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上他们的当
大凡江湖高手要让你上当,往往是你上当了之后,还不知道已经上当。作为办教育的校长们是否已经上了一些人的当呢?愚以为,至少有很多人是想让我们上他们的当的。
其一,“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如果哪个校长真的往这套里钻的话,那就真的上当了。喜欢说这些话的主要是哪些人呢?1,上级领导。他们的逻辑是:好校长=好学校,反之,学校不好=校长不好。这样就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如此简单,学校好不好,责任全落在了校长头上。还有一条附加定律:人人都喜欢当好校长。2,专家学者。在什么场合说呢?这些专家写了一本推广学校管理经验或介绍校长办学经验的书,他必这么说。因为他那些例子似乎就是证明,这让喜欢当好校长的人不免心动,于是就掏腰包买了他的书。3,某些校长。尤其是一些历史悠久的学校,规模大的学校,锦旗匾牌很多的学校。他们的首要逻辑是:好学校=好校长。附加逻辑是:好学校=历史悠久的学校,规模大的学校,锦旗匾牌很多的学校。最后的结论:我只要在那种学校的校长位置上一坐,自然就成了一名好校长。多省心,多省力,所以他们在各种场合都要大说特说。何谓好学校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具有轰动效应的色彩,立马能为领导增添政绩色彩的,肯定是领导心中的好学校。领导在位时间往往只有三五年,他是等不住的,要的是立马见效的政绩。考评专家眼中的好学校大概是这样的:漂亮的校舍,时尚的学校办学理念,你能拿得出一大堆让他们眼花缭乱的数据和材料,估计就能通过他们的验收了。他们没有时间长期待在学校里感受好或差的,只要能通过他们的眼球即可。各位校长,我们的服务对象是谁呢?不外乎教师,学生,家长。抛弃世俗的功利评价观,我想学校好不好,这三类人是最有话语权的。得不到这三者的首肯,牛皮吹得再大,也不见得真的就成为好学校,好校长。要得到这三者的首肯,我们就不能永远躺在历史的功劳簿上,躺在学校的硬件上,因为这三者都是在不停的流动的。一句话,评价学校评价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是否满意是最主要的标尺。我们知道要办成一所好学校,既需要校长有出众的素质,有超人的主观努力,这仅仅也是事物的内因,要办成一所好的学校,是绝对离不开政策,大的制度环境,师资队伍,办学资金等等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制约的。谁如果不承认这点,谁就不是真正的唯物主义者是无疑的。现在民办学校往往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名校,恰恰是他们在制度环境,师资队伍,办学资金等等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方面有先天的独特优势,足以充分的说明这点。“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这样的论调的危险性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领导这样认为,危险性就更大,且不用说将学校好差安危完全系于校长一人是非常危险的,将责任功过都系于校长一人,也是不公平的。如果都这样认为,那还要上级领导干什么?在目前的公有制学校中,要办成一所好学校,尤其需要上级领导在制度环境,师资队伍,办学资金等等这些外在的客观因素方面,提供鼎力的支持。否则,校长们总是会抱怨“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此认识上的差距,必然导致双方互相推诿,领导责校长无能,校长埋怨没有足够的外在条件。
诸位校长,当有人要把你放到香桌上准备供起来的时候,千万不要以为自己真的就是孙大圣了。把自己订到十字架上,对我们自己不会有大的好处。我们应当理直气壮的说:校长的权力是有限的,所以校长的责任也是有限的,权力和责任永远应当是对等的,这样才公平。“不要把一切都往我一个人身上扛,这样我会独自流泪到天亮”。
其二,学校教育的“罪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学校教育发展很快,也很出色。但是“痛骂”教育的人也很多。各位校长,我们是办教育的,难道我们真的就当像小媳妇般的挨骂吗?各位校长,我们千万别上他们的当!
