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解放 生活 作文

作者:叶丽花 文章来源:马头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10-06-13 字体:

摘要:我们设想以陶行知先生提出的五大解放----解放大脑、解放双手、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时空,来构建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让学生动脑、动手、用眼、动嘴,调动多种感官,给学生以时间与空间,让他们思考生活,参与生活,观察生活,能说生活,融入生活,在生活中学习作文,提高表达生活、思想、情感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  

  

(一)解放大脑----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   

陶行知先生从实践中指出“教学做合一”、“手脑相长”等教学原理,主张解放儿童的头脑。我们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纷繁的生活中发现、捕捉、提炼写作题材,善于思考,学会反思生活。在写作中激发学生思考生活的意识,融合训练作文与生活作文,放胆文与训练文相结合,在优化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提高表达能力和思想水平。  

(二)解放双手----让学生学会参与生活   

提高学生作文教学效益的关键----要畅通作文的源头活水。办法之一就是解放学生的双手,让学生参与生活。生活是活生生的,要依靠学生在活动中体悟生活,教学做合一。因此,教师要善于研究学生的生活,引进学生的生活,符合学生的生活,缩短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创设生活条件训练写作,提高学生正确表达生活的能力。平时,教师要求学生在家里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参加一些有意义的劳动,锻炼他们使之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懂得劳动创造了生活,劳动创造了美。当学生参与生活、留心生活、才能发现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之源,才会感到作文是那么的亲切,从而激发了写作的热情。  

(三)解放眼睛----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   

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努力找出使他们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对他们做一些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养成良好的观察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和写作都是人生的一种行为,凡是行为必须养成习惯才行。”指导学生观察应从生活中的细节抓起,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发现生活,用心去体验生活。比如这个人在外貌上有什么特征?什么地方最引人注意?在行为习惯上有什么特征?类似的问题教师要经常提醒。  

通过观察画面,观察实物,观察生活的尝试,使学生观察能力得到逐步提高,这样既较好地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又大大促进学生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比如:教师经常组织低年级学生观察图画、小动物、小表演,使学生逐步地学习按照“谁在干什么,干得怎么样”, “什么时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干得怎么样”等句式写出几句或一段话。   

(四)解放嘴巴----让学生学会能说生活  

让学生多讲话,会讲话,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和口头作文的能力,是作文教学的有力保障。听、说是写的基础,只有打好了扎实的基础,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教学要十分重视培养学生能说的能力,优化一切可以优化的资源,想方设法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如可以让学生讲讲看到的、听到的国内外、身边的新闻,课外学到的各方面的新知识,读新书的感想;针对社会上、校园里、班级中存在的现象,进行辩论,引导学生分辨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等。在讲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思想情感,自己的写作能力也潜移默化地得到提高。  

(五)解放时空----让学生学会融入生活  

丰富学生生活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提高生活认识水平,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认识水平的反映。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解放学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以生活为课堂,去体验生活,融入生活,热爱生活,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理解,来促进学生作文的发展,最终形成生活与写作的良性循环。例如组织学生外出活动,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开阔视野,体验社会生活。我们强调使学生的写作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要使作文的空间与时代的空间,与学生生活的空间相融。   

学生的作文是以生活经验为前提的。只有解放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融入生活,获取大量的生活信息,把自己的内心感情诉诸于文字,文章才能像生活一样充满真实的气息,才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创造能力。  

   

参考书目:   

《语文教育学导论》   王尚文  

《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 》   滕宏江  

《语文课程标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