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爱,在细微处……

作者:金竹小学 叶冬丽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3-15 字体:

爱,在细微处……   

、尊重,让爱在细微处流淌  

小镜头:  

当我导课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这时,每一个孩子都投入了课文中,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每个孩子都读得那么认真,那么用心,时间一点点过去了,孩子们一个个举起了小手,教室内的声音渐渐轻起来了,不一会儿,整个教室里只剩下了一个孩子的声音,疙疙瘩瘩:“没过……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小鹰……”对妈妈说:“我……想去……山……那边……看看……”,这个孩子读得那么认真,但是却十分不流利,浪费了许多时间,这时,我一直耐心地等待着这个孩子,侧着耳朵认真倾听着他的朗读,他读得那么专注,而我听的那么专注……  

深思考  

当我们设计好一份教案去上课时,常常被课堂中的一些突发事情所影响,于是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抢时间”,去一一落实教案里的设计,教学过程也只是“识大体”,如朱自清的“匆匆”一样,这样的做法,无疑是放弃了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背离了“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理念,一堂堂课的放弃,让原本学习就比较困难的孩子,学习起来就更加吃力了,慢慢地连学习的兴趣也没有了,这样形成的一个恶性循环让人深感担忧!尊重每一个孩子学习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孩子的心理,尊重每一个孩子的行为言语.尊重如一条清澈的小溪,静静地流淌在每一个孩子的心里……  

二、理解,让爱在细微处温馨  

小镜头  

语文课上,孩子们正在认真地听我讲课,忽然,教室里飞进了一只蜻蜓,这下子,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你们看,一只蜻蜓飞来了。”“到这边来了。”“又飞过去了。”……面对这一突发现象,我对孩子们说:“蜻蜓来到我们教室做客,想看看一(3)班的小朋友上课表现得怎么样,坐得端不端正,听课认不认真?”这下子,小朋友们都坐得笔直的,仔细听我讲,我顺手把教室的门打开,蜻蜓也知趣地飞走了,课堂上孩子们更加认真地听讲了……  

深思考:  

面对蜻蜓在课堂上的“突袭”,如果我用发怒来制止喧闹,我想孩子们也会安静下来的,但这样做却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压抑的气氛,伤害了他们的情感。蜻蜓飞进教室时,我看到孩子们惊喜的表情。从他们的脸上,从他们的神情,我理解了孩子对于意外事件的兴趣,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理解了孩子们那颗敏感而稚嫩的心。于是我艺术性地向孩子们透露这样一个信息:蜻蜓是来看我们小朋友上课的表现的,把学生的注意力放到课堂上来,从而使教学预设按计划进行。理解,让爱在细微处变得如此温馨!  

三、真情,让爱在细微处凝聚  

镜头四:  

在一堂语文课上,当一名学生惊喜地告诉我:“老师,我发现蚂蚁,蝴蝶,蜻蜓,蚯蚓所有的名称都是虫字旁的。”我也惊喜地对他说:“是呀,真有意思呀!你的眼睛真亮呀。真像一名小发现家呀。”当学生欢快地朗读:“蝌蚪池中游得欢。”读得有滋有味时,我也立刻亲切地对她说:“你读得真好,小蝌蚪在池塘里游得真快活呀!”当学生了不起地告诉我:“老师,我知道,小蚂蚁能用触角来传递信息,而且它们也不会迷路。”我马上高兴地对他说:“你知道的知识真多,像个小博士了。”孩子的脸上露出了自豪的神情。  

深思考  

老师对于学生的教育和引导,不仅仅在语言上,更主要的是表现在师生之间的真情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在课堂上让学生受到了激励,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当然,这种真情实感,必须来源于正确的教育理念,自己遵循的儿童观,和人生价值观,这种情感的流露不能流于形式,变成一种廉价的表扬,只有这样才 能让 老师的真情,在一点一滴的细微处凝聚成一股爱的力量。  

在新课程的精神下,我们作为孩子们的启 蒙 老师,必须树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课程理念,心中装着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学生获得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在细微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