骂教育的都有哪些人呢?1,领导喜欢骂教育。八九年学潮后,领导的一条总结就是教育没跟上,当然不是定指学校教育,但我相信很多人都认为是学校教育出了大问题。此例一开,教育界总是骂声不断,典型的比如说,某地青少年犯罪率上去了,领导就要开骂了,这学校教育怎么了,读了十五年的书,怎么出来那么多“男盗女娼”?2,专家学者骂。某专家就总结出“学校教育的N宗罪”。上次刘宝剑主任来讲学时,竟然也骂。为什么他们特别喜欢骂教育呢?骂教育省心省力,不会招来大的民愤;骂教育可以轻松推卸自己应负的责任;骂教育最能显示自己的文化水平。为什么不太有人去骂电信,电力呢?因为骂得再好,也不能体现你的文化水平,而骂教育,往往就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人很懂教育,很有文化水平了。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承受了很多不能承受之重,骂我们扼杀了学生的个性,骂我们没有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骂我们的学生没有创新精神,甚至将没有人获诺贝尔奖也归咎于基础教育。我们真的像某些专家们骂的一样,要成为民族的罪人了骂?且不论众多专家们往往只论其一,不及其余的片面性,更加之观点的无限超脱不说,即以以下几点论,难道我们真的就被他们订上十字架了吗?
1,我们真的扼杀学生的个性了吗?现在应试出众的学校大多纪律严明,训练严格,这是专家们所最不愿意看到的最大表象。诸葛亮曾经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就是说,我们学校纪律严明,训练严格,非但不是扼杀学生的个性,相反是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性。自古以来,只有训练有素的军队能打胜仗,未闻自由散漫的军队能打胜仗。人要成才,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砺,没胡真正意义上的快活成长的道理。
2,我们真的只知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了吗?其实,只要稍加分析,就知道骂“应试教育”就像泼妇当街骂“天要下雨”一样,是无效而且可笑的。首先应试教育—即文化知识的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内涵,即以这点论,重视应试教育,就是重视素质教育,我们没有其他素质教育内容了吗?从课程设置到各种各样的活动,比赛,展览等等都在不遗余力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们确实非常重视应试教育,这有错吗?我们需要思考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什么?我想应当是努力让学生获得一个更好的发展平台。我们永远不是成品加工厂,因此没有人获得诺贝尔奖和我们完全无关。要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平台,那就要努力把更多的学生送上更好的高一级学校。要送上更高,更好的学校,就要努力让学生多考个三五分,要让学生面对试卷多考三五分,那就必须多练习,多应试,熟能生巧,不管他是否天才,这都是必须的,这是经验,也是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正是因为在对中小学教育的核心价值的认知方面,家长是和我们一致的,所以就很少有家长骂我们,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更好的实现这一核心价值。
应试当然是和考试制度联系起来的。可以取消考试制度吗?根本不可能,根本行不通。考试制度可能不是最好的制度,但现阶段它就是最不坏的制度。因为恢复高考前的那段取消考试制度的前车之鉴依然历历在目,现在贫富两极分化更加严重,取消考试只能使社会更加黑暗。高校自主录取?只要看一看我们身边的社会信用程度就可以了,设想某高校到你校录取学生,你作为校长能拍着胸脯保证拿出一份学生在校三年的真实成绩吗?现在严肃的高考依然有层出不穷的作弊,社会信用程度如此,估计一百年不会有大变。这种信用环境就决定了考试制度是一种相对公平合理的制度。正是基于此,我们的教育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努力让学生每门课多考三五分,就是最合理,最现实的选择,我们何错之有?
如果我是学生的家长,我真想现在就向遂昌中学,遂昌二中,三中等学校的校长,老师深深鞠三个躬,你们太伟大了,每天早上上班最早的是你们,每天晚上下班最迟的还是你们,晚上加班到深夜的依然还是你们,节假日放弃休息的依然是你,是你,还是你。在日益成熟的商品经济社会里,哪里去找这么敬业,勤业的员工呢?
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要为我们所付出的一切感到骄傲自豪呢?我们要大声说:我们是成功的。让哪些骂我们的言论见鬼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