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中教师所需的自身条件
作为教师,需要在教育工作中体现出对学生的关爱,与学生和谐相处,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与学生一起成长。
首先,自己要做个好榜样
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一举一动都对孩子有潜移默化作用。所以,当学生出现什么问题,比如上课做小动作,不认真听讲,不爱劳动,我们应该首先问自己,为学生树立了怎样的榜样。
要求学生认真遵守纪律,我们也需要认真对待工作,让他体会什么是“认真”。
要求学生好学上进,我们也要积极学习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要求学生养成能吃苦、爱劳动的好习惯,我们也要做到简朴勤劳。
总之,命令学生起到的作用远比不上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其次,遵循相互尊重的原则
师生之间的尊重是相互的,我们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尊重我们。这不仅需要我们有平等意识,又要有足够的耐心,学会倾听。遇事一定问清情况,再明确对错的前提下,最好能够问清原由,帮他们分析,让他们思考,最后引导他们得出正确结论。只有用彼此尊重的方法去教育学生,才会使学生变得自尊、自爱,同样也会尊重他人。
然后,运用鼓励赏识的眼光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深体会到,赏识教育是促进学生提升自身能力最好方法。夸奖学生是为了肯定他们良好的行为,而良好的行为来源于生活,所以你必须特别强调那些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你的夸奖越具体,学生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遵守这些行为的可能性就越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老师都要及时发现,及时给予鼓励赞美。比如学生今天的作业写得特别整洁,书桌整理得很好,使用了礼貌用语,积极参加了某项活动,热爱劳动,能帮身边的人解决困难……都要立即表扬,肯定进步。这样会让学生觉得老师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他,他们就会尽量表现得更好,以得到老师的赞美。
最后,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
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互相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对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我们不但要及时肯定、鼓励,还要虚心学习。遇到某些事情,意识到是自己的错时,首先承认错误,肯定学生的做法,并及时纠正自己行为。还比如有些好书籍、好文章、好事例,相互推荐阅读、讲述,分享彼此的收获。还有在日常生活中相互关心与支持。在与学生的互帮互学中,我们也体会到共同提高的快乐。另外作为教师本身,我们应该多阅读各类书籍,虚心向周围的人学习,不断反思总结,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与学生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