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村小学“5S班级管理在行动”系列之一:我们班的“四道保险”制度
学校从去年开始引进了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推行班级5S管理制度,制度细节一发到手中,看到那密密麻麻地规定,第一反应是头皮发麻,仔细研读,发现其实不过是把我们平时班级管理中的一些事无巨细的小事更加规范化、制度化。经过一年的实践,深刻感受到“5S”班级管理带来的好处,本学期通过学习思考,对“5S”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所谓“5S”,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ITSUKE)”。我是这么理解的:“整顿”是建立在“整理”的基础上,是把“整理”制度化、规范化;“清洁”同样也是建立在“清扫”的基础上,把“清扫”制度化、规范化;而“素养”是基础,也是目标,学生没有一定的素养,5S就无法很好的推行,而5S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正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养。
有了这样的理解,我首先将班级所有物品分成三类:马上要用的、稍后要用的、可有可无的。对马上要用的东西,摆在最显眼的位置,如粉笔、黑板擦等;稍后要用的,如学生上交的作业本、扫把、垃圾畚斗等,整齐摆放在角落点的位置;而对于那些可有可无的东西,坚决清理掉。对学生的物品也做如上要求,即我校“5S”班级管理内容中的“一日三整”,规定抽屉里的书分两块摆放,将要上课的书本按次序摆放在抽屉右手边,上完课后摆放到左手边,然后将下节课要上课的书本拿到桌子右上角。每天整理三次,早上一次,中午一次,晚上一次。人离开座位后要马上把凳子放到桌子底下。上学期为了落实“一日三整”制度,我具体是这样实施的:整理时间放在每天早读下课后、中午集中后,下午放学后,每位学生用较快的速度整理好物品,然后举手向小组长示意(四人一组)小组长检查,整组整理完毕,由大组长再检查一次,离开教室到外面排队,值日班长留下再整体检查一次,主要就是看看凳子有没有放回去,物品是否按照规定摆放,桌子是不是整齐,检查完毕离开教室,队伍才能前进。当时我跟学生戏称,这是我们的“三道保险”,每一道都做好,一定能万无一失。一年实践下来,“三道保险”制度成了我班的亮点,学生们养成了良好的习惯,只要一离开位置就会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以致于学校一次紧急疏散演练,我事先已经提醒学生,这种情况下不用管凳子,但是真正演练的时候,哨子一响,学生马上站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放凳子,后来跟他们提起的时候,他们都说已经习惯了。这件事让我深刻感受到习惯的力量,只要制度落实,习惯养成,那么规范也就不再是一件难事。
基于去年“三道保险”的成功实施,本学期接手新班级,我就从“一日三整”开始,继续实行“三道保险”制度,而且本学期我打算把“三道保险”推行到班级管理的每个层面,把“三道保险”升级成“四道保险”,在班里实行“小组长——大组长——值日班长——小小监督团”逐级管理制度。小组长是第一责任人,负责管理小组成员,包括卫生、纪律、学习,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大组长是第二责任人,起到统管小组组员的作用,同时监督本组小组长的各方面工作;值日班长是“小班主任”,负责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日常工作,做好“值日班长工作手册记录”,因为前面已经有了组长和小组长,值日班长的工作相对来说不会很繁重,主要是负责监督包干区的打扫和日常的维持,监督组长、小组长各方面工作以及做好记录总结;“小小监督团”采用竞聘上岗制度,学生自主报名,写竞选稿,全班公开选举。“小小监督团”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协助值日班长做好班级值日工作,因为值日班长是每个同学轮流,素质难免参差不齐,“小小监督团”就起到了查漏补缺的作用。因为是学生自己选举出来,所以相对来说,在学生当中的威望会比较高,与此同时,为了防止“小小监督团”会出现不以身作则的情况,我事先跟学生说明,“小小监督团”成员不会固定不变,会根据表现采取“优胜劣汰”的制度,以此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依据这“四道保险”,我也出台了相应的奖励政策:小组长、大组长每周评一次优;值日班长每轮评一次优;“小小监督团”每月评一次优,而且小组长、大组长、值日班长做的好的,直接提拔为“小小监督团”成员。教室布置的时候,专门开辟一个版块,展示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学生,给他们戴红花、发喜报、发奖品等。
因为接手新班级,一开始对学生不是很理解,在学期开始时,选组长等方面有一些小失误,但一段时间下来,“四道保险”制度已初具规模,学生在整理抽屉、整理教室方面已经养成比较好的习惯,对于“一离开位置就把凳子放到桌子下面”这一习惯,也已基本形成。我相信,只要坚持推行“四道保险”制度,学生一定可以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良好的素养。在今后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也会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力求在“5S”班级管理理念的引导下,完善班级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