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作者:符林木 文章来源:焦滩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2-30 字体:

【关键词】学困生 扬起自信风帆 教学反思  

【关键句】让学困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帮助他们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正文】《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普遍缺乏自信。这是因为他们在学习长期处于劣势地位,过多的挫折,使他们常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自卑情绪严重。帮助他们重新扬起自信的风帆呢?本人任为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激励性评价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当学生自愧不如别人时,称赞他“很会欣赏别人”。  

案例:“长方体和立方体的表面积”复习教学片段。  

数学课上,老师让学生口答求棱长1厘米的立方体的表面积时,生不加以思索地回答6平方厘米。老师追问:你是怎么求的?生1:响亮地回答道:1*6=6(平方厘米)。教室里立即响起哄笑声,有的同学还在窃窃私语: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生的脸上写满了难堪。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微笑着问:你是怎么想的?生咬咬嘴皮,摇摇头。  

师:没关系,说说你的想法。  

生:我说:“不对”。  

师:你说的不对,那他们的就一定对啦?  

生:点点头。  

师:你会欣赏别人,老师很欣赏你这一点,不过老师更欣赏你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哪怕错了也没有关系。  

(生犹豫了一会,抬起头来,遇见了老师那亲切鼓励的目光。)  

生说:“一个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6个面的面积就是6平方厘米。你们说对吗?”  

学生们齐声说:“对”!这位学生的脸上荡漾着自豪的微笑。  

二、当学生的思维出现偏差时,称赞他人有“创意”。   

案例:学了“长方体的认识”后,让学生用小棒搭一个长方体框架。  

学生纷纷动手搭长方体框架,并竟想把自己搭好的长方体高高举在手中,向大家展示自己的成果。此时却有一名学生把自己搭好的框架拆开,无奈被老师发现。  

师:你搭的是什么?  

1说:我搭的是立方体。  

师:你为什么说它是立方体呢?  

1说:因为---------  

师:高举立方体框架刚才,老师让你们搭了一个长方体,对这事大家怎么看?  

2说:不符合要求。  

3说:他的小棒选错了,不应该选一样长的小棒。  

4说:我觉得也很有超前意识,因为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因此,我觉得也没有搭错。  

师:哦,终于有不同的声音了立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你是怎么知道的?又是怎么理解的?  

-------  

反思:在上述教学过程中,立方体的出现既不符合教师的要求,又打乱了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程序,类似这样的事在日常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碰到。一般的处理方法无非是,老师让你搭的是长方形而你搭成了立方形,重搭明知一点的做法也不过委屈些,要是让学生对这事给予评价,评价也“错误”评成了有“创意”,评价换来了老师的感谢,评价使出错同学找回自尊与自信。  

三、当学生身处失败境地时,真诚地对他说:“谢谢你”   

“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教学片段。  

师:请你们猜猜看,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能与什么有关?生5说: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能与这两个数差有关,比如,12和8的差是4,而4正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工因数。  

师:有思想!我们怎样证明你这个猜想对不对呢?  

6说:“举例证明”。  

7说对的。3和6的最大工因数是3,它们的差是3。  

8说:“我也觉得是对的,如8和9的最大工因数是1,而差也是1”。  

9说:“不对”,9和3的最大公因数是3,而差却是6。  

师:(微笑着注视猜想的学生)“虽然你的猜想是错的,但我还是要感谢你们,因为正是你们的猜想,才让我们知道用这种方法求最大公因数是行不通的我们换个思路好吗?”  

(此刻,该学生的脸上没有丝毫赶尴尬,反而有几分自豪,其他学生也跃跃欲试)。  

反思:当学生身处尴尬进的境地时,教师要敞开博大的胸怀,给予激励性评价。这种积极的评价犹如雪中送炭,温暖了学生的心灵,学生虽败犹荣,自信大增,内心深处会积蓄起再次探索的热情和力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知识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实践证明:激励性评价能给学困生以鼓励,能给他们以自信。正如林茶居说的那样:激励性评价就像“水泵”,吸纳了所有“水”和水的全部,并给予水以强大的动力,给予以发展的方向,前进的力量和进步的台阶。激励性评价是孩子快乐成长  

的催化剂,它能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扬起自信的风帆。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