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奏”好阅读教学的“交响乐”

作者:雷建飞 文章来源:石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6-11 字体:

[内容摘要] 在“读”中能让学生学会新知,在“读”中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在“读”中能展示教师全面的教学素养。“诵读法”、“导读法”、“讲读法”、“练习法”,是阅读教学最常用的四种方法。  

[关键词] “读”中感悟 “以疑促读” “以议查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它是识字的重要途径;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作文的能力;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发展思维,提高认识。”而阅读课教法正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的手段和行为方式,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活动中,能否运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关系到能否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关系到能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其智力与能力。语文教学实践证明,倘若师资、学生、教材及学习环境基本相同,那么教学质量的高低优劣便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运用恰当。运用的方法科学合理,教学就会事半功倍,运用的方法落后陈旧,教学就会事倍功半。  

在现行的小学课本中,阅读课文几乎占教材所有篇目的一半,如何抓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无疑是摆在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一直以来我们只注重小学语文讲读课的教学,而对于阅读教学这一块,仍沿用过去讲读课的教法,致使教师身心疲惫,学生也不能把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针对这一状况,我总结自己十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将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法归纳为四种,即:“诵读法”、“导读法”、“讲读法”、“练习法”。这些方法能使学生从“读”中感悟,培养阅读能力。  

一、诵读法  

做为传统教学法之一的诵读教学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曾起过十分积极的作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多读自然晓”,朱熹、苏轼等人的这些见解,在现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小学语文教材,大多图文并茂,,可读性甚强,但由于有些学生朗读水平不高,往往读不出文章的韵味,因而阅读的兴趣也就不浓,对蕴含在文章中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掌握。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可以读带读,或播放录音、或自己范读、或让朗读水平较高的学生朗读。这样可以把学生领入“圣境”得到美的享受。如果学生自然而然地喜爱上这篇课文,何愁文章读不好?我们还可以针对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根据课文实际,采用齐声诵读、分解诵读、点名诵读、男女生对比读、接力诵读、打擂式诵读等,同时经常开展一些朗读比赛,营造一个“人人爱朗读,人人能朗读”的良好氛围。  

运用诵读法应注意:“熟、悟”,所谓“熟”指诵读程度而言,一定要让学生诵读于口,娴熟于心,一些精彩的句、段、篇,要能够准确地背诵以至默写。只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以后写的能力。“悟”就是要求学生在朗读时品评体味,思辩吸收,只读不悟,仅是死读书;既读又悟,才是真学习。  

二、导读法  

所谓导读,就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辅以点拨的教学方法。导读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较为重要的一种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培养这一能力,就是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以疑促读”,“以议查读”是导读法的精髓。  

以疑促读,“学贵有疑”“学而不思则罔”。泛泛而读犹如走马观花,感受必然飘浮而肤浅。这就要求教师通过必要设疑质询和商榷探讨,设计出能体现课文重点难点的问题,在这些问题的指导下,课文成了练习的素材。如果设计新颖巧妙、有趣,就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寻根刨底的热情。如:我在教学《草船借箭》一篇课文时,为学生设计这么一个问题:明明是诸葛亮设计从曹操处骗来十万支箭,可作者却不把课题写成《草船骗箭》,是不是写错了?  

就这个问题,如果学生不认真读书就答不上来。但仔细思考,也不难答出。这样让学生自己去读懂知识,想通问题,同时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以议查读”是“以疑促读”的下一个环节。教师设下疑问,学生带着问题去读。由于学生的个性差异,每个同学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不一致,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已见,互相研讨。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活跃思维,而且可以锻炼口才,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在议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文中的词、句、段、篇进行议论评析,培养他们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三、讲读法  

阅读课文虽然大都通俗、明白,但对于小学生而言有些篇目并非一读就懂。这时,这种边读课文边讲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即古人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一篇文章,学生也能粗略地看懂,可是深奥些的地方,隐藏在字面背后的意义,他们就未必能够领会,老师必须在这些场合给学生指点一下,只要三言两语,能够使他们开窍就行。老师经常这样做,学生看书读书的能力自然会提高”。  

为正确运用讲读法,必须注意:  

.确定好教学重点。讲读必须目的明确,阅读教学更应如此。确定重点,一要依据教材,二要根据学生,一般来说,课文要求学生领悟的精美之处,学生自读中的困难之点,便是教师讲读中的重点。  

.讲究“讲”的质量。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其教学语言必须简洁明快,而不应繁冗模糊;必须生动形象,而不应沉闷枯燥;必须严谨周密,而不应粗疏杂乱;必须富有情感,而不应平淡冷漠。同时,还应应用对比、比较、角度改换、矛盾设置等手法,或提出问题,或寻根究底,或答疑解惑,使课堂不断掀起波澜。  

四、练习法  

“练习法”能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精神。就小学语文阅读课而言,练习法有听说能力练习、读写能力练习和智力开发练习,由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练习法便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极其重要的方法。  

运用练习法应注意以下三点:  

1.目的明确,要求具体。每次练习,均应讲明意义和作用,让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求知欲望。每次训练,均应有明确的目标,并做到有布置,有检查。  

2.形式多样,提高兴趣。为了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保持其旺盛的学习兴趣,并获得灵活多样的技能技巧,练习的方式必须多种多样。既要有口头的,又要有书面的;既要有单项的,又要有综合的;既要有课内的,又要有课外的。题型也应新颖别致。同时,还要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趣的活动形式,如:抢答、打擂台、开火车等。这样练习的效果就更加显著。  

3.注重示范,注重评析。练习时,如果教师能适时地“示范”和“评析”,就会使学生学有榜样,比有目标,练有干劲。特别是阅读课后的“小练笔”,每次小练笔以后,如果教师能选出优秀的习作在班内朗读交流,并指导学生辨析习作的成功与不足之处,再加上恰当的激励,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语文教学,正如孟子所言“教亦多术”,“教无定法” 。多样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之一。因此,对于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学,除上述四种方法外,还有许多。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的时候,要认识到这些教法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其积极与消极的一面,在教学时就应该使各种方法互相补充。总之,几种教学方法,只有根据小学语文阅读课的教材实际,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综合的运用,才能收到卓越的成效。世上没有只用一个音符谱写的歌曲,也没有仅用一种教法的好课。教师只有善于恰当运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演奏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美妙的“交响乐”。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2008年第二期 北京教育出版社  

《小学语文教师》 2007年第八期 上海教育出版社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