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第六册第5课 《剪羊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歌曲《剪羊毛》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掌握 “符点”节奏及四分休止符的音乐知识。
2、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表现力。
3、通过学唱歌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教学重点:
学会用愉快而风趣地情绪演唱歌曲,体验劳动的快乐。
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好歌曲中附点节奏型和四分休止符的演唱。
教学准备:音乐课件、钢琴、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 听着《孤独的牧羊人》歌曲进教室。
1. 师: 小朋友们,在欢乐优美的音乐声中,我们的音乐课开始了。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带同学们参观一个美丽的大牧场,看看牧场里有什么?(用多媒体画面,出现大牧场)
师: 这就是美丽的澳大利亚大草原
2. (出示剪刀)师:参观大草原,我们再来看看这是什么?
师:这是一把漂亮的小剪刀。
分析X X X与X . X X(符点八分音符不同的节奏)
小剪 刀 小 剪 刀(像轻声字一样读,帮助记忆)
师:这把漂亮的小剪刀我们拿来干什么呢?猜猜
3.出示猜谜:年纪不大,胡子一把,喜欢吃青草,爱叫妈妈
师:(是小羊)羊很温顺,也很可爱。而且羊的全身都是宝呢,羊肉可以吃,羊奶可以喝,羊皮、羊毛还可以做成衣服,还有羊角不光是珍贵的药材,还可以做成装饰品呢!
4.师:这些是澳大利亚的羊,瞧,小绵羊出来欢迎我们呢?它们可热情了!(出示欢迎词) 2/4 X. X X X| X X X X| X X. X|X 0 ||
澳 大 利 亚 欢 迎 您 来 作客!
5.师:小羊可高兴了,听,它们是怎么唱的?
A. 3 3 . 2│ 1 1 3 5 │ⅰ ⅰ. 7 │ 6 0 ||
B. 5 5. 6│ 5 3. 1 ∣ 2 2. 3∣ 2 0 ||
C 2 . í 7 6 | 5 4 3 2 | 1 í. 7 ∣í 0 ||
(老师弹一句,学生模唱)
二.揭题<剪羊毛>
1.师:小羊的歌声我们听到了,再听勤劳的人民又在唱些什么?下面让我们再来仔细聆听歌曲,听听歌曲主要唱了什么内容?
(播放音乐,师范唱)
师:他们在干什么?我们概括下(概括成三个字:剪羊毛)
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吧。
2.新授:人们在劳动中,有轻松愉快的歌曲作伴,忘记了疲劳,也提高了劳动的效率。现在老师来唱这首歌,这次要请大家边听边看歌谱,找找歌谱都有些什么特点?(附点、副歌、延音线)
3、下面我们来听听勤劳的人民事怎么唱的?(播放音乐)
a.哼唱旋律:
下面就请大家跟着琴,看着歌谱轻轻地用哼唱歌谱。(钢琴伴奏)分组练唱,比一比哪一组唱得整齐、准确.
b.歌词理解:师:小朋友们,为什么歌曲当中出现了“白色、白云、雪堆、冬天、丝绵”这样一些词语!
学生讨论:
甲:表现了牧场的美丽
乙:表现了羊毛像雪堆一样多,像丝绵一样软。师启发:剪羊毛小朋友为什么要剪羊毛呢?
带问题自学第二段歌词:
学生讨论:甲:剪羊毛是帮助小羊夏天脱掉旧皮袄冬天穿上新皮袄。
乙:剪下的羊毛可加工生产棉衣、棉被、创造财富。
C.有节奏的朗读歌词(朗读歌词采用组接龙方式完成)
师:同学们读得都很好,这首歌不仅表现了剪羊毛工人愉快的劳动心情,更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面。同学们,幸福靠什么来创造?(劳动)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思想感情,用欢快的声音把歌曲再来唱一遍,好不好? (跟钢琴伴唱)
d.演唱歌曲:
(1)轻声填唱歌词
(2)出现错误及时纠正(附点音符、休止符处词要唱准)
(3)高音区要作好气息准备,不要喊。
.师:有个很重要的节日就快到了?(学生答:五一国际劳动节)这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因为人们用劳动创造了美好的生活。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中老师看到大家非常喜欢这首歌曲。那么,你能说一说这首歌曲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师:同学们说的很正确,歌曲欢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在剪羊毛时愉快劳动的情景。
e.(出示课件)我叫铃鼓,请你用我来为歌曲伴奏吧!
师:出了用铃鼓,我们还能哪些打击乐器来为歌曲伴奏?
1. X X | X X | X X | X X ||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咔 嚓
2. O X | O X | O X |O XX ||
用铃鼓、碰铃、双响筒等打击乐器,
小结:小朋友也们唱得可好听了,今天,我们学习了澳大利亚歌曲《剪羊毛》,充分感受到了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和自豪。我们懂得了劳动能创造幸福的生活。老师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一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现在,就让我们用热情、饱满的情绪,轻盈而有弹性的声音完整演唱一遍歌曲。通过歌声以及你的表情,把我们对劳动的热爱还有自豪的心情表达出来。
让我们一起复习上节课的音乐活动结束今天的音乐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