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关注生活细节,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王丽娟 文章来源:石练镇中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1-25 字体:

幼儿的教育体现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当中。经过入园后近一个月的观察和了解,我发现我们班的幼儿由于年龄小,而且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不少家长出于对孩子的宠爱,对孩子过分关心、照顾,连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也都包办代替了,比如洗手、吃饭等等,在家自己动手的机会少的可怜,造就了幼儿很强的依赖心理。  

我对本班22位住校幼儿做了一个简单调查,情况如下。  

洗手:一部分幼儿经过家长配合教育掌握了该项要求,多数幼儿则不然,洗手的过程就是玩水的过程,或者就是只会简单地把手放在水龙头下面冲一下。  

吃饭:一半以上的幼儿不能做到独立吃饭。掉饭粒,剩饭,衣服、桌子一片狼籍,吃饭时拿着饭盒乱跑的现象很普遍。  

上厕所:在上幼儿园之前,家长很少对幼儿进行专门的上厕所训练,有8名幼儿不能独立上厕所。  

穿衣、穿鞋:大多数幼儿穿鞋不分左右,有几个幼儿不能独立穿衣,个别幼儿不能自己穿鞋和袜子,还有两个根本没有穿的意识。  

整理物品:半数以上的幼儿根本不懂什么叫整理东西,为什么要整理自己的东西以及如何整理自己的东西。用过的东西能放回原处:仅有10位幼儿的回答是肯定的,玩过的玩具要收好。  

通过以上的调查,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是比较差的。  

那么原因何在呢?我想主要原因应该归结于家庭。在对待幼儿的细节这个问题上,家长往往过度的爱护,许多应孩子去做的事情,家长习惯于包办代替,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也不晚。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知道,现在如果不把握住幼儿这个黄金时段,对其进行能力的培养,那结果是非常糟糕的。  

一、在生活细节中开展教育  

以一日生活活动的细节为切入口,帮助幼儿解决穿衣、上厕所、吃饭、洗手等生活难题。因为只有解决好这些难题,才能使他们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归属感。如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在游戏中让孩子边听音乐边按节奏洗手边念儿歌:“湿湿手,擦擦皂,手心搓搓,手背搓搓,再用水来洗一洗,一、二、三,甩三下。”幼儿较快地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  

平时为了引导学生关注细节,我还当着所有孩子的面,为某些孩子整理衣领、拉平衣角;当着所有孩子的面把抹布叠放整齐、把工具柜里的扫把排放好、移开垃圾桶把角落里的垃圾扫出来、把黑板上细微的粉笔痕擦干净;当着孩子的面把书柜里的书摆放端正、细心地把翘起的书角压平整、小心翼翼地把有损坏的书粘补得美观,等等。在我做这些的时候,我刻意让孩子们看到我的认真,希望他们学会把眼光投向这些细微处,给予留意,并培养起认真对待细节的态度,在细节上力求做得更好。  

平时留心孩子们的细节表现,及时做肯定。有孩子头发梳得整齐,我会当众表示赞赏;有孩子自觉捡起一块小垃圾,我会在班上郑重表扬;有孩子翻书时轻手轻脚,我给竖起大拇指,并向其他孩子推广这种做法;有孩子因天热脱下衣服,叠整齐后才放进课桌柜里,我及时加以夸奖……  

二、尊重孩子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游戏同时是一种自发的学习,具有促进发展的功能。所以,我们要尊重幼儿在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自发游戏,尊重幼儿的自发探索过程。  

《纲要》中指出,孩子是通过生活及其他活动来学习的,尤其是生活活动,往往是综合性的,涉及多方面的学习内容,具有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的价值。同时,很多幼儿教育专家研究发现,孩子的创造力并不是通过集体活动教出来的。而是与生俱来,并在一次次的个性化创新活动中获得巩固和发展,成为稳定的品质。其实,只要教师细心观察,就可以在生活细节中发现幼儿创新思维的火花,这时,教师所要做的是积极的关注和采取适当的态度呵护幼儿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行为,而不是采取粗暴的方式遏制。  

三、家园共育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开学后要做好家长工作,努力向家长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身体状况等并了解其小名。这样不仅可以有针对性的做好个别教育工作,而且还给家长一个关心他子女的好印象。同时,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幼儿园的情况,并征求对我们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商讨措施,通过半年多的实施,可以看出家长是非常乐于参与其中的。利用家园联系窗向家长做好宣传工作。如幼儿的年龄特征、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每周工作重点及家长所应配合的事项,加强家园沟通。同时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在成人眼里简单的问题,对幼儿却常常意味着极大的困难。所以,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建立奖励机制,及时对幼儿的进步进行奖励,激发其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人皆知道,粗心是一种习惯,却可能没想到,细心也是一种习惯。汪中求更是说:注意细节是一种功夫,这种功夫是靠日积月累培养出来的。我们有必要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引导他们注意细节,在细节上精益求精,为练好注意细节这门功夫打下坚实的基础,待孩子们长大了,一定会大大受益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