善、至美的理想目标;是否是注重过程和细节的管理,以精致化思想为指导的管理,围绕学生的发展精心设计,精心安排,精心组织,能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是优质教育的必要保证;是否是追求卓越,提升品质的“精致文化”,其价值取向是否是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
那么,作为一名校长,该如何走好精致管理这条路,在细节中彰显自己的管理智慧与才能呢?
精致管理首先要将精准的目标瞄向学校的发展内涵,找到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精耕细作,精益求精。江苏如东县的栟茶中学是一所普通的乡镇中学,其生源并不是最好的,师资也不是最优秀的。然而,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年年攀升的升学率更是叫人肃然起敬,像南京大学这样的一流高校在该校录取学生时,通知书不是一封封地邮寄,而是由南京大学的副校长带队专程送达。“精致管理”就是栟茶中学姚止平校长最基本的学校管理理念。姚止平校长在接受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记者采访时,曾这样说:“在我们学校硬件不比人家好,我们师资力量也不比人家强,我们生源也不是一流,我们靠什么取胜呢?我们就靠我们把应该做的事情做得最好。管理一个学校,要提出什么新的口号,我觉得我一个农村校长不大可能,但是我们把一些大家都认识的、常规性的道理,都做好了做得到位,那么我们就可能达到我们最理想的成绩。”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有了精准的管理目标,更要在过程上注重精妙的管理细节。牢牢的抓住那些关键节点,把看似平凡的事做优,把看似简单的事做精。精致就要精到点上,细到实处,实现管理的有效性。栟茶中学的姚止平校长就提出:“扫地也要扫出全国第一”这样一句朴实而有力量的口号,而在实际工作中,栟茶中学又是怎么做的呢?考虑到学生下午的学习效率不高,容易昏昏欲睡,在中午学校专门安排学生一个小时睡觉时间。中午十二点五十分时间一到,整个校园一片寂静,所有学生都在教室呼呼大睡,学生经过-一个小时的深度睡眠,下午甚至晚上的学习效率就都比较高了。但也许有人问:其他学校不是也有午睡时间吗,为什么就达不到栟茶中学的效果呢?原来,为了提高午睡效果,栟茶中学做了三件事,一是考虑到吃完中饭,学生肯定睡不着,所以先安排了一个教师辅导的时间段,大概到十二点四十分,再开始睡觉就容易睡着了;二是考虑学生趴在桌子上睡觉时间长了手发麻、发痛,学校给每个学生发了一个软软的小靠枕;三是考虑光线太亮,就为教室的所有窗户安装了厚厚的窗帘,睡觉时间一到,教室就如同一个午睡室。这样精妙的管理细节,就把别人做不好的事做到了位,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同样,精致化还要求学校管理的内在因素之间达成和谐,精致化管理不是单纯的物质和制度层面的,还需要调动人的积极因素,完善和修订相应的制度,使之呈现出良好的文化风尚。常州溧阳市后六中学的早读课,教师在学校食堂吃早饭,学生自觉有序地按照要求读书背诵,老师不用看班,早读的效果却很显著。这样精致的细节,管理效能从容自然,如风行水上,体现了以人为本与科学设计相结合的管理本质。所以,精致化追求的不仅仅是目标的精准,细节的精妙,更多的是一种整合的思想,是一种动态和谐的生成机制。
也许有人质疑,重于细节的精致管理会把师生盯严,把时间卡死,只有限制,没有关怀,会让领导处处留心,让师生处处被动,其实不然。
学校的精致化管理,是学校管理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在实施学校的精致化管理过程中,我们要辨证地看待精致化管理,才能将学校的精致化管理融入到师生的日常生活中去,融入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中去,发挥精致化管理应有的效能。一方面要确保管理的有据可依,一方面要激发师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内在驱动力,向善、向美、求真、求精,避免经验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下的盲从和被动。
其中有两对矛盾值得我们关注,一是精致化管理与学校发展之间的矛盾,二是精致化管理与传统管理模式之间的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在实施精致化管理过程中,要防止两个误区:第一个误区是脱离学校实际,尤其是无视学校的办学传统和办学现状,盲目追求所谓的精致化管理或者创新管理,结果导致将精致化管理符号化,在某一个具体的环节上,可能会推陈出新,但对提升整个学校的管理境界意义不大,或经不起时间的检验。
第二个误区是将精致化管理奉为圣典,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要防止过度精细化,在某些特定的场合,可能还要借助经验,甚至发挥制度的刚性约束力。精致化管理并非包打天下,要坚持以实施精致化管理为理念指导,但也要做到适恰精当,有机结合,甚至超越一定的模式,达到更高的管理境界。
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够从细微处入手,做到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周到细致的管理,做到既注重细节、过程,又重视结果的管理,做到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的管理,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精致化管理了,这也是我们学校管理追求的理想状态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