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论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

作者:黄苏金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11-10 字体:

[摘 要] “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展”,培养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正好体现了这一理念,同时又体现了关爱弱势群体的理念。通过改变评价方法、评价标准、拉近师生距离、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育,对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数学作业;习惯培养  

在我们的学生中,总会存在着一些在学习上比较困难的学生,这类学生的困难往往是由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造成。要使他们在学习上有所进步,只有转变他们的学习习惯,使他们乐于学习,才会不断取得发展。但是,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是长时间发展而成的,不易转化。现笔者就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转化学困生的不良数学作业习惯的一些做法进行论述。  

一、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评价学生时,虽然也强调要重视过程评价,但是在具体的操作时,又大多数强调的是结果。例如,在批改学生的数学作业时,大多数教师往往只看答案,很少注意学生的解题过程,对的打个“√”、错的打个“×”。这样的评价,对成绩好的学生是常常会得到激励,而对于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来说,不管做作业是否认真,评价的结果都是一个“×”。他们的学习难以得到老师的肯定,要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我们一定要重视过程,淡化结果评价。这在我们的《新课标》已明确提出,有些教师也着力去实施了,本人就是其一,现就谈谈我的一些做法。例如我班里有位刚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就是不做作业,教师在她的身边时候会装模样的做,一走开就不做了。针对她的这种实际情况,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得出原因在于她对自己缺乏信心,对作业不感兴趣。接下来就对症下药,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她字写的特别清楚,书写格式非常规范,我在教学部分内容的一段时间里,经常在班里表扬她,说她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写字的态度、做作业的习惯值得大家学习的。并常对全班学生说:“良好的习惯比现有的知识更宝贵,有了良好的习惯就能不断的获取新的知识。有些知识时间久了会过时的,获取知识的良好方法是永远不会过时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虽然说这位学生作业做的正确率提高并不明显,但是她做作业的习惯却有了明显的好转,一般情况下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我班里另外还有几位学生情况也差不多,也多经历同样的教育,习惯都有了好转。如今,班里不交作业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  

作为一位教师只注重学习的结果,那么,对学困生来说要受到表扬那是难乎其难的。如果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则每一位学生都有得到表扬的机会,名副其实的表扬对转化学困生的学习习惯是非常有利的。  

二、拉近师生距离,加强交流引导  

适当的距离能产生较大的引力,教育也一样,只有拉近师生的交往距离,才会产生比较的教育效果。学困生一般与教师的交往距离都是比较远的,这样教育的效果都不会好的。那么,我们如何来缩短与学困生的距离呢?  

1、教师在课堂上要尽量多离开讲台,步入学生中间。现在,每个班的学生数都比较多(象我们学校每个班的学生多超过50人),再加上学困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假如,课堂教师一直守着讲台,怎么知道他们想了没有,做了没有,懂了没有?所以,教师在课堂上要多走下讲堂。例如,我们班里有几位学生不管是做练习,还是讨论,还是自学,都会自顾自的玩。针对这种情况,我上课时,就尽量的离开讲台,在学生的座位之间走动,一发现学生开小差,就立刻到他们身边提醒,有时还找机会表扬表扬他们、激励激励他们。这样,这些学生就会感到教师时时都在关注自己,也就会努力克制自己了。如,在教学多位数乘法时,这部分知识是比较烦琐的,对于学困生来说就更厌烦了。一次,练习一道要交换乘数位置进行验算的题目,一位成绩很好的学生由于一时不认真而做错了,却发现几位成绩很差的学生做对了,我就让他们去直到那位成绩好的学生。接着,我就在班上说:“同学们,你们都看到了。×××和×××同学今天很认真,连×××做错的题目都做的对。你看做错题的这位同学虽说原来的基础比较好,可是一不认真也就把题目做错了。而你们的基础是比较差,上课认真了也就完成的很好。在老师看来,学习基础对学习影响与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相比较要小的多,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的影响才是最大的。”经过这一次教育,这几位学生的习惯转变很大,上课、做作业也认真了许多。假如,我不离开讲台,也就发现不了这么好的教育契机。  

2、课外要加强与学生的交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为的是什么?教育就是为了培养人们良好的习惯。”对于学困生的良好习惯的培养尤其重要,作为数学教师对学困生良好数学作业习惯的培养是一项重要任务。对学困生良好数作业惯的养成教育,靠集体的辅导教育效果是不明显的,只有通过与个别的交谈中进行引导,他们才会乐于接受你的引导。例如,平时批作业,我一般情况采用面批,一发现学困生有比较好或有进步的时候,就会特别给以指出表扬;当他们有不好的时候,就及时给以辅导,改正后,再给打上100。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会,这样慢慢的他们就会对数学喜欢上了。如今,我们班虽然有一部分学生成绩并不好,但他们对数学确实挺喜欢的。教师在平时要与学生多接触,多交谈,让他们愿意与你亲近,这样你对他们的指导,学生就乐于接受,对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的教育就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三、利用集体教育,强化习惯养成  

伟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要充分集体的力量,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之间相互作用、互相影响的力量是不可小视的。对于学困生数学作业习惯的养成教育,若正确运用集体的作用,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我班里有几位学生,对数学非常厌烦,特别是对数学作业更是感到头痛,作业天天都不能完成,你留他们做也很难完成,这样对班里其他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老师也感到头痛。针对这种情况,我经过思考采取了如下措施:把班里学生分成四个组进行竞赛,竞赛表挂在墙壁上,每天作业全部完成的组,奖励一颗红星。这样,每个组的组员看到自己组没得到红星,就会对影响本组的组员进行指责,没完成作业的学生受到同学的指责心里就会感到难受,强迫自己完成任务,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另外,接下来为了得到红星,同学之间产生了相互督促作业的良好氛围。如今,我们班不完成数学作业的学生几乎没有了。完成作业要求达到了,接下来就是做错作业要订正的习惯的培养,方法也与要求完成作业一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集体之间的教育作用有时比教师的说教效果要好的多。在平时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教育力、影响力,对转化一些学生的不良作业习惯会得较好的效果。  

四、注重个别差异,异化评价标准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特质潜能,《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育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其实就是强调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评价时应以激励为主,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学困生来说,要培养他们的良好作业习惯,异化评价标准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例如,在评价学生的数学作业时,我对学习成绩比较好的学生要求就高一些,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求就低一些——只要完成就可以;对字写的漂亮的学生就另外要求他把字写清楚……,对不同的学生就能得到不同的表扬激励,学困生在以往很少得到表扬,如今能与其他学生一样经 常的到 老师的称赞,使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逐渐增强,他们对数学学科也比以前喜欢多了,数学作业的习惯自然而然好多了。  

  

以上的论述只是笔者平时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的感觉,培养好学困生的数学作业习惯,对全面提高数学教学质量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参考文献  

[1]辛继湘:《探究教学的精神内涵》,《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0.  

[2]张华:《课程与教学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3]陈玉琨,沈玉顺:《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4]罗先章:《让学生的学习体验进入课堂》,《教育科学研究》,2004年第10期。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