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信息技术教学的几点体会
信息技术属于新兴学科,与传统学科(如语文、数学)相比,在教学过程中可借鉴的方法寥若晨星。下面我就信息技术教学在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三个方面谈一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 教学模式
1.理论 + 实践。
计算机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 强调学生操作能力及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一堂课的讲解、示范环节占据了半节课的时间。按照需要, 分次让学生练习, 这样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指导实践的重要性, 获得成功的喜悦。
2.分层次教学。
通过对本校学生调查得知,只有少数家里已购置计算机, 有的根本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这样就造成了学生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 我们也可以试着进行分层次教学。给对计算机掌握程度不同的学生安排不同任务。
二、 教学方法
1.课堂内容通俗易懂, 贴近生活, 恰当运用比喻。
城镇学生家中已大都购置了计算机,因此计算机及网络对于城镇学生来说已见怪不怪了,可对于农村学生来说可是个新的领域,所以很多学生对它还感到陌生、不可想象, 教师在讲课时适当地运用比喻, 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如在讲认识计算机时, 关于显示器和主机, 我是这样讲的:“我们家中都有电视机和影碟机。主机就像是影碟机,我们放什么碟片,机子就读什么内容。显示器就像是电视机一样,显示那内容的影像。” 这样, 学生们很轻松地就记住了显示器和主机的功能。
2.任务驱动。
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 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锻炼学生的观察和学习及探索能力。精心设计一些作品, 在一堂课的开始,让学生自己试着实现。比如, 学习画图时, 先给学生展示一个漂亮的图片,之后让学生注意观察并自主探索,哪些图形要怎么操作才能完成。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知识点也无形中得到巩固。
3.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面对网上无际的信息海洋, 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对着计算机却无从下手。原因在于没有掌握获信息的方法,抓此契机,教会他们使用搜索引擎(如百度、google等),通过搜索关键字从而得到他们需要的信息。所以, 对于学生自己能看懂或是通过实践可以获得的知识,我都鼓励他们自己去学习和掌握。
三、 教学过程设计
引入趣味课题, 激发学习兴趣。一堂成功的课, 导入课题是关键。每节课都要力求采用学生最感兴趣的事物来引导他们, 比如学习键盘, 键盘上的字母很多,学生一下子很难记住各自对应的位置。通过金山打字中打字游戏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方便多了。透过游戏,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