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正比例的意义,掌握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能正确地用正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
2.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是否成正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比例的意义来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从而正确利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通过分析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确定题中哪些量成正比例关系,并利用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教学过程:一、 复习准备:
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一定,学生总数和站的行数。
二、探究新知
1. 引入新课:我们已经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还学会了解比例,应用这些知识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正比例方法解应用题用。(板书:比例的应用)
2.教学例1
(1) 出示例1,学生读题。
例3 一列火车3小时行驶 255千米 ,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8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2) 请同学们先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
学生在草稿本上完成,反馈时板书:
255 ÷ 3 × 8
= 85 × 8
= 680(千米)
(3)下面我们研究用比例的知识解答。
①教师说明:用比例的知识解答,首先要确定题中有哪几种量,哪种量是固定不变的,哪两种量是成正比例关系。
②想:这道题中涉及到了哪三种量?
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③学生回答:题中有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
“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
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 随着学生回答,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
④师:因为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那么根据正比例的意义,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
⑤如果我们设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X千米。
板书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铁路长x千米
这两个比之间存在着什么关系?( 板书:= )
⑥解这个比例,求出x的值,就可以得到这道题的答案,请同学们自己完成。
反馈时板书:
20X=140×5
X=350
答:两地之间的铁路长 350千米 。
⑦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学生说说)
3、试一试: 如果把例3中的第三个已知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铁路长68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并与例题比较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3.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
(2)启发:题目中( )一定,( )和( )成正比例。
(3)学生尝试独立解答。
(4)交流讨论:
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意见:① 将“50吨”化成“千克”来计算,
② 不化单位,直接计算,
(5)师:两种方法都正确,但是用正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关注的是比值是否相等,比值反映的是一种倍数关系,因此,只要相对应的两个数的单位一致就可以了,不必将“50吨”化成“千克”来计算。
4、试一试: 100千克大豆可以榨油15千克,照这样计算,8吨大豆可以榨油多少吨?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反馈交流。
一、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 1、2题。
先说说题中的哪两种量有什么比例关系,再用比例知识解答。
2、练一练第 4 题。
启发:竹竿长与影长有什么关系?
3、先想一想:下面题中存在着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相应的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 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________?
四、教学总结
用正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找出题中的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五、布置作业:
1、练一练第 3、4、5题。
2、课堂作业本第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