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因“绘本”而快乐前行
【内容摘要】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绘本中精美的封面,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还有有趣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醉其中。绘本阅读很好地把“读文”与“读图”有机结合起来,既不失阅读的本质——“本”为阅读之本;又增添了阅读的情趣——“绘”乃阅读之韵,给静止的文字增添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无穷的魅力指数。而以“绘本”为题材的习作,也已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带给了孩子们写话的巨大冲击力。我相信只要努力去做,相信作文的种子一定会在孩子心中发芽、开花、结果。
【关键词】
绘本阅读 训练 想象 语感 写话
【正文】
《新课程标准》指出:“低段写话应该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然而,由于年龄、阅历的限制,低段学生对写话缺乏兴趣,经常会出现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局面。而绘本的出现,恰好给低段写话教学打开了一扇明亮的窗户,让清新的写话空气吹进课堂,吹开儿童的情思。
一本图文结合的绘本,至少包含三个故事:第一个是文字讲述的故事,让儿童敏觉于文字的存在,感受语言文字带来的趣味;第二个是图画讲述的故事,绘本中的图画给儿童提供了多元的想象空间,刺激儿童运用先备知识和经验来解读图画,说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故事;第三个是文字和图画相结合而产生的故事。 “图”“文”各种各样结合的表现关系,为儿童的创造性阅读带来无限的可能,会生发出一个又一个充盈儿童个体经验的故事。
总之,不管是“图”,“文”,还是“图”“文”的关系组合,都为儿童练习说话、写话,提供了优秀的资源。当前,绘本已经成为不少低段老师写话教学的首选媒介。
一、深究绘本,挖掘绘本写话功能
(一)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绘本中精美的封面,生动的故事,鲜艳的画面还有有趣的形象,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沉醉其中。而且绘本特别贴近孩子的生活,在阅读绘本时,孩子们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会有时似曾相识的感觉,会不知不觉地联想起自己的生活,激发起表达的欲望:图画间预留的大量空白,让孩子们在尽情想象的同时,更希望用自己的语言将它填满;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让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要添上一个自己喜欢的结局……
(二)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写话素材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的,低年级的孩子因为还不会细致地观察真实的生活世界,所以他们往往会出现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表的困惑。写话没有素材,正如做饭缺少了米,拥有再高超的技巧也无济于事。如今,“米”已经来到了孩子身边,捧在孩子的手里——绘本。绘本让孩子们在丰富的画面中,在动人的叙述里,找到了无穷无尽的话题。
如读了《我有友情要出租》,孩子们会为了咪咪搬家后失去的大猩猩朋友感到难过,会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再为大猩猩找个好朋友;读了《小猪闹闹》,认识了那只在冒险中长大的小猪,孩子们也想提笔写写自己许多稀奇古怪的想法,和闹闹比一比……在美丽又快乐的图文旅行中,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喷薄而出。
(三)有利于引起情感共鸣,丰富学生感受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话要写真情实感,不能写大话、假话、客套话。”但是,由于低年级孩子缺乏对于事物的感悟力,情感体验不够丰富,所以经常会自己瞎编乱造。而绘本不同于一般的故事书,它是一本图文并茂,题材符合低龄孩子特点的图画书,孩子容易对书中的情感产生共鸣。并且,它善于利用一些浅显的故事来阐述一些深邃的道理,让孩子从故事中有所领悟,有所启发。
