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识字伴随孩子快乐成长
美国当代美学家H.C.布洛克在他的《美学新解》中谈到:“事实上,世间任何一件事都有可能成为一件审美对象,或者说都可以对其作审美的观照。只要有一种审美的态度,任何事物(不管是一棵树,一个用轮胎或一只墨水瓶)中包含的审美性质都被人感受到。”只要我们对识字教学采取积极的审美态度就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每一个字都有它透着的、蕴含着的美。
那如何给识字教学以更广阔的天地,增强识字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如何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让识字教学成为一种美的享受,让识字伴随孩子快乐成长呢?
一、 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感受中国文字之美,感受识字的快乐
1、 感悟汉字的外形美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它是我们运用书面语言交流思想的工具。认好字、写好字,是儿童阅读写作的重要基础。今天的汉字形美、音美、意美,积聚着我国文字美的魅力。要想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之美,在课堂教学中就要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利用汉字的结构、凭借课文的情境,来创设学生易学、易懂、易掌握汉字的情境。这样可使抽象的汉字符号形象化,又可让学生领略中国文字的古代美与现代美。在教学“日、月、水、火”这四个汉字。教学“日”,先画一个太阳。提问:这是个怎么样的太阳?(圆圆的太阳)古时候我们就根据太阳的模样,创造出了表示太阳的这个字。课堂中边讲边画,边演示,把对字形、字音与字义的感知结合在一起。起初就是这么写的,后来慢慢地变得越来越像今天的“日”字了。然后再教学“日”的读音及笔顺。教学“月、水、火”三个汉字也用同样方法。这样教汉字,表形、表意的特点就充分显示出来了。儿童识字的难度在创设的情境地中减小了。更能让学生体会到中国文字的形美、意美。汉字外在的形态,使其具备了一种超越具体形象的抽象意味,即字形美。
2、体验汉字的音乐美
在教学中,我们把汉字编成顺口溜、儿歌别有一番情趣,读来朗朗上口,聆听是一种享受。如在教学中,学习生字后,编成顺口溜“玻璃易破碎,我们要当心。继续往前走,切莫回头看。”如学习课文《小鹿的玫瑰花》可以把生字编成儿歌:门前花坛栽玫瑰,抽枝条,长嫩叶,枝头长出花骨朵,小鹿高兴数花朵。不小心跌伤脚,静静躺把病养, 一瘸一拐来门外,浓密绿叶不见花,小鹿惋惜好悲伤,玫瑰白栽没看着,黄莺飞来夸好看,微风吹来夸很香。小鹿听了美滋滋,红玫瑰可香了,快乐大家自己欢,我的玫瑰没白栽。既复习巩固了生字,又使生字的学习得到了延伸,让他们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音乐美。
3、体会汉字的韵律美
汉字内在的字义,可以引发儿童无尽的想象和联想,在脑海中形成具体形象,即意美。如看见“日”字便可想像太阳,它的光与热。
当然每个汉字的读音又有独特的情态,可以组成高低回旋的韵律,如毛泽东七律诗《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支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此诗共八句,每句七字。双句押韵,各句用字的平仄都有一定的交错,语音语调抑扬顿挫,富有音律美,使诗句读起来朗朗爽口,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对于语调中的那种特有的韵味的欣赏,还往往有助于学生在情感上引起变化,从而产生联想和想像,使学生“目视其文,耳醉其音,意会其境,心同其情。”更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字组成的语言的音韵美。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更要注意汉字的形美、音美、意美三者相结合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这更能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从而感受和认识到汉字既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又是集形态美、音韵美和意蕴美于一身的文字系统。
二、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感受身边到处都是美,体会识字快乐
识字教学中渗透美育,这更促使学生的思维和创造朝着美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了他们鉴别真假、善恶、美丑的能力。形成健康高尚的情趣,逐渐塑造出美的灵魂。
1、让学生领略自然之美
自然界的事物纵有万千情态,它的美总让人陶醉。对小学生来说,可以通过识字教学中的美育,使他们真正去体会自然界的美。我们中国的汉字有一大部分指称的是自然界的具体事物,特别是象形字更是“画成其形,随体诘屈”直接以自身的形体概括而抽象地描绘自然界的景物。在识字教学中有意制造汉字与学生脑海中有的自然景物联系起来,进而体会自然界的美。
