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好习惯,铸就人生美好的起点

作者:陈先军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9-01 字体:
【摘要】:培根曾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又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习惯是一个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习惯养成教育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抓好小学生的习惯教育,对其一生的学习和成长都有极大的作用。
【关键词】:文明礼仪习惯 学习习惯 生活习惯
美国福特公司名扬天下,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独占鳌头,而且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习惯呢?那时福特刚从大学毕业,他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同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福特感到没有希望了。当他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时,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他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看了看,原来是一张废纸,就顺手把它扔进了垃圾篓中。董事长对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福特刚说了一句话:“我是来应聘的福特。”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这个让福特感到惊异的决定,实际上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福特应聘业务员的成功,看上去很偶然,但实际上却是必然的。他那下意识的动作是他良好习惯的体现,正是这种良好习惯成就了他的事业。
迈克•默多克说:“人不能决定命运。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命运。”
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是好习惯,会让人终生受益,反之,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你一辈子。那么,作为“万丈高楼平地起”的铺路人,应该如何把握好这一关键时期?如何让学生养成一系列的良好习惯?
一、文明礼仪习惯的培养
在观看韩剧时,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当父母在叫孩子时,该孩子会马上跑到父母面前,而再鞠躬问父母,你叫我有什么事?”每当我看到这样的画面时,我会想到《弟子规》中的这样一句:“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但在现实生活中并非如此,有些孩子当作没听见,置之不理。这就说明,教育好学生的文明礼仪很重要。
1、从基础抓起。强化《小学生一日常规》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争“文明之星”的评比活动,循序渐进抓好“规范”教育。自从我校“诵读经典,传承国学”校本课程的实施,通过经典育人的宗旨,提倡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从礼貌的基础行为入手,让学生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开展班级、学校、社会文明礼仪之星的评比,现在我校的学生能做到见到尊长,先立正、在行队礼而向尊长问好。
2、以活动促养成。少先队中开展“文明行为伴我行”“绿色环保”“我爱我的家乡”“每周为父母做一件事”教育系列活动,开展每月一主题,每周一践行的教育活动,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尊老爱幼,互相帮助,遵守交通规则,放学排队出校门等习惯。评选“文明礼仪小天使”、“文明礼仪班级”等,提高养成教育的效果。
3、宣传教育活动。在校内利用“诵读经典,传承国学”文明礼仪楷模评比。每月评出文明礼仪楷模,在宣传窗中贴上楷模获得者的照片、简介、事迹等。激烈每位同学文明礼仪的养成。同时,利用“经典诵读”家长报,向家长、社会宣传,实现校内外共勉的教育方式来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总之,有的孩子讲文明、懂礼貌,人见人爱;有的孩子流里流气,人见人烦。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贻害无穷,坏习惯就像病魔缠身一样,使你成为坏习惯的奴隶。成为一个有教养的文明人,它为孩子成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在《习惯成自然》一文中写道,“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个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个把公民应做的一切认认真真去做”。正所谓:“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教师平时的教学行为和生活爱好、兴趣,如读书、读报、写字姿势、字迹端正等等,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然后模仿,尝试,自觉形成某一方面的兴趣和爱好。除了潜移默化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宽为限,紧用功,功夫到,滞塞通”。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习惯,按自己的学习方式及兴趣制定学习计划。形成劳逸结合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的习惯,可以激发学生挑战自我、战胜自我、完善自我、克服困难力争上游的习惯。
2、“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培养学生养成向课堂要效率的习惯,一节课就是四十分钟,有的同学开足马力、注意集中,驾驶自己的汽车跑了四十分钟,有的同学跑了三十分钟,也有的同学跑了二十分钟就不再想开了,还有少数同学懒得出奇跑了十分钟就想开小差,这样一节课下来差别是可想而知的。假使连续一年都是这样,差异越积越大。因此课堂上培养学生通过听、看、做来培养学生形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能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是很必要的。
3、“朝早起,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培养学生惜时的习惯任何工作都要在时间中进行任何才智都要在时间中显现,任何生命都要在时间中诞生,任何财富都要在时间中创造,要从小培养珍惜时间的习惯。不会珍惜时间,才会导致了课间校园内、楼梯上的一些不和谐现象:课间疯打闹,走路推推搡搡;上课拖拖拉拉,课前准备不充分等。可以说,惜时的习惯是重中之重。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提问的习惯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结合不同课程的内容,给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考题,让学生讨论、思考、回答,在学生的讨论和回答中发现学生独到的见解,富有个性的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观念,养成良好的探求问题的习惯。学生能提问,说明他们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所以很有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思考,独立思考,然后敢于提问,以提高成绩。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培养学生及时复习、独立作业、归纳总结的习惯,鼓励学生建立错题集,培养知错就改、改就提高,改就进步的好习惯。但是在实际操作中,有的学生从来没有建立错题本的习惯,即使那些有错题集的同学,还有的学生自己认为自己不认真,有的学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由此可以看到,教师应有效的指导学生建立错题集,培养学生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好习惯。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持之以恒,习惯的形成不是一两天的事,矫正一个不良习惯更不是三天两日的事。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当然,学无定法,“教就是为了不教”,所以教师除了要“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授之以渔”。我们在传授学习方法时,要注意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逐步探索和改进学习方法的习惯,努力成为会捕鱼的人。
三、生活习惯的培养
1、“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讲究个人卫生,要求我们应该具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早晚要洗脸,吃饭前要洗手等。这虽然看上去很正常,但是要形成习惯,也需要时间去培养的。“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衣着整洁。更要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在于它是不是名牌,是不是很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学校是知识的圣堂,礼仪的殿堂,小学生着装更要符合自己的身份,穿着整洁大方是其最基本的要求。
2、“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有的同学认为良好的卫生习惯重要,但同时也应注意到有些同学认为无所谓,只要学习好就行,甚至有的同学认为这根本不重要。我们应该从平时教育学生“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点滴小事中潜移默化。比如看到校园内有垃圾纸屑等,所有的教职工都应做到俯身捡起,放进垃圾桶;地上脏了,主动拿扫帚扫干净;讲桌桌面脏了,自己动手擦一擦……久而久之,学生受到言传身教的影响,也会爱劳动,爱干净。在整洁的环境中,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学习效率自然也能提高。
3、“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现在的学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没有好吃的就吃不下,挑三拣四,缺乏劳动创造的意识。对饮食,没有节制,经常吃坏。我们以班队、集中、讲讲故事等形式开展勤俭节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宣传教育、强化管理,杜绝浪费事件的发生,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勤俭意识。
4、“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这是要求我们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习惯。在学生中,有的用跑的形式当作走,坐是歪歪斜斜的。正所谓“坐没坐相,站没站相”。我校以安全为出发点,让学生排队就餐、排队到多功能教室上课,做操都以排队的形式进行,杜绝校内拥挤踩踏事件的发生。同时,要求上课教师加强对学生坐姿的指导,做到及时提醒、及时纠正。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教师就要做雕朽木和粪刷墙的人,一个人良好素养的形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积累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需要做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决非一朝一夕之功。况且,小学生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他关系到学生今后的成长,关系到学生在做人、求知。习惯养成教育也要“慢工出细活”,“润物细无声”。而且习惯的养成要抓准时机,用对方法。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