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能说、能写、能进课堂”的校长
陶行知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论一个学校,先要评论它的校长。”
刘宝剑说:“对学校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对教师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许多好教师;对同学而言,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批好学生。”
三天的学习,一时的顿悟,让我明白,校长其实是很难当的,它所肩负的责任是不仅是自己的发展,还有学生、教师、学校。做一个校长,不仅要有教育的情怀、教学的体验,还要有管理的智慧和奉献的境界。而要做到这些,不下点功夫,花点力气,动点头脑是不可能的。于是做一个“能说、能写、能进课堂”的校长在我心中悄然形成。
做一个校长要“能说”。
“能说”并不是指夸夸其谈,漫无目标的乱说,而是指校长要通过自己的“能说”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管理理念、目标等通过“能说”传达给教师,在全体教师心中形成一个共同的愿景,营造出适合学校发展的良好氛围。当然,能说要有个前提,那就是作为一名校长,必得有自己的思想、理念。而要做到这个那么“读书”就很重要了。
郜业中校长提到:“我的思想、信息、知识都是来自于读书。”新教育实验的朱永新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阅读水平。”可见作为一名校长必须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同时还要通过读书形成自已的思考、理念,从而改变旧有的落后的观点。当然,读书还要注意自己的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等等问题。
“能说”还要注重方式、时间、地点、对像,根据不同的影响要素采取不同的策略。什么对像,采取什么样方式会直接影响“说”的效果。如果一味的蛮说那只会是适得其反,只会让我们的工作原地踏步,甚至是倒退。这一点,作为一个校长要十分引起重视。比如是一个容易让教师敏感的话题,那么作为一个校长,就要先了解好情况,摸清教师的真实想法,采取有效的措施,选择恰当的时机,用适宜的语气来说,只有这样,我们的工作才能踏实有效。
其次,作一个校长还要“能写”。
一个学校有很多很管理制度,有很多创新的方式,有很多先进的事迹,除此之外,也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有很多做的不对的地方,甚至做错的地方。所以,作为一个校长,我们要学会“能写”,把自己工作中的得于失、优与劣通过自己的写,把它记下来。在工作之余,拿出这些笔记,好好的思索,从而尝试摸索出一套更适合自己学校发展的道路,更适合学校的工作管理模式。
当然,能写的前提是多加思考。一个人如果没有勤于思考的习惯,不善于思索,那么他是再怎么能写也是没有成效的。育才中学校长郜业中如是说:“每天都要给自己留点空间和时间,静下心来,反思自己一天的工作。”正是因为他的多思,他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思想、先进理念和人格魅力的校长,才能把一所基本上等于零基础的学校办成这么一座省级名校。多思,我想这是我今后工作的一个指南,一个重要的过程。每天给出一点时间,留出一点空间去思考自己的教学,思考自己的管理,思考自己态度,思考学校的发展,思考教师的发展……
再次,作一校长还要“能进课堂”。
作为一个校长的前提因该是一名教师。郜业中曾说:“校长不要只盯牢自己的位置,而更应该走进教室,走进学生,深入课堂,深入教学第一线。”校长这一称号不是我们的一辈子的职业,教师才是我们终身的称号。所以,作为一个校长,我们不仅要做好校长这个职位的本职工作,还要能进课堂,进得了课堂。我们首先要当好一名教师的楷模,改变原来我们要教师怎么做为现在我们要教师看我们怎么做。
一个学校最最核心的就是教学质量。而要促使我们教师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则是我们校长职责。我很佩服郜业中校长的才能,他不仅是一名校长,他更是一个优秀教师;不仅专业知识深厚,而且知识面宽广,对于其它学科都有很深的研究。看了他的《八年磨一剑》,不禁神往不已。
是啊,作为一个校长,我首先是一名教师。教师是以教育为已任,而教学质量是衡量一个教师工作绩效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一名校长拿不出成绩,不会教书,那么你如何去说服其它的教师。这座学校的教师就不会以教学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不会把它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经营。
所以作为一名校长,我们还要像教师一样,能进得了课堂,而且要比教师做得更好。
当然,当一名校长光做到这几点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更全面的去考虑。比如确定学校目标,给学校一个准确的定位、方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让教师能以饱满的精神投入教学;争取多方面支持,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三天培训,有如鼎壶贯顶,使我恍然大悟。作为一名教师,一名校长,我知道我今后该走什么样的路。当一任校长,强一所学校,兴一方教育。我明白,我的肩上任务很重,我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我坚信,只要我能按三天校长会精神,坚持下去,我想我会有所进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