比如,《彩虹的尽头》,为了寻找彩虹尽头的“宝贝”,两个小伙伴踏上了征途,在寻找的过程中却发现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宝贝:松鼠的宝贝是它喜爱的松果;熊爷爷的宝贝是它的回忆;鸭妈妈的宝贝是它的孩子……两个主人公也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宝贝——真挚的友谊。把深邃的道理融入简单的故事呈现给孩子,让孩子自己随着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步步地去发现、去体会,最后发自内心地去感受、去体悟,这就是绘本的力量。
二、快乐阅读,童心随绘本飞扬
绘本写话教学,首先应是绘本阅读教学。但是绘本的阅读指导不能等同于图画欣赏,尽管绘本中的图画占主体地位,文字不过三五百字,甚至是无字书,但绘本仍是一种文学读本。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画面读出背后的内容和感情,体验出绘本中那绘声绘色、绘图绘影的生动。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绘本阅读。
(一)赏读
针对语言优美,抒情味浓的,而故事性不强的绘本我们可以进行赏读。这一类绘本的阅读重在反复朗读,指导孩子们欣赏语言的神韵和声韵,培养良好的语感。同时,这一类绘本的图画也美得令人心醉,所以还要引导孩子静静地欣赏画面,在视觉的感知和听觉的感受中,使孩子的心灵柔软起来,敏感起来。
如《圆圆的月亮》《两棵树》等在班级给学生大声赏读。《两棵树》的故事讲的是:有两棵树,一棵高大,一棵矮小。它们本来是一对很要好的朋友,有一天,花园被人买走了,人们在中间砌起了一道高墙,挡住了两棵树彼此的目光。它们一起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彼此分离、互不相见的的日子。直到有一天,它们终于超越高墙的隔阂和阻挡,幸福地重逢了。它们十分珍惜着幸福的重逢,珍惜着那失而复得的友谊。”这个带着浓郁的抒情意味的故事,看上去语言是那么简单和纯美。让孩子们反复朗读这些优美的文字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很好的语感训练,欣赏语言的神韵与声韵,使孩子在阅读中受到文学语言的熏陶,积累文学的语言。
(二)演读
针对故事情节曲折,角色丰富,语言描写生动的绘本我们可以进行演读。在阅读过程中,可设计角色对话与情节表演,让学生边读边演,从而融入故事,走进人物,获得真切的体验。
如《大大行,我也行》这本书,前半分内容就是讲“大大会做什么,我也会做什么。不过……”可请学生和老师一起演演书中内容:比比跳远,比比钻洞。大大的厉害,我的优势,在表演中就会更能体现出来。
(三)猜读
优秀的绘本,是一件精美的工艺品,它简洁优美的语言与细腻浪漫的画面让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以自由驰骋。所以,在绘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选择最富想象力最动人的地方引导孩子进行猜想,遐想文字、图画以外的世界。
《苏菲生气了》这个绘本故事,讲一个叫苏菲的小姑娘,因为姐姐抢了她的玩具,妈妈还帮姐姐说话,她非常生气,绘本中用了“竖起的头发、狮子、火”等形象,来表现苏菲愤怒的情绪,而后出现了这样两幅图画,所配文字是“苏菲现在是一座火山,就要爆发。当苏菲生起气来——真的真的生起气来……” 苏菲真的真的生起气来会怎样呢?故事讲到这儿,孩子的心会不由自主地拎起来,内心在揣度,在猜测,在根据自己的生气模样编织着故事。
三、激情创作,绘本随童心飞扬
(一)仿写让思维更活跃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模仿是儿童学习技能的基本手段。正如张志公先生说德:“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对于低年级孩子而言,仿写无疑就是写话课上“必经之路”。绘本的语言往往非常简练,蕴含着一定的语言规律,而且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叙事方式。经典语言范式,简单有趣的语言,不同的叙事结构都是孩子们仿写的好媒介。
1、经典句式的仿写(写片段)
如在《猜猜我有多爱你》的阅读中,我发觉小兔子和大兔子表达爱的方式很特别,句式又差不多,就相机引导学生进行模仿说话,以积累语言:“小兔子还会看到什么?又把什么比成了对妈妈的爱?”此时,孩子们非常踊跃,个个说得都很精彩:“妈妈,大海有多深,我就有多爱你!”“妈妈,大山有多高,我就有多爱你!”“妈妈,花有多漂亮,我就有多爱你!”………多么儿童化,多么真实的表达。这样富有儿童情趣的规范语言,引得学生的创作也充满了童趣,模仿说让学生在无形中学会了用语文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叙事方式的仿写(写完整故事)
