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境求生存 困境谋发展
提笔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的脑海挥之不去的是那位刚毕业的新教师在踏入我们苏村小学那一刻,脸上所流露的神情,迷惘、失望、焦虑……作为刚接手苏村小学校长的我,内心的困惑和新老师一样,面对这样的四类学校,该何去何从???(请容许我个人将类似苏村小学的学校定为县、镇、乡之后剩下的村小——四类学校)对了,在座各位大多没去过我们苏村小学,下面这段新老师的开学感言完全可以让你想象苏村小学瘦弱的身影:我们沿着蜿蜒的山村公路抱着一丝美好的渴望到达了目的地,一颗失落的心就此变得更加消沉:这实实在在是个小山村,四面环山,中间流淌着一条小河。学校坐落在河的另一边,教学楼在村头,宿舍楼在村脚,中间的路段与桥构成了一个完美的“丁”字。推开宿舍生锈的大铁门,由于暑期长假的原因,这几乎成了小鸟的天堂。楼前的草有半人多高,小鸟们唧唧喳喳好似热闹。操场飞扬的尘土旁居然还有一块同篮球场一般大小的稻田。即使不是夜幕我已看到成群的蚊虫萦绕着孩子的脚丫子在作祟,“当当当”远古的敲铃方式通过长长的绳子从楼下发出,指挥着学校的一切作息。
现今许多四类学校的标志:没有优雅舒适的教育环境,缺乏基本的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及其薄弱,什么多媒体、电脑房、专业教室更是无从谈起。今天我在这高谈阔论学校教育内涵、品牌建设,委实有些滑稽。但教育是培养新生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是兴国安邦、富国强民的大事,难道最农村的孩子,他就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难道条件最艰苦的四类学校,就没有教师坚守的信念?我不禁扪心自问。
上班第一天,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我这一把火还没有烧着,一大摊子事便像个重磅炸弹,立即给我来了个下马威:学校食堂的临时工因为嫌工资低而撒手不干了,学校近130号的师生就餐问题立马就成了摆在桌面上的头等大事;宿舍水管漏得一塌糊涂,修理工勉强修好,但一楼用水,二楼即刻停水,三楼更是滴水不存,用水现象让人一筹莫展;……在一个又一个难题面前,老师们没有退缩更没有气馁,团结一心,想方设法。食堂阿姨不干了,一老教师就千方百计动员他爱人来烧饭;学校没有电铃,一新老师便想出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好办法:“当……当……当……”为上、下课铃,“当当当当当当”为集中铃,弥补了没有运动员进行曲而造成的混乱,更为校园生活增添了一丝别样的色彩;宿舍用水异常紧张,老师便把一、三楼学生错开就寝前洗漱,每晚在就寝前准时下寝室指导。诸如此类的事,在苏村小学每天上演,而我们的老师时刻都会扮演救世主的角色,化解一个个难题,破除一座座冰山,只因为老师们心中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爱校如家、爱生如子。
正因为这个“爱”字,让我看到了学校的未来和希望;也正是这个“爱”字,让我今天站在这可以响亮的说:四类学校条件差不代表老师会心浮气躁,四类学校生活艰苦不代表老师和学生就甘为人下!!!暑期我有幸参加了校长读书会,杭州育才中学郜晏中校长的精彩报告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育才中学起步之初,可谓是“一无所有”:校舍,是租借别人的地盘上课,室内设备更不言而喻,极其简陋;“教师”,聘的全是退休教师,其精力相对不足;学生,也是众多名校择优剩下的孩子,毫无优势可言。但就在这样的几乎没有任何竞争能力的状态下,育才中学在郜晏中校长的带领下,找准切入点,几经拼搏,一鸣惊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连续几年中考全市第一,声名鹊起,现在已是杭城的热点学校。育才中学用钢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条件不是起决定作用的,关键是要有思想,要去拼搏。
“逆境求生存 困境谋发展”这也正是我接任苏村小学校长后对学校今后发展的定位,为此我们总结出三大学校发展空间条例。
一、“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苏村小学要在教育已经逐步现代化大趋势的环境下继续生存,必须具备生存下去的理由。在这里,我还想引用育才中学高校长的两句话: “不放弃一个学生” 是我们最基本的要求;“样样落实、天天坚持”是我们做好工作的希望。另外,我们所要做的除了尽心尽力工作外,教学出成果、师生创佳绩、校风渐浓厚都将是我们今后必须努力的方向。
二、“业绩兴校 特色强校”
苏村小学虽娇小但却玲珑,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便是校园贯穿于总面积4000多平方米、始建于民国13年的苏姓大屋内。苏村村文化底蕴深厚。据《桃源苏氏宗谱》记载,苏村“苏姓”乃北宋大文学家苏洵的后裔,迁居苏村已有四五百年的历史。现村里还保存着苏氏家庙和苏姓大屋两处古建筑。并且,苏村村文化遗迹和自然景观丰富,工艺美术和民俗物品别具特色。这为我们教育学生提供了绝佳的实践基地,我校将以“我是苏洵后裔”为主题,依托少先队组织,借鉴王村口小学“红色之旅”等品牌创建,开展属于 我们自己的特色活动,以此提升学校整体文化素养和内涵。
三、“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我常对我们的老师说:学校基础设施差、工作环境艰苦,这些是外部的条件,也是我们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事实;但做精业务、静心教书、潜心育人这些内驱力,却控制在我们的手里由我们主动掌握。我也常对我们的学生说:生在农村,长在乡下,这不是你可以选择的;但努力学习,长大成材,将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有朝一日鱼跃龙门,是你可以做到的!
开学到现在两个月时间,在苏村小学,在这个可以称得上遂昌教育“北疆”的地方,我和我们的老师、我们的学生们一起经历了很多,也让我成长了、历练了。我想套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中的这句名言来结束我今天的论坛:我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我来说只有一次。因此,我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我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我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伟大的职业——教师。让我们共勉,一起为遂昌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奋斗。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