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校长论坛>详细内容

校长论坛

敬业与乐业

作者:王村口中学 范立明 文章来源:scsx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10-27 字体:

何谓教育,即教书育人。所谓教书育人,也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是学生素质发展的促进者,是新一代美好心灵的塑造者。所以,要把学校办好,要培养出一批具有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就需要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改革
而农村中学却又是一个特殊的环境。因地域的特殊性和一些历史的原因(如持续被县城学校挖走优秀人材),教师的专业素质相对薄弱,教研基地过小,又缺乏专业引领。所以抓好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建设就显得很重要了。

抓师队伍建设是不是就是上公开课、抓教研、提高基本功、外出学习考察等等呢?我想不是的,在这里我想就梁启超先生所谈过的“敬业与乐业”问题说点我的个人看法。

“敬业与乐业”,在我看来它是我们人类对待事情的不二法门,对教师而言,它也起着很大的作用。

第一,我们来谈谈敬业。

孔子就主张人在一生中始终要勤奋、刻苦,为事业尽心尽力。他说过“执事敬”、“事思敬”、“修己以敬”等语。

朱熹说:“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我们教师开展工作,除了要教师基本功外,我想这个“敬”字,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他对待教书育人,只是把它当作是一个谋生的工作,那么他就不可能投入百分百的精力,所教的效果也就不一定好了;甚至如果一个教师,他以敷衍、应付、麻木的态度对待,那么他的教育效果只会更差,不要说他有什么很好的基本功,很强的教学能力等,只要态度不正确了,这些也就没有用处了。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敬业也就是教师的职业动机问题。很多人说过,如果我们不把教书育人当成是一个人的工作,而是当成自己苦心经营的一份事业的话,那么我们所取得的效果就会大不一样。加强师德修养,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献身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由此促进整个师资队伍不断得到改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教师敬业精神的教育,会是我们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的。

敬业:是事业成功的源泉,而勤奋、刻苦、谨慎的作风,又是敬业思想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所以学校在抓教师队伍建设时,一定要注重对教师工作态度,如“勤奋、刻苦、谨慎”的引导与培养。
第二我们来谈谈乐业。

做教师苦呀、累呀。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不是有首打油诗:“起的比鸡早,吃的比猪糟,拿的比乞丐还少……”,的确,做教师是比较清贫,也比较劳心,压力又大。所以致使有许多教师发出了前面的叹气声。

然而,我们要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一个人要生存,要活得有意义,那它必然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另外孔子不是说过吗: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即然我们己经选择了做教师这一行当,那我们就要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我们不是常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吗?这个不仅是适用于学生,也是适用于教师的。如果我们教师都对当教师充满了兴趣、乐趣,那还有什么比这个更能促进我们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师资队伍建设哪能取不到效果呢。

敬业与乐业,如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我们的师资队伍建设可以在一个很好的平台上开展;我们教师就能主动学习、主动钻研,能以主人的身份投入教学工作;我们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体现。敬业即责任心,乐业即趣味,我深信做到这两点,我们学校的明天就会不一样。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