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注重生活体验 激活表达欲望

作者:叶丽花 文章来源:马头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9-06-09 字体:

摘要:我们作文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缺少童真童趣。摆脱这窘境的途径是实现作文与生活的沟通,释放学生习作心理,注重生活体验,激活潜在的生活储备,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作文教学简单地说就是我们老师引导学生把自己生活中的内容表达出来,将生活材料用恰当的语言文字再现出来的一个过程。然而直面作文教学的现状,情感虚假,内容空洞,语言苍白等现象处处可见。这里除了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不强的原因之外,更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忽略了他们表达方式与生活学习的“自由度”,与现代生活大系统脱节,学生被禁锢在狭窄的教室里,有限的教材中,缺乏观察与积累,写作素材匮乏,导致作文无物可描,无事叙述,无情可抒,无论可谈,无感而发,情感虚假,语言成人化,缺少童真童趣。如何摆脱这了窘境,实现作文与生活的沟通。我们认为必须以大作文观为指导,释放学生习作心理,让学生在全方位开放的作文教学的空间里自由驰骋,在生活中亲手做、用眼看、张口说、用心感,只有我们抓住学生的心理,想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写学生所写,激活潜在的生活储备,打开学生生活的宝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1、命题生活化。  

学生之所以谈“文”色变,视作文为苦差事,就在于教师往往出些与学生生活体验相距甚远的“成人话”题目。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在于消除学生害怕和厌倦习作的心理,教师应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命题,要善于开启他们心灵的窗扉,引导他们写与自己生活经验有关和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1)、求“趣”  

“趣”,指作文命题富有童趣。  

小学生的特点是喜欢新奇、有趣。命题时充分注意这一特点,使作文题目富有趣味性,以激活学生的动笔欲望。  

请看看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已经一年多了。这一年来,我与你们朝夕相伴,和睦相处。早晨,我在走廊上迎接你们的到来;下午,我在走廊上目送着你们回家。你们每一张笑脸都令我难忘,我越来越喜爱这个集体,喜爱集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近来,我突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是在我脑海里一闪,像交响月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了微弱的声响,现在这愿望强烈了,发展了,时时在我心里激荡,我好想好想,好想把它说出来,可又有点难为情……  

生:“说,您说呀!”   

师:我非常想去你们家玩。  

生:流露出欣喜的神情。   

师: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  

生:流露出为难的表情。  

师: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  

生:打断老师的话,快说,快说……  

师:板书——《老师,您这样找寻我的家》  

生:恍然大悟,随即找纸找笔,跃跃欲试。  

师: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的家吧?  

一阵欢笑过后,学生们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作文与生活就这样在兴趣盎然的氛围上,非常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了。  

2)、求“小”  

“小”,指作文命题的范围、角度要小。  

作文命题范围大、角度广,学生往往不得要领,无从下笔,写出的文章面面俱到,泛泛而谈,试着把命题口子开小点,让学生感到贴近生活实际,便于消除为难情绪,乐于倾吐,些出的文章一定会有生活气息。  

如《记一个运动会》,这样的命题因题目太大,学生抓不住重点,容易写成流水帐,可以把大题目分解成若干个小题目,如《精彩的百米决赛》、《难忘的一跳》、《那一刻……》、《我们胜利啦!》……题目新颖,学生能够根据自己亲眼所见的、亲耳所听的、亲身感受的运动过程,抓住重点,注重体验,能有效刺激他们表达的欲望。  

2、形式生活化。  

传统的作文教学形式单一、墨守成规。指导——写作——评改,一切都在课内进行,费时费力,收效甚微,这种局限于课堂中的封闭式作文教学没有生机,缺乏活力。作文教学改革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封闭形式,与时代同步,向生活大系统开放,将作文训练的形式生活化,让作文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求“自由”  

新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作文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是有创造性的智慧结晶,只有开放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广阔自由的作文天地里训练习作,才能使作文教学这片贫瘠的土地开出艳丽的花朵。如同是《我的父亲》,我们一般教师要求当堂交稿,致使学生无法从生活中摄取丰富的感性表象,作文时苦于“无米之炊”,临时“闭门造车”,结果假话、空话连篇;有着先进理念的老师却让学生走出课堂,去采访父母、祖母、祖父、伯伯、叔叔,乃至邻居和同时,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深刻了解父亲,于是,呈现在美国教师面前的是一篇篇生动而富有真情实感的调查报告或纪实作文。   

由此可见,教师只有注重作文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把扎扎实实的作文训练建筑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打破习作训练在时空及形式上的限制,给学生充分思想和准备的余地,把整个习作训练融入家庭、学校、社会中去,学生作文才会有“质”的飞跃。  

2)、求“活”  

“活”纸作文训练形式应灵活多样。  

受应试教育影响,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概念化、功力化,导致作文训练单一化,单纯地追求作文高分,是师生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时代发展,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作文训练形式提供了条件。  

上网训练形式  

处在信息时代的今天,电脑网络的运用已进入到我们农村学校。学生对新鲜事物总是充满好奇。鼠标轻轻一点,为学生打开了通向遥远世界的门户,使他们接触到更多、更新的信息。因此,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与作文教学整合,让学生通过上网下载资料,精心制作作文小报及发送作品等形式,拓宽知识面,培养作文兴趣,感受资源享受,丰富生活积累。  

书信训练形式  

书信教学是一种贴近生活,具有实用性,综合性的习作训练方式,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给老师、同伴、亲人及报刊编辑等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情况或家乡近来的变化,谈谈自己的收获、见解及建议,倾诉自己的想法和感情等。如《某某我想对你说》,学生在这种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能自然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总之,只要我们释放学生习作心理,激活潜在的生活储备,注重生活体验,打开生活的宝库,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学生将走出“作文难作,难作作文”的困境,让学生真正的有话要说,有情要表,有感要抒……达到“我要作文!”的境界。  

   

参考书目:  

韦志成 《作文教学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王尚文 《语文教育学导论》 浙江教育出版社   

杨再隋 《语文课程建议的理论与实践》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