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遭遇陌生的教师
改革开放已经开放了好多年,基础教育改革也实施了好多年,做为一名农村普通的中学校长,处于改革的大流中,不想“激流勇退”的话,就要及时学习、吸收和总结、反思。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8位美国当代名师的精神档案》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的一本介绍8位美国当代名师卓越贡献、治学理念的书籍,内容丰富,引起国内同行的极大兴趣,它的魅力究竟何在?
(一)解读前言
由《前言——当教师成为英雄》我们可以看到如下文字:
1、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成为“英雄”在美国人看来,教育与其说是神圣的,不如说是极端困难的。
2、事实上,地球上的每间教室都是英雄的诞生之地,因为,正如哲人康德所说,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
3、教室里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民。在杰出教师的身上,我们既能看到一个国家的传统,也能看到一个国家的未来。
4、在我编译《中国教师报》“海外”版的这几年中,了解到不少当代的美国名师,包括每年4月下旬揭晓、由总统和第一夫人在白宫玫瑰园亲自颁奖的“全国年度教师”。这些被视为国家英雄的教师,为我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反观中国教育,进而探寻教育之本真的又一扇窗。虽然不能说是这就是洞察美国教育的最佳视角,但我却时不时感到,在他们身上,隐藏着做教师的真谛与现代教育的玄机。
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文字,可以做出如下解读:
1、教育是世间最难的事,但这关乎学生的幸福未来,也关乎国家民族的未来。不管是中方还是西方都如出一辙。
2、在没有悠久尊师传统的美国,最杰出的教师被成为“英雄”。
3、这些被视为国家英雄的教师,为我打开了认识美国教育、反观中国教育,进而探寻教育之本真的又一扇窗。虽然不能说是这就是洞察美国教育的最佳视角,但我却时不时感到,在他们身上,隐藏着做教师的真谛与现代教育的玄机。
(二)解读“文本”:
《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介绍了8位美国的名师。第一位是艾斯奎斯,是迪士尼全美年度教师。他非常了不起了。他的教室叫56号教室,他只教五年级,在一个很差的学区,经常可以听到枪声,学生很多都是外族裔的,语言都不统一,可是在一年以后,他们的变化简直不敢让人相信!孩子们有礼貌很规矩,孩子们的成绩飞快提高。他也很像中国老师,加班加点,因为他要和孩子们的父母和社会去抢他的学生的每一分钟在56号教室工作了20年,同时也获得了大量的荣誉,教室的墙上写满了这个教室里走出去的学生的名字,艾斯奎斯对他们都是那么了解。当然艾斯奎斯不仅仅领孩子们读万卷书,还带他们行万里路。他设立了一个基金,依靠自己的威信魅力获得了大量捐赠的资金。然后他带孩子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去旅行,不仅仅是开阔眼界,更重要的是让孩子懂得做一个有礼貌有规矩有教养的人。
第二位是罗恩·克拉克,他出生在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毕业后周游列国,23岁开始在家乡的一所乡村学校任教,5年后来到纽约市哈莱姆区,取得巨大的教育成功。他曾3次受美国总统及夫人邀请带学生做客白宫,2000年当选迪士尼年度教师,出版著作《55条基本规则》(中译本书名为《优秀是教出来的》)和《教育者的11项卓越品质》,并创办罗恩·克拉克学园。他被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奥普拉·温弗瑞称为“美国教师”,他的传奇故事被好莱坞拍成了电影,成为一名世界瞩目的美国明星教师。
另外还有让他的学生不仅学习了历史,还亲历了历史,把自己的教室变成虚拟的时间机器的比格勒;本身就是成就卓著的昆虫学家的凯德;“用数据说话”罗杰斯;以消除教育不公为己任的杰出青年教师卡姆拉斯;作家教师德雷铂;具有教育理想主义的情怀的梅耶尔。
读了原文以后,我们会有这种想法:
1、 原来美国教师也有具体而且严格执行的班规,并且收到极其理想的效果。
2、 他们中小学教师的专业成长做得不错,因为有些老师本身就是该学科领域的专家。
3、 他们成为教师大概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其他因素可能不会太多吧。
4、 美国教师好像不开“公开课”的。
5、 到现在他们怎么还敢“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三)、感慨与疑问
或许可以说,一个民族的所有文明,都集中体现在了教师的身上。中美两国最杰出教师之间的差异,隐藏着两国教育与文化最深层次的不同。如果我们足够虚心,我们应该将之视为差距;如果我们有足够的危机感,我们应该看这是一个可怕的差距;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勇气,我们应该将之视为一个挑战。
当我们期盼中国的比尔·盖茨时,我们能期盼中国的艾斯奎斯、比格勒、卡姆拉斯和梅耶尔吗?在我们不再情愿把教师比作蜡烛和春蚕之后,我们能将我们的教师称为英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