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愿减负不再是你我心中的痛

作者:石练小学 蓝昀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1-01-04 字体:

摘要:针对当前教育现状,各地深入开展“减负增效”,有望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现象。本文就从减负得先解放教师的思想,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谈谈我们的“减负”之路。
关键词:减负;学生;第三种负担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关于“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问题,以专门款项、较大篇幅加以重点阐述和突出强调,这表明了“过重的课业负担严重损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峻现实,也预示了解决过重课业负担问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更表现了国家坚定落实“减负”的决心。
当下,减负绝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减负”这个词汇的背后,隐藏着的客观现实,即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不可能轻而易举地就得到解决。那么,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减负”之路插上理想的翅膀翱翔于蔚蓝的天空呢?
一、“减负”得先解放教师的思想
提到减负,总要提到教师如何给学生加大了负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知教师身在其中的尴尬处境。教师作为教育的执行者,提到学生负担的沉重,就自然而然地被认定为是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深知同行们所承受的压力,也深知教师在此中的无奈。教师,才是最需要减负的,而且,只有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和压力,才能真正的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主要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1、来自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孩子是未来,是希望,每一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成绩!成绩!成绩!成为了家长们去不掉的一块心病,甚至使人疯狂。相当一部分家长丧失了对孩子的正确认识和估价,一味的追求孩子能有一个优异成绩。
2、生源大战。生源的多少取决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着教师在学校中的地位、收入,怎能没有压力、负担?
3、错误的人才观。谁都知道,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诚实善良有着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人才是教育的最终目的。由于中国的国情、社会的现实、高考指挥棒的挥舞。现在学校的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句空话,学生的负担就不会减轻。这句话虽然有点偏激,却也基本反映了客观现实。
以上种种,还有其他的方方面面,使教师不能不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而这种压力转嫁到学生身上就是沉重的负担。而要根本改变这种状况,必须解放教师的思想。
二、减负”从学生兴趣着手
坦率地说,对于减负,我很悲观。年年喊减负,但我看到的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至少,我所用的那本语文课本是越来越厚。减轻学生的负担,其实负担是一个客观物理量,但也是人的一种主观感觉。记得我读中学时,每天晚上,一手拿着手电筒,一手拿着《水浒传》,被那一个个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所感染,沉浸在文学知识的海洋中,同时又要担心影响室友睡觉,怕被老师发现。可当时的的确确没有负担重的感觉,只是一种陶醉。现在的孩子在电脑前打游戏,精神高度集中,两眼不敢眨一下,可以不吃不喝,他们也没有负担重的感觉,只是兴奋,自己的喜好而已。从以上事例我们不难看出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的一种积极认识的倾向,它是学生获取知识、拓宽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因此在给学生减轻学业负担时,我们老师、家长首先要注意的是孩子的兴趣。
三、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
2008年10月,一篇赫然写着有关“减轻学生第三种负担”的报道,在《浙江教育信息报》显著位置刊出。一时间“第三种负担”这个新名词,成了杭城教育者的争论的对象。杭州上城区教育局局长蒋莉对此做出解释:“第三种负担,就是学生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产生的负担。进一步说,是由不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产生的。”但凡像我们这些当过老师的,对此其实并不难理解。譬如,作文应该是小学语文学习中最复杂、最头疼的一个内容了。如果老师能够在课堂上设计好的活动,对孩子进行思路点拨,让他们获得表达的冲动,那么,孩子们就能在两节课上非常兴奋地写下来。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仔细想想,“重负”的一大部分就来自“炒回锅饭”。课堂教学效益低下,课后只好以“量”来弥补。蒋莉曾说让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知识点可以出现在17张试卷上。学生课业负担能轻得了吗?有两个人的观点让“第三种负担”站住了脚。浙江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授刘力说:“在心理学中,存在对第一事物的‘印刻’现象。人类对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如果学生能在学习新知的第一时间轻松掌握了需要掌握的知识,那就很容易一步到位,印象深刻,否则就会带给学生本不该有的课外负担。”王健敏,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研究所所长。她经过仔细研究和思考,兴奋地认为:“减负减负,看起来是减学生的课业负担,但课业负担这个东西很难去改变。所以我们只能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在这个学习结构中,学习方式是最关键的要素。对学习方式的突破,其实是在间接调控学生的学习情绪和学生的学习认知量。”她形象地把学习方式比喻成“消化能力”。学习机制存在问题,学生就会“消化不良”,长此以往,就会“积食”,丧失胃口,自然也就不堪重负了。
其实,是不是叫“第三种负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思路:教师一定是要在教学的第一时间解决学生负担。它非常清晰地建立了两个概念,一个概念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是老师的一种责任。第二个是,减轻过重课业负担,重在教学设计、教学研究。 因此说抓住了课堂,就抓住了教育的生产力,也就有了“减负”的真底气。如何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本人觉得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应该做到四个字:新、活、深、快。“新”即要求教师要改变过去一本书一支粉笔、照本宣科的教育模式,应借助各种媒体,博采众长。“活”要求教师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提倡启发式教学,多赏识,多互动,让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深”则要求对教材的解读要深入,学生的思维程度要逐步加深,学生在教师深入浅出的讲解中能把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快”就是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把握课堂的节奏,根据学情逐步推进,让学生的思维一浪高过一浪,不断处于紧张状态,培养学生养成高效学习的习惯。课堂教学是复杂的。一个教师一个样,一个学科一个样。教师只有抓住课堂,在课堂上进行革命,才能减轻学生的“第三种负担”。
总之,为了能让孩子们压弯的身体重新直起来,让天真烂漫的笑容重新绽放开来,让开心活泼的笑声重新响起来。我们每一所学校、每一位教师、每一个家庭都责无旁贷!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