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巧用课堂生成 提高教学效率

作者:湖山中心学校 周伟芳 文章来源:湖山中心学校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1-22 字体:

巧用课堂生成 提高教学效率  

湖山中心学校 周伟芳  

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成就了课堂的丰富性、开放性、创造性与鲜活性,同时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能力 的内在性,在课堂教学中闪现灵感,促进课堂教学资源的积极生成,用心捕捉和筛选出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的生动情境,有效利用好生成性教学资源,实现课堂教学的多姿多彩。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性教学资源加以过滤、把持与整和,充分合理地利用,有时可以产生“锦上添花”的教学效果。以下便是我在数学教学中的一点心得。  

、巧抓随机事件,促进动态生成。  

课堂教学是人的教学,人是开放的、活泼的、差异的,师生的一个闪念、一个举动、一个误会、一个忘形,都可能会增加教学中的非预期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教学进程。处理得当,反而会成为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捕捉这种“闪烁不定”的教学资源,要有“妙手”能及时抓取,并会“妙笔”,能巧妙美化,使其服务于教学。  

1、乘机提取,点石成金。  

在教学《轴对称图形》知识巩固时,学生兴高采烈地举例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突然,前排一名同学举起双手,伸了个懒腰,打了个哈欠。全堂哄笑。笑声中,教师突然灵机一动:你们为什么笑啊?你们为什么觉得他这个动作不美呢?教师对称地高举双手,又平举双手:老师的这些造型美吗?如果老师为你们拍照,你们会做一个动作,使拍出的照片也是轴对称图形吗?  

案例中的“不和谐音”,教师没责怪,而是别巨匠心地过滤消极影响,借题发挥,转化为一首美妙的“插曲”。  

2、乘机迎取,顺水推舟。  

在教学《角的认识》中,教师介绍三角板的读数。突然,一名学生质疑:老师,我的三角板比你的小多了,他们的三个角怎么会一样大呢?教师乘虚而入,组织学生讨论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案例中的事件出乎预设思路,但合乎情理,教师趁机顺势而下,用学生所想所做组织下一环节的教学。“乘风破浪会有时”,此时就是学生一些随机事件形成的教学资源。  

3、乘机转取,见风转舵。  

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中,教师一番铺垫后导入,突然一名学生站起:我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高。这样就打乱了教师的设想,打乱了教学程序。教师不应选择回避,而应选择适应,因为“强扭的瓜不甜”。教师可乘机调整转向,重新设计和组织学生进行教学活动。此时教师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如学生再答:我知道,把平行四边形沿高剪,拼成长方形。教师可再问:那你知道为什么要沿高剪吗?不沿高剪行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动手试试。  

不管是“横生枝节”,还是“倒行逆流”,只要教师审时度势、随机应变,也可成为用好教学“活”资源的良好“转机”。  

4、乘机借取,移花接木。  

在教学《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讲解习题“一辆洒水车每分钟行使50米,洒水的宽度是8米,洒水车行使3分钟能给多大的面积洒水?”没想到,不少学生想象不出洒水车留下的“作品”模样。咋办?教师把粉笔横放压在黑板上模拟洒水车行使,留下一个长方形的阴影。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因为学生学习受阻,教师集中生智地借用粉笔以开矛塞,使教学别有一番风味。  

数学教学中,随机事件何其多:在奇思秒想,甚至胡思乱想中;在顺水推舟,甚至逆水行舟中;在锦上添花,甚至画蛇添足中------只要蕴涵着闪光点、生长点、转折点、连接点,哪怕微乎其微,教师就可挖掘、开发、利用,见机行事,优化教学。  

二、巧用动态生成,绽放教学精彩。  

一个真实的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师、学生积极有效互动、动态生成的过程,必然会产生许多学习信息。教师要在课堂中善于捕捉、果断整合信息,把握动态生成的机会,巧妙运用信息,从而使课堂异彩纷呈、充满活力。  

有时,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随口一说、随手一写、随身一动,就有可能带来意外的作品,让教学增色。如:  

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时,出示题目:“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A人,途中下车18人,又上车20人,这时车上还有几人?”我不小心把问题“这时车上还有几名乘客?”误写成了“这时车上还有几人?”。学生1列式:A-18+20=A+2)人。学生2马上说:我觉得这题没必要列式计算。师:为什么呢?学生2:上车20人,下车18人,实际多了2人,就是(A+2)人。突然有学生3发话:我有不同意见。条件中说的是乘客,而问题中说的是车上有多少人,那就应该加上司机和售票员,这样车上应该有(A+4)人。此时,我才发现问题写错,刚想改,又有学生发言:也不一定呀。如果是无人售票车,车上应该是(A+3)人。于是我将错就错,发自内心的表扬他们:你们真会动脑筋,想得非常棒。以后做作业或考试,只要你写清楚了,哪种方法都对。如果我现在把问题改成“这时车上还有几名乘客?”,那有几种算法呢?学生纷纷回答------  

在案例中,“错误”也生长成教学资源,变得有了价值,开放了学生思维,结出累累果实。  

教学是人的教学,教学因生命而精彩。师生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一瞥一笑都可能造成教学的一波三折,引出无限精彩,给人以外的惊喜和意外的收获。这种精彩,虽然是无法预约,但是可以捕捉、放大,关键是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有一定的生成意识和调控艺术。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