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 并 快 乐 着——创和谐团队,建和谐校园
一块电热板
记得去年十二月,我校举办了五十周年校庆,校庆很成功,老师们付出的也很多。我想,应该用什么方式庆贺一下呢?摆五桌宴席亦或发一个红包。后来还是决定给所有教职员工发一块电热板。电热板装好后,我没想到的是老师们竟然有如此高兴(这可以感觉出来的)。有位老教师指着电热板对我说:“为了能有块电热板,我们曾经多次在教代会上提议过……”。我听后,先是得意,觉得又一次成功地“收买了人心”。但后来细细一想,心里就觉得很不是滋味,有一种酸楚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教师,尤其是我们农村教师的生存状况!为了在寒冷的冬天批改、备课能有块电热板,为了晚上的坐班补贴能从每节课2元提高到3元,他们要提议案,甚至要斗争。“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曾几何时此等豪言壮语响彻我们的学校。观点当然对,但仔细品味,好象缺点什么,对,那我们教师置身何处?这“一切”到底是谁给予的,是学校领导,还是教师?教师又能得到什么,也许只能是“一些”,“一些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些,为了一些的教师”。我这样想,假如我们教育也能打响这样的口号:“一切为了教师,为了教师的一切,为了一切的教师”,那我们教育突出重围,民族振兴也就为期不远了。但现实中教师现状是如此尴尬:正如鲁迅先生的自嘲,吃进去的是草,而挤出来的是奶。其实我们教师这个群体挤出的何止是奶,还有那一丝丝的血,或明或暗,或淡或浓,这就是我们农村教师群体残酷而真实的写照!
“学生第二”,李希贵曾这样描述。因此作为一名校长,如果没有“教师第一”的观点,那学生永远达不到第一,你必须知道,你的理念,你的关怀,你的温暖是靠教师传递给学生的,如果你给予教师是冰冷,是恐吓,是傲慢,那我相信你的老师也会同样给予他的学生以冰冷、以恐吓、以傲慢。
一个都不能少
“一个孩子,对于一个班来说,是几十分之一,对于一个学校来说是几百分之一,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一百,因此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局长的训导不时在耳边响起。我们也都是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教育都有切身体会。然而教师最大的尴尬是什么?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有时竟让我们不知所措。为此我们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现在的孩子没法教”“怎么会是这样?”其实不是孩子变坏变笨了,而是我们与他们的差距大了。现身说法没有作用,言传身教也无济于事。如果说时代的碰撞、代沟造成的距离家长也感受到,但家长感受到的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还有亲情作为挽救;但教师面对的是几十个上百个学生,更没有亲情作为润滑剂。师生精神上的冲突使教师面临巨大的压力,对于这一点社会给予教师有多少理解呢?家长、社会对学校过高的期望,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中,家庭、社会教育功能的缺失或弱化,给学校、教师的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为此,我们当校长的面对教师,首先摸着胸口问自己“我曾经也是教师”;当我们要求教师去做事时,请摸着胸口跟自己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向易中天、于丹学习
教师会上我说,我们当教师的要向易中天、于丹学习,这既是学生的幸福,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幸福。教师是专业化极强需要不断发展的职业,教师应该珍惜自己的专业能力,好比是鸟儿爱惜自己羽毛那样,否则落毛的凤凰就不如鸡了!因此作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第一步就是校长的专业引领。作为校长,你必须有专业唤醒和专业满足的能力,否则你的领导力是苍白而不持续的。作为校长的专业引领,从宏观上讲是制订学校的发展规划和实践具体办学理念;从微观上看就是听课,参与课堂管理。因为听课的过程就是很好的专业引领过程。课堂所呈现的状态就是教师最真实的个人状态,又是学校最真实的文化状态。校长办学思想的一切都将在教师的课堂中得到最直观的展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第二步,就是要多读书。书读多了,内心才会丰富起来、心灵才会从容与淡定。潜下心来研究、静下心来教书的可能性才会得以实现。
