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校长论坛>详细内容

校长论坛

着眼创新,创学校特色

作者:高坪乡中心小学 罗华雄 文章来源:scsx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0-27 字体:

人类社会的发展依赖于人们的创新活动,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创新精神,也就不会有希望。创新精神的培养,关键在教育。教育能否办好,首先取决于校长的创新意识。校长处于学校管理系统的核心地位、领导地位和决策地位,校长是学校办学方向的引导者,教育方针政策的贯彻者,师生员工的教育者,人际关系的协调者,学校运转的组织者。校长创新意识的高低,事关教育改革的成败。所以,探讨校长创新的学校管理,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贯彻落实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校长的创新治校贵在对学校“软件”的开发。  

一、教育思想的开发是治校的灵魂。 校长靠什么领导学校,靠行政命令,还是靠正确的教育思想,统一认识?肯定的回答是首先要靠正确的教育思想,统一全校教职工的认识,认识一致,齐心而后合力,才能形成办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这是办好学校的前提。抓教育思想,首先要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要把学校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这是校长在治校过程中首先要思考并回答的问题。在我校的办学过程中,我们把教育目标定位在“三个成”:让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功、成才”,其中“成人”是育人的基础,我们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把学生培养成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成功”是育人的关键,“成功”是学生前进的动力,是自我价值的逐步实现,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引导帮助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成才”是育人的归宿,“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学校应“不拘一格育人才”,我们要塑造的是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另外,我们把学校教育的发展思路体现为“三个着”:“着眼创新、着力基础、着手内化。”其中“创新”是我们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学生的发展要以创新为终极目标,但创新不是好高鹜远,而必须夯实基础,使创新种子根植于厚实的土壤当中。而“内化”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激发学生主体精神的最佳途径,它是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消化、组合,融汇贯通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我校确立了“求实、创新”四字校风。“求实”主要体现在“为人诚实,办事踏实,基础扎实”三方面,“创新”主要体现在“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三个层面上。作为校长,形成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以后,要善于将自己的思想转化为全体班子成员和教职工的统一思想,并善于带领学校群体成员在办学的实践活动中去贯彻、去实验、去完善,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去进一步发展、丰富原有的教育思想。  

二、确立教学的中心地位。学校工作要切切实实以教学为中心。无论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课堂教学都是学校育人工作中一项最经常、占用时间最多、涉及面最大、内容最广泛的活动。因此,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排除干扰,自始至终,突出教学工作的地位。  

教学常规管理是教学管理中一种有效的管理形式,它是建立和维护教学秩序的基本保证。教学常规管理可以使教学秩序井然,克服教学上的随意性,从而保证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形成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校长必须遵循规范性原则,切实做到管理出质量。  

1、明确规定各种教学人员的职责。根据本校实际,制定教导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各科教师、等工作职责,促使大家按规定的职责条件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2、建立教学常规。《教学常规》是对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提出的工作范围和质量要求。对教师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课外辅导,成绩考核提出基本要求,以保证教与学两方面都按规定有序进行。对课堂教学,教研工作,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学籍管理工作,教务工作等制订制度,以保证大家有章可循。对于“常规”要反复宣传,反复检查,反复落实才能奏效。检查执行要层层开展,首先检查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再由教研组长检查一般教师,既起到检查督促作用,又起到互相学习作用。  

3、坚持贯彻各种管理教学的政策、法规,引导教师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和大纲。严格按教学计划规定控制学生课外作业量,解决学生负担过重问题。严格按照课表安排教学活动,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三、抓好基础教育,创学校特色  

基础和特色好比两个翅膀,只有两个翅膀都硬了,学校才会腾飞。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提出高大远的要求,必定会拔苗助长。夯实基础,就是围绕“身体锻炼好,行为习惯好,文化基础好”这三个方面,分解出许多具体要求进行训练。尤其要加强日常行为规范的教育,常抓不懈,齐抓共管,一抓到底。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不能放松,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不能放松。在任何时候,都要向课堂教学要效益。在抓好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创学校特色。  

 我校是茶灯传承学校,我们的主要做法就是开发成校本课程:让茶灯走进课堂  

1)开发校本课程:抓住各校开发校本课程的有利时机,结合本校实际将“遂昌茶灯”开发成极具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  

2)课程的设置和分类:由于遂昌茶灯是集灯、歌、舞、戏为一体,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民间艺术。因此,我们根据其特色把遂昌茶灯结合小制作、绘画、舞蹈、等兴趣小组开展活动。小制作课开展茶灯灯具制作的教学,绘画课开展茶灯灯面图形绘制的教学,舞蹈课学习茶灯舞。  

3)茶灯学习和学校德育相结合:  

茶灯学习和学科教学相结合,学习茶灯的历史沿革、艺术特色、代表作和代表人物以及目前家乡茶灯的现状等有关茶灯的知识。使每一位学生都知道遂昌茶灯是一种历史悠久(始于宋代),而又极具地方特色的(表演语言集遂昌和金华方言,曲调为遂昌和金华地方小调,仅在高坪、应村等为数不多的乡镇流传),有着独特艺术风格的(集灯、歌、舞、戏为一体)不可多得的(仅在高坪、应村等为数不多的乡镇流传),深受群众欢迎的传统民间艺术。并结合爱国主义、爱家乡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以自己是茶灯传承人为豪,以学习传承茶灯文化为荣,增强学生的责任心、自豪感和自尊心。  

总之,学校的特色是一种在寻求服从于一般共性的基础上竭力创造出富有个性特征的办学风貌。作为学校的领导者必须要有超前意识,有预见性,从本校实际出发、顺应时代发展,形成一种本校的独特风格,同时还要注意整体效应,达到“以点带面”、“以局部带整体”、“以核心带全局”。最终使学校在整体的全方位的各种角度都能反映出这种独特性,成为一种综合效应。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