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读《论语》有感

作者:应村小学 严巧仙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10-24 字体:

《论语.雍也》里有这样一句话:“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中人”即智力中等水平的学生,这类人是大多数,故对他们的教育方式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孔子认为,对于“中人”当教之以高等的知识,而对于智力在中等以下的水平,则不应教之以较深的学问。  

《论语·先进》所载孔子对子路与冉有的相同问题——“闻斯行诸?”的不同回答,就很有典型性:  

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华西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可见,孔子之所以会有不同的回答,是因为子路的性格直率而且性急,做事有点莽撞,皆说明子路行事急于求成,有欠考虑,所以,要“退之”;而冉有恰恰相反,行事多虑,显得有点畏缩,所以当“进之”。再如在德性方面的差异,或有“仁”之不足者,或有“知”之不足者,或有“勇”之不足,孔子能根据不同的学生的特点,分别给予不同的教导。圣人自古就主张因材施教,但是现在的教育大多还是局限于齐步走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个性差异对教学的不同需要。学生的学习也只是日复一日记着各种标准答案,用同样的语言编着大致雷同的故事,千篇一律、众口一词。每一个学生都像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这样的教育,对孩子不公平,对老师更是一种负担。

我们班共有32名学生,他们的听话能力、识字能力、阅读能力、说话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存在差异。近几年的教学,我对他们的语文能力有了详尽的了解,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习主动、思维敏捷、阅读能力强的为优等生,一般的为中等生,学习比较吃力的为基础生。在教学中我对他们采取了分层教学:

1、分层预习:做好预习是学好一篇课文的基础,越是到了高年级,预习就越是重要。对于优等生,指导他们进行完全自主性探究学习,对新授课内容采用自问自答、自己归纳掌握或基本掌握;对于中等生,要求采用互问互答进行预习,对新授内容有初步了解;对于低层次的学生,则要求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比如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达到对课文基础的掌握。  

2、课堂教学中的差异教学:   

首先,我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基础生所提的问题,优等生和中等生都可以帮忙解决。而优等生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大家一起思考,当中要让基础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学生自学毕竟不是全面的,对课文内容的掌握一定有遗漏,所以紧接着我会补充提出一些问题,让大家一起讨论,回答时兼顾三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要有机会发言。  

布置作业时的差异体现:我想,在布置作业时,我可以先布置一些基本题,接着布置一些发展题,最后有一两道思考题。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给自己选定适宜的作业内容。当然,不是说基础生就只能作基本题。基础生如果通过与他人合作或是自己思考完成了发展题甚至思考题,我会有相应的奖励。  

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一个学生能力的体现。老师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是学生最好的向导。在阅读课上,我会选取一些优秀读物介绍给学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全班营造一种爱读书的氛围。优等生的阅读能力强,读完一本书很容易,我会指导他们进行多次阅读,其实很多读物只有多读几次才会真正有所收获。我会提出一些要求,如复述啊、写话啊之类的。  

对于中等生和基础生,特别是阅读吃力的学生,阅读的指导就尤为重要,如果他们感觉很吃力,对阅读就会失去兴趣。所以,我会多鼓励这些学生,如果他们努力读了很多,就给他们加分获给予其他奖励。优等生一学期可以阅读好几本书,而中等生与基础生的阅读量可以降低,但是必须是真正读完、读好。  

我们班有位同学,自一年级起成绩就很差,每次考试都是不及格。平时课上,别的同学都能回答出的问题,她却答不出来。针对她与大家的差异,首先,让她有平等学习的机会,我要处处关心她、鼓励她,调动她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她的家长多联系。接着,制定适合她的教学目标。别人背一篇课文,她只要背一段;阅读要求也相应降低,只要她读课外书,不规定书目;平时上课也多关注她,只要有她能回答的问题,就请她来回答,只要她举手发言,我就请她回答,也及时给予奖励。同时,充分发挥班级的团结协作精神,给她请几个小老师,课 后小 老师对该生进行适当的辅导,如订正作业等。  

孩子的自信无论对孩子的学习还是一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作为老师,应最大限度地培养和保护孩子的自信心.  

在班级管理中也一样,要“因材施教”,作为班主任,要了解他们个性。学生性格各不相同,对他教育也必须考虑这一因素,即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我班有一个同学,其性格比较活泼、倔强,有个性,好动容易冲动,喜欢到处打闹、打架,在学习上没有浓厚兴趣,但仔细观察该生从各方面表现,发现这位该生头脑聪明,反应能力强,如果让其在纪律、行为规范各方面约束自己,成绩会有很大提高。  

根据他的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以下措施:   

措施一:根据这位同学参与意识强的特点,如参与管理班级,担任课代表,使其感到自己是班级的一分子,培养其班级荣誉感。  

措施二:安排他每天晚上晚点时间在班内汇报班内情况,并写下反思记录,尤其是对表现好的方面,更要做好记录。针对本周他所表现出好的方面,进行表扬鼓励;出现不足之处,提出目标,拟订保证书,以观后效。  

措施三:安排班委暗中监督他在班级平时的表现情况,并及时汇报给我,使我及时了解他的学习情况。  

措施四:针对他不喜欢做作业的情况,给该生布置少量作业,让其在短时间内完成,从中体会到成功感。  

通过以上几项措施,他从思想上、纪律上都有了明显的进步,班级荣誉感较强,积极认真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能主动热心地帮助同学,同学之间关系融洽;尤其是该生的学习成绩有了很大进步。  

同一件事情,由于学生个性的不同,教师处理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举个简单的例子,有一次,我班里的两个女生,在教室里把凳子翻过了当马骑,两个女孩子,一个活泼开朗,做事大大咧咧,另一个胆小内心,自尊心极强。对于那个大大咧咧的学生,我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教育,而对于另一个胆小内向的女生,我就采取谈话的方式,让她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错误。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这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班主任所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有差异的个体,要教育好每个学生,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分析每一个学生的社会背景、家庭成员、智商和情商发展状况等各方面的具体情况,把握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而有针对地采取各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个别施教。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样的教育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每个学生都走向成功。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