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什么是周长》课堂教学实录和反思

作者:蓝锡文 文章来源:蔡源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2-02 字体:

《什么是周长》课堂教学实录与反思

[教材简介]

《什么是周长》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第4445页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在学生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平面图形的周长,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事例入手,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身边的物体的面的边线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

   

[课堂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了?(出示深秋风景画面)

生:深秋

师:秋天是树叶飘落的季节。一片片飘落的树叶可成了小昆虫运动的乐园。看!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FLASH动画演示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一周)同学们要认真看小甲虫是怎么运动的。

师: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生:小蚂蚁沿着树叶边缘爬了一圈。

师:你们观察的很仔细,树叶的一圈还可以怎么说?

生:一周

师:你们说的很对,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小手跟小蚂蚁一起爬一爬吧。(边放课件边说)(小蚂蚁从一点出发沿着树叶外边缘爬一周再回到起点。 小蚂蚁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什么是周长。(板书——周长)

生:(跟读)周长

二、揭示课题:“什么是周长”

师:喜欢运动的小蚂蚁可多了。瞧!又一只蚂蚁开始沿着树叶边缘爬行了。

师:仔细观察前后两只小蚂蚁的爬行轨迹,哪一条才是树叶的周长呢?(课件再次演示小蚂蚁的两次爬行。)

生:第一只

师:为什么?

生:第一只小蚂蚁是从树叶的起点爬行一周后又回到了起点。第二只没有回到起点。

师:(小结)从树叶边上的任意一点出发,绕边线一周回到原来的那一点才是图形的周长。这样小蚂蚁运动后留下的运动轨迹就是一个封闭的图形。这样的封闭图形你们以前学习过吗?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三、自主、合作探究

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树叶拿出来,你们也学学小蚂蚁的方法描出树叶的边线。谁能描得又快又好,老师就请他们到展示台演示。

生:请学生到展示台演示,生生之间互评

师:小蚂蚁想试试大家的能力如何?给我们带来几幅可爱的图画,你们喜欢哪一幅就选哪一幅,用你们最喜欢的颜色描出它的边线。(指名到展示台演示)

生:配合练习:书P45页画一画

师:选择你身边的一样物体,找出它的一个面,沿着它的边线摸一周。(指导:地面周长、课桌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的周长。)

师: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

生:回答(略)

师:两人合作,量一量刚才摸的一个面的边线,算出它的周长。

师:你的这个面的周长是多少?介绍你的方法。(指名回答)

生:上台介绍自己的方法

师:(鼓励)你懂得了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并学会了怎样计算周长,祝贺你!

巩固练习: P45页第二题

四、深化练习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已经成功地通过了小甲虫的考验,掌握了本领,小甲虫想知道咱们同学中谁的本领大,它给我们出了一道难题。

(课件演示)45页的练一练的第3题。(先让学生估测,培养估算意识)

师:从眼睛看,你估一估谁的周长长或者一样长,到底要怎样才能知道谁说的对呢?

生:学生想办法,同桌讨论

师:你们可以动手测量,也可以用脑子想想! 有没有巧妙的办法?

师生:看课件演示,明白道理

五、学生自我总结:

师:本节课我学会了什么?

生:抒发自己的学习体验

师:(小结)板书: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师:用一些激励性的话来肯定一下自己这节课的出色表现。

生:(自我评价)我觉得自己的本领……

六、拓展延伸:

师:布置课外实践活动

1、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

2、量一量树叶的周长,跟同伴说一说。(自己选择测量工具)

   

反思:

一、教学设计要面向学生、面向生活。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探索精神,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的理念。

二、通过描、摸、量、算等操作活动,拓宽学生周长的感性认识,建立丰富的表象,初步认识周长的意义。让学生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探索,实现生活经验数学化,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里。

三、落实训练目标,培养良好的数学素质。1、初步认识周长,会进行简单图形的周长计算;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思维。3、通过自我评价,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班内营造互相学习,努力赶超的学习氛围。

四、体验数学概念形成的严密性。从初步感受实物的周长进而提升成平面图形,从而认识“封闭图形”。通过多器官多角度的参与学习体验活动,从而提炼出研究的范围“在同一个平面内”。最后,小结整理得到一个较为严谨的周长概念。用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丰富周长概念的外延和内涵。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