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下一份情,守住一份爱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外出打工赚钱,将自己的孩子委托给年迈的双亲或其他亲友照看,于是便产生了“留守”学生这一群体。“留守”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教育和管理,习惯差,行为差,成绩上不去,成为学校教育的一大难题。如果不能正确处理好“留守”学生教育问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就难上新台阶。
一、“留守”学生存在的现象及其原因分析。 我校有学生600余人,父母双方长期在外务工的学生有200余人,“留守”学生约占全校学生总数的30%以上,在特殊群体学生中“留守”学生约占80%。他们大部分和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迈体弱,精力不足,文化层次偏低,孩子很难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染上各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大多数留守学生学习成绩不够理想,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留守学生的校内外学习缺少家长监督,缺少学习动力;他们年纪小自控能力弱,几乎没有看书学习的习惯。特别是那些刚刚跨入校门的一年级学生,由于缺少正确的家庭辅导,学习感到非常困难,很难跟上班,到了高年级想要搞好学习,很难。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学的心理。
2、大多数留守学生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心理承受力差。由于常年与父母相隔,许多学生在感情上与父母产生了真空。由于亲情的缺乏,留守学生们普遍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交流。缺少爱心和与人交流的主动性。
3、部分留守学生由于家里过分溺爱,染上了大手大脚花钱的恶习。一些常年在外务工经商的家长,由于经济条件宽裕,出于一种补偿的心理,给孩子零钱十分慷慨,无计划、无节制。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理财能力和自控能力,他们自恃家里有钱,模仿大人请客过生日,花钱请人做作业,久而久之生活上追求享受,学习上怕吃苦头,不思进取,自由散漫,给学校管理带来许多麻烦。
4、双休日最易让留守学生染上不良习气。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周一至周五还好说,但是到了双休日,老师就感受到鞭长莫及。他们经常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今天去你家玩,明天去我家乐,拉帮结派,哥们义气十足,个别学生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有时为了几毛钱就大打出手,当钱输光了,就到学校里去偷,盗别人的钱或物,弄得其他学生不得安宁。
二、如何解决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
1、认真摸底调查,建立留守学生档案。为了准确地掌握留守学生的真实情况,应该以班级为单位,以班主任为主力,认真摸底调查,掌握好学生父母外出打工的地址及联系电话,家庭成员情况和学生临时监护人的住址及联系方法。班主任主动电话联系留守学生家长,让家长尽量做到定时与子女通电话沟通感情,与班主任联系了解学生在校情况。
2、加强教育,多留下一份情,用爱心去感化他们学校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当这些孩子得不到家庭的亲情与温暖时,学生会渴望在学校得到老师的呵护和同学的关爱,从而感受到来自集体的温暖。因此要求老师要多多与他们面对面地沟通,多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多给他们一点爱心,多给他们一丝微笑,多给他们一句赞扬和问候,用自己宽广的胸怀去接纳他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去对待,让他们感受到父母般的温暖。
3、积极开展活动,从正面引导教育他们每学期学校要组织留守学生开展一至二次安全与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他们安全意识与法制观念;以班级为单位,举办“关爱留守生现真情”主题班会;将非留守生与留守生结成对子,进行“一帮一”“手拉手”互助活动;由班主任带领学生,为留守学生过集体生日等。积极帮助他们生活上、学习上的困难,使他们自觉改正不良嗜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消除他们的孤单、悲观的阴影,让他们领悟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之情,使他们愉快地生活、安定学习。
4、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及时掌握“留守学生”的动态。学校应定期召开“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以便于双方及时了解“留守学生在校内和校外的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致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学校要与“留守学生”监护人签订责任书,明确各自的教育和管理责任。教给监护人正确家庭教育的方法,指导他们从哪些方面去加强教育管理。真正做到学校、家庭教育相结合,齐抓共管,排除一切不利于“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的因素。
总之,农村“留守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一个独特的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关注,参与,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认清形势,积极行动起来,对留守生我们要多留下一份情,多守住一份爱,为“留守学生”创设一个美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