如在教学“山”时,围绕“山”这一自然景物,引导学生想象、联想或出示有关图片。使“山”这个字具体到雄伟壮阔的泰山,高大挺拔的黄山,让学生感受到动人心魄的力量;可以把它具体到延绵不断地群山,此起彼伏的山陵,让学生感受到山的淋漓畅通、活泼跳宕的情态;或者可以具体化为高低不平的丘陵,农家大小不一的土堆,体验到山的清纯活泼。在这样的细致品味中,自然界山的万种情态灵活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认识“山”字。来感受到强烈的自然之美,从而掌握“山”字。
2、学生感到社会之美
自然美通过具体的自然界景物形象地表现出来,更多地表现为形式美。而中国的汉字也有一大部分所内含的是一种审美价值。在识字教学中的美育,是要让学生看到某个汉字,脑中反映的有仅有它的字表意义,还有它所蕴含的精神内容即审美价值。如“松”作为一种树的指称;但是通过教学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它内在的审美价值:(1)可以想到松树的挺拔与遒劲;(2)生活环境的恶劣;(3)生命力强;(4)具有奉行精神……等等。又如“鸟”本是一种天空中飞翔的动物,但是通过识字教学中的美育,就可使学生想到轻快灵捷、春天、欢乐等。这样,一方面汉字的意义清爽透彻,另一方面使学生对汉字的审美把握自己的意愿、情感。这就要让学生通过识字美育,来体会整个社会带给的美。
三、通过识字教学使学生感受到课文之艺术美,感悟识字快乐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它所选定的基调,不管是欢快的,还是悲伤的;是雄壮的,还是轻柔的;是幽默讽刺的,还是赞美歌颂的。都包含着作者所要抒发的情感,表达的思想或说明的道理。都有它所存在的艺术美。如《司马光砸缸》中的纯朴美;“低头思故乡”中的思情美等等。但是这些蕴含着的艺术美,要让学生去体会,必须理解字、词的含义。那就有必要加强识字教学的力度。
把识字教学融入在具体的环境中,既能识字又能解字,而且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来感受课文所体现的艺术美。 在识字教学中让学生体会汉字的含意美汉字也是最能增加人的想象力的文字,汉字的博大精深,就在于它的内涵,看到每一个汉字,都能联想到它的意义所在。
以“跨”字为例。在教学“跨”字时,我让学生想一想,看着“跨”字能想到什么,也就是想一想“跨”字包含哪些意义,给它组不同的词,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学生略一思考,纷纷发言:“跨”可以组“跨步”,表示两只脚迈开大步往前走。 “跨”还可以组“跨越”,时间过得飞一般地快,骄傲的铁罐跨越了几个世纪后被氧化成了灰烬,而谦虚的陶罐却依然光洁如故,美好的事物永远会保持着它的美好,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做一个好学生,长大后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简单的“跨”字所展现的灵性和所涵盖的内涵,不是简简单单能概括得了的,它可以指人迈开脚步往前跨,它可以是横跨的物体,它可以是历史的车轮飞速前进,简单的一个字,其意深邃、其情悠远,这就是汉字的意义之美。
四、通过识字教学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体验识字的快乐
识字教学的审美教育不仅要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文字美的启迪,感情上得到文字美的陶冶,还要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用自己的口来表现文字美,用自己的笔来模仿文字美和创造美文字美。
从美育的角度来讲,学生说话的过程,应该是再现文字美的过程。因此,这个实践不是枯燥乏味地认读生字,强记字形,而是令学生倾心、愉悦的趣味活动。如教学了《鹅》这首古诗,就让学生自己配乐读,看图读,画画读等,这就是让学生用口头表现文字美的极好形式。又如教师在教“远方”这个词中生字时,指导启发学生造一句句子,有学生这样造“远方的小树穿起了碧绿的衣裳。”多美的句子。又如教学“爸爸、妈妈、我”这些词中生字时,让学生串起来编成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并分角色有情味地表现出来。使学生在再现文字美的实际活动中,拓展想象力,丰富领悟内容,完善对美的感受,使获得的美感得到深化,变成自己的精神财富,创造性思维是充满奇幻色彩的,文字教学应该有天真烂漫的异想天开。
汉字,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字,它的源远流长。汉字中体现出来的结构的美、音韵的美、含意的美,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的聪慧,中国历史的悠久。学生在体会汉字美的同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并把汉字的美延伸到祖国的美,把对汉字的喜爱扩展到对祖国的热爱。识字教学不但让学生学会汉字,更让学生在识字中体会到了汉字的美,得到了美的享受,并学会把美由狭义扩展、延伸到广义。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汉字“形美以感目”、“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如果教师能够把审美教育渗透到识字教学中,那汉字的美会在学生面前显示的淋漓尽致。心理学认为,如果对事物的整体感受越长久,事物在脑中留下的记忆表象也就越牢固,保持得也越长久,识字教学中美育的渗透,同样也具有这样的功能,学生如果能自觉对汉字的音美、形美、意美加以体会和感受,就能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得到快乐,从而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