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品牌学校的五项修炼
社会越成熟,名牌效应越明显。品牌已经成为学校赢得家长信任、求得内涵发展的关键。学校要想铸造品牌长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忠诚,需要走的路还十分漫长。这就意味着,学校和社会对教育品牌都需要有一个更深刻、更理性的关注。作为教育品牌创建者的校长要提高品牌建立的理性认识,自觉遵循品牌建立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学会管理自己的品牌规范,坚持理性地运作和五项修炼。
第一项修炼:“准确的品牌定位”
任何品牌都必须发现和科学定位自己的核心价值,然后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将这个核心价值向目标消费者、向公众传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价值形象,并在各个环节中不断加强、巩固这一核心价值。没有品牌意识的学校,目标定位、诉求主题年年变,流行什么口号就定什么,随波逐流,没有定所。如果这样,到了家长那里,就成了飘忽不定的幻影,难以建立稳定巩固的品牌形象。
企业有“先找市场,后开工厂”一说,学校也是这样。准确定位自己的服务对象,在市场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一所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定位学校呢?我们要遵循“四个客观”的要求,充分考虑社会的客观要求、学校的客观基础、办学的客观条件和教育的客观规律。找准位置——鲜明个性——彰显特色是一所普通学校成长为品牌学校的三步曲。科学前瞻定位,张扬学校个性,彰显学校特色,熔炼品牌精髓,打造名牌学校,要在“创新”上求发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不断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信任度和美誉度。
第二项修炼:“稳定的品牌内涵”
品牌实质上是一种承诺,学校建立品牌的过程就是孜孜不倦实践其诺言的过程。品牌的建设者要时时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诺,无论何时何地,以何等代价——这是世界级成功品牌必须遵守的不二法则。
稳定的品牌内涵,表现在稳定的“育人模式”上。“育人模式”是教育思想在的反映和表现。“相对稳定”反映学校掌握教育规律的程度。稳定的育人模式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是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育人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目标、方法、机制、措施及人才培养过程中各种关系的规范。先进的人才育人模式是先进的教育理念的客观化,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实践中的反映和表现。质量是品牌的基石。稳定的育人模式、扎实的课程体系是学校的质量承诺得以兑现的过程保障。它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
第三项修炼:“丰富的品牌文化”
优秀的学校文化就等于卓越的品牌。此时,学校和品牌已经融为一体,人们看到这个学校的“名称”或者“标识”,就会立即联想到学校的传统积淀、文化氛围、办学理念、学风、教风这些构建和支撑学校品牌的根基与要素。
校园文化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创造的。但是,它一旦创造出来,就是一种能动的教育力量,反过来创造这所学校的师生员工。文化是一种精神期待。校园文化是一种持续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长经常换、教师经常换、学生经常换,可学校的精神却是永恒的。校长要不断提醒教职员工,将学校的“工作目标”与教育的“终极价值”相统一,并形成共识。也正是这种共识的产生使得全体员工在了解教育使命和教育核心价值的前提下,自觉自愿地投身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之中,并积极地影响家长和周围的人,进而扩展和强化了学校与家长基于教育共识而产生的品牌忠诚关系。
第四项修炼:“广泛的品牌忠诚”
一个学校品牌的存在与否不是由自己说了算的,也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生长于家长和学生的心目中,生长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的。培育品牌的过程就是建立和维护与家长、学生、教职工和社会关系的过程。所以,一个成功的品牌也就意味着良好的品牌关系,它不仅获得服务对象的信赖和忠诚,还赢得了员工的努力支持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一般认为,学校的社会参与度越高,学校越好。现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现代教育也必须是面向社会的教育。这种教育在积极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能广泛地吸引社会的支持与参与。
品牌是伴随学校成长和发展的产物,它不需要惊天动地的举措,也无需豪言壮语般的承诺,实实在在地在每一个细微之处用心去做。学生的素质就是学校的“品牌”,当家长和社会都认同你学校的学生,把你当作可托付的朋友时,品牌关系就同建筑一样牢固。
第五项修炼:“一流的品牌师资”
校长和教师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核心和关键。品牌学校离不开品牌校长和品牌教师。赢得教师,才能赢得21世纪的教育。素质教育呼唤教师素质的提高,适应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需要。能否建设一支具有优良师德,胜任现代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现代教育理念,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师资队伍,从根本上关系到一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个体素质较高,群体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本身就是学校品牌的重要内容。
品牌是学校的无形资产,这种无形资产可以随时兑换成以下有形的益处:凝聚优秀教师、吸引优质生源、拓展生存空间、维护学校形象、抵抗偶发风险、保障长期发展。校长打造个人品牌和学校品牌的时候,应该永远牢记:“内涵比形式更重要”,“美誉度比知名度更重要”,“效度比频度更重要”,“口碑比奖杯更重要”,“进取比进位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