绘本中的故事大都存在较为明显的叙事方式,如重复叙事、对比叙事、并列叙事、综合叙事的叙事方法。习作教学中,适时进行叙事方法的练习,对提升孩子的叙述技巧、篇章安排都能得到相应的训练,为提升孩子的习作技能奠定基础。如《小猪变形记》,利用了“反复叙事”的叙事方式进行故事讲述。在经过充分阅读后,这种叙事方式已在孩子们心中打下了深深的“印记”,这时叫孩子们来仿写故事,就不是件难事了:“有一只叫小黄的小狗,也有与这只小猪一样的烦恼。有一天,小黄也感到很无聊,它出去了会遇到谁?会变成什么?结果会如何呢?通过整个故事的仿写,才能让孩子们心中积累一定量的言语范式、叙事方式,才能为今后创作打下较为稳固的基础。
(二)补白让情感更升华
许多绘本在语言的叙述或画面的设置上,都留有一定的空间,留下许多空白,这些空白在号召着我们去想象,去创造。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要善于抓住绘本的空白处进行激情创作。
如《母鸡萝丝去散步》,在文字叙述部分,孩子们会读到名叫萝丝的母鸡“穿过院子,绕过池塘,翻过干草垛,经过磨坊,钻过栅栏,从蜂箱下面走过”,最后回到鸡舍吃完饭的散步过程。而在画面叙述部分,孩子们则会看到一只狐狸尾随着母鸡一路走过“院子,池塘,干草垛”等地方,却一路遭遇各种“不幸”。利用这一绘本的独特设计,引导孩子挖掘文字中所缺少的空白,把文字中没有提到的“狐狸的遭遇”描述出来。孩子们想象的阀门一旦打开,有趣的文字就从他们的笔下奔涌而出。将绘本原先的文字和孩子们的创作稍加整合,就成了一篇妙趣横生的童话故事。
(三)续写让故事更精彩
绘本故事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结尾并不一定是“。”,有可能是“?”,也有可能是“……”,精彩之处的戛然而止,让孩子们忍不住想给故事续个“尾巴”。
比如讲述完《你真好》,孩子们似乎还意犹未尽,最后的结果怎么样呢?薄片龙的伤势有没有好呢?如果薄片龙的伤好了,薄片龙会不会原谅霸王龙长期以来的欺骗?如果薄片龙的伤没好,死去了,霸王龙又会怎样做呢?作者在这里没有任何交代。此时,我们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续写故事。
再比如《我的爸爸叫焦尼》这一绘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爸爸焦尼从很远的地方坐车回来了,他很久没回来了,所以也好久没看到儿子蒂姆了,短暂的相聚,结尾处爸爸又坐车离去,留下充满期待的蒂姆!最终,故事没有告诉我们爸爸去了哪里,没有告诉我们爸爸为什么要离开。故事停在这一刻,让学生都产生了续编故事的冲动,有了刚刚的阅读体验,再加上丰富的想象力,一个个精彩的续编故事诞生了。明明已经离开的爸爸,却被孩子们的笔“拉”了回来。绘本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情境,在这里,只要孩子们愿意,故事的结局便掌握在他们手中。
(四)创编让想象更飞扬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里寄托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而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具有丰富的想象力能提高学习兴趣的精神能力,绘本情节的悬疑性、猜想性和教育性,无疑能够让学生在表达中展开丰富的想象翅膀,自由翱翔,进行创编。
如阅读了绘本《小熊 小马和苹果树》后,学生创编了《月亮 星星和小河》。
夜幕降临了,月亮上来了,天上也布满了闪闪发光的星星。一条小河静静地躺着,好像睡着了。月亮轻轻地呼唤着小河:“小河,你能陪我玩一会儿吗?”小河继续沉睡着,没有回答月亮姐姐的话。月亮心想:“小河怎么不回答我呢?”
这时,星星听见了月亮姐姐的话,蹦蹦跳跳地说:“月亮姐姐,我们一起晚吧!”于是,星星和月亮就玩了起来,他们玩得可开心了,欢笑声充满了整个天空,小河终于被他们的笑声吵醒了。他揉揉眼睛说:“天上好热闹呀!我也要和月亮、星星一起玩。”星星和月亮听见了小河的话,就一起跳了下来,和小河尽情地玩起来。顿时,宁静的夜晚充满了欢笑声。
总之,绘本是训练低段学生些话的极佳载体,教师应充分挖掘绘本中的可写因素,科学地渗透习作训练点,把绘本阅读与习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帮助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在广阔的创作空间里自由挥洒,尽抒童真、童趣、同乐,让他们踏着“绘本写话”这座坚实的阶梯走进更广阔的习作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