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读”出一片新天地

作者:蓝苏萍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6-11 字体:

【摘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读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失去读,阅读就不复存在;离开了阅读,语文就失去了光彩。让我们牢牢地把握住读,唤起学生读的兴趣,把阅读融入到生活中,融入到学生的个性以及各种情感体验之中,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阅读;生活;情感教育;个性;相结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走进新课程的我们教学理念也在不断的更新。深入教学一线的我在不断地摸索着新课程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门道,越往前走我就越感受到——阅读是语文教学的生命线。今天,新课程告诉我们,语文充满了理想,语文充满了智慧,语文充满了关爱,语文充满了幸福。新课程还告诉我们,学习语文是一种享受。学生要学会学习语文,知、能、情、意并进,首要的就是能具备阅读的能力和习惯。离开阅读,语文将会失去它多姿多彩的本色;失去了阅读,语文就变得索然无味。因此,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的许多阅读课,体现了阅读教学的某些新理念,展示了教学改革的新成果,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新误区,如教师一味地以自己为中心,将一篇篇精美的课文酣畅淋漓地肢解分析,学生却离语文越来越远。怎么做才能引领我们的学生步入阅读的天地,领略语文的美妙,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读出一片新的天地呢?  

一、阅读与生活相结合。  

新课程注重学习的生活化,阅读教学也不例外,所以将阅读教学融入真实的生活中,用生活的理念来构建阅读教学的大课堂。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就有许多阅读文本是与学生的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但是由于儿童活动区域的局限,生活的积累相对贫乏,学生感受不到文本的内在意义,也就对阅读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必须让阅读教学在活生生的动态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将教材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链接、拓展,让阅读与生活相结合,让我们的阅读教学活起来。  

如人教版第六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书中讲了一个关于村民乱砍滥伐,不爱惜树木,随意破坏坏境,最后自己遭殃的故事。这样的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存在的,只是学生不留意而已。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保护坏境的重要性,在课前便布置学生回家调查:1、树木有什么用途?2、过度砍伐树木有什么后果?3、在砍树的同时我们要做好哪些事?学生经过调查,对树木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破坏环境的后果有了了解。在这个基础上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就起到了高屋建瓴的作用。不要教师多讲,学生在阅读到小村庄的人们肆意砍伐树木的句子时,就表现出激动的神情,有的对人们的做法提出批评,有的讲出了这样做的后果,有的给当地的人们提出建议。在理解课文句子:“什么都没有了——所有靠斧头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锋利的斧头。”时,学生就能说出是什么使他们失去了一切,也说出了许多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的话,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洗礼。  

再如人教版语文第二册《美丽的小路》一文,重点是让学生知道要保护环境,人人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美的行为会破坏美丽的环境。一年级的学生大都没有意识到垃圾来自哪里。于是,我就让孩子们作调查,调查的内容是:1、我们来学校走的路美丽吗?2、路上的垃圾是从哪里来的?3、你以后会怎么做?小朋友兴趣盎然地去调查,更加具体地了解到原来我们生活的环境和自己是那么的重要,都纷纷表示要从我做起,保护自己生活的环境卫生,不再乱扔垃圾。小朋友在学习中参与了生活,学习的兴趣更浓了。所以在阅读书中描写的小路原本美丽、干净整洁的句子时,学生就能读出喜爱之情,对小路遭到了破坏,变得不美时,又能读出惋惜、痛心之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阅读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培养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具有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事实上,这是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不被重视的一个问题,过重的政治色彩和复杂的知识体系使得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而能将语言能力的培养溶入到一种积极、愉悦的情感氛围中,语文教学不失为一块沃土。因此我们须在阅读教学中努力寻找各种契合点,将阅读与情感教育互相渗透,优化教学效果。 如人教版第六册《检阅》一课,讲述了波兰一所学校的儿童队员,在国庆来临之际,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在国庆游行检阅时,让拄拐的博莱克走在第一排。游行时,他们的检阅队伍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喝彩。为了让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我先让学生观看国庆游行检阅的盛大场面,再让学生了解拄拐人走路的姿势,然后让他们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让他们说说他们会怎么做?在学生做出回答之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看看那些儿童队员是怎么做的,他们做出这样的决定是有多么的了不起。在学生经过自己想法与故事中人物的决定的碰撞后,学生对课文深层的含义已经有了充分的解读,无需教师的更多讲解,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阅读与学生个性相结合。  

阅读是复杂的心智活动,包括多种心理活动过程,如感知、记忆、思维、想象,还有兴趣、情感、意志等,学生主体通过这些心智活动,可以与高尚的心灵对话,汲取人类精神文明的营养。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认知水平、心理素质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学生阅读同一文本的感受也会出现差异,这就是阅读的个性化。 “语言是人的个性赖以形成的最基本的因素”,阅读教学的个性化,不能简单理解为使学生的阅读水平整齐划一。“人的性格是不同的,人的情趣爱好,人的能力是有差异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是多元的,如果你试图使多元的一元化,使丰富多彩变成单纯一律,那就会产生荒谬异化的现象”。学生有棱有角,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破除框框,让其在自由的心境中感悟语文的美,去张扬人性的善,去探求人格的真,让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与阅读文本得到融合。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让他们亲历阅读实践,在阅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应让不同水平、不同爱好的学生都能发挥特长,把阅读与学生的个性相结合。  

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文时,我让小朋友说说,你会把荷叶当成什么呢?学生灵感的火花被点燃了,荷叶也更美了:荷叶是我的帽子,我在荷叶下,觉得整个夏天不热了。”“荷叶是我的故事书,我在荷叶上读到了许多夏天的故事。”……请你带着你的那片独特的荷叶再读一读课文。这时,孩子们就读出了许多不同的语气,有的高兴,有的轻松,真是各不相同。孩子们的独特体验是多么富有灵气呀!他们的个性也在这独特的体验中得到了放飞。  

语文教学实行大阅读语文教学,在阅读时融入了学生的生活,激起了学生情感的共鸣,又放飞了学生的个性,还语文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本来面目,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更要以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无穷魅力,进而带动语文能力的提高和整个人文素养的提升,闯出一片新天地。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