激情洋溢
相比而言,教师都是高素质高智商的人才,特别是三十多岁打上这批人,在那个年代曾经都是优等生,只不过命运让他们选择了教书。时间长了他们也就变得沉默、甘于平庸了。唤醒他们沉睡已久的激情,唤醒教师职业意识的神圣与光辉,让教师认识到自己是多么的重要,你的一个学生是一个家庭的全部,我们必须为别人真正负责。我们要用情去教人,去感人,去动人,因为文字、符号、字母都是抽象苍白的,课堂上必须弥漫着“情”,否则干枯乏味是何等的令人窒息!作为教师你面对的是与你有隔膜的下一代,用你成人的眼光去审视他们必然是乏味的,只有用激情去点燃自己,使自己年青,才能融解隔膜的厚度。教师是最有创造力的职业,创造力来自于哪里?来自于激情,来自于一种青春的激情!所以校长必须点燃教师的激情,也只有这样,教师的创造才会被充分的挖掘!否则如死水般的微澜等待的只是死般的寂寞。
教师的话语权
马克思曾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是天然的对立。作为校长,对于教师的对立性要有充分认识,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处理好与教师的关系。应该把对立作为矛盾的动力,从而推动工作的开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为校长,应该理性地选择“和而不同”。如何做到这一点?要让教师有话语权。我到大柘的两年,四个学期的期末教师总结我们分别确定了这么一些话题:第一学期:①本学期我最高兴的事和不太满意的事;②我想赞美某某同事,我要赞美我自己。第二学期:①学校要发展,我认为在管理层面上急需解决的问题及解决办法;②学校能使我更幸福的工作同时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的建议。第三学期:我的2006,展望2007。第四学期:假如我当大柘中学校长。每次总结会上,所有教职员工均抽签决定发言的顺序。可以说次次总结场场精彩。我认为,校长因为岗位与职能的关系,在与教师的对话过程中往往处于主导地位。主导久了,自然形成了话语霸权。突出表现在开会时长篇累犊,不厌其烦,与教师对话时甚至会傲慢无理,批评时尖锐刻薄。其实听多了也自然有语言疲劳!还有领导天生对不同声音、不同想法的反感,求同不存异!美国宪法为什么二百年不变,因为在制定时有太多的反对意见。其实反对意见是正确意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是什么?营造言语平等的氛围,让每个人都有话语权,让校长多在教师的角度看问题。这样这组天然的对立面就能更多地找到共同点,干群关系的和谐自然不在话下。
仰望星空
“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其实这句话漏了一个关键部分,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一个好校长,就有一群好教师,从而就有一所好学校”。正如郑杰所说:一所学校的脊梁应该是教师,而校长仅仅是胸大肌,因为你出镜,出彩的机会最多,但是脊梁一般是不会有太多的展示,同样也没有人认为你的脊梁很美,但你每一刻都不能缺少脊梁。这一群群教师,他们获得成绩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心血,这种付出值得我们去尊重。所以作为校长,如何看待他们的存在,如何挖掘他们的潜能,应成为学校发展的最重大的事情。如果教师没有发展,学校发展是无源之水,学生发展更是空中楼阁。
在教师的发展之路上校长应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校长应该是矿工:教师群体就是一个矿床,有些富矿、随便开采,就能出成绩;有些贫矿,我们要下功夫去开采,不能随便丢弃;还有些伴生矿,应该从中找到稀有金属。只有这样不断敲打,不断开挖,才能冶炼出学校的每一教师。
校长应该是厨师:你手中有萝卜、有鲍鱼,你烹任要讲究色香味具全,又要营养搭配。洞察每个教师成为你的基本功,各种味道的调和才会产生至高的味道!你的教师有什么需要,有什么特长,有什么缺点,何处是他最好的岗位,作为校长必须有思考!
校长应该是园丁。原先教师被称为园丁,大有受宠若惊之感。而新课程改革一来,说园丁有把花草裁剪统一,扼杀个性之嫌,“园丁”一词也被束之高阁。其实园丁最关键的是对花圃中花草的呵护。校长最大的职责是什么?是对教师人性尊严的呵护,对教师生命价值的呵护,对教师幸福生活的呵护。如果说社会有着暴风骤雨,那校长就去构建一个温室,让阳光照耀在每个教师心灵深处,如此他们不再有寒意,不再有恐惧。让我们当教师的 痛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