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就在于阅读。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是人类吸收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丰富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造就品格。新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可见激发阅读情趣在低年级是多么重要。我们作为起始阶段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低年级学生求知欲旺盛的特点,激发起孩子们浓厚的阅读兴趣,最终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引入书的世界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我们二(1)班的每一位孩子都喜欢看书,在日常教学中,我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帮助他们尽快步入读书的轨道。
首先利用好现有的资源,创设浓浓的书香气息。我要求我们班的学生人手一册课外书,再加上去年与我们结对的杭州拱墅附小的小伙伴,为我们学校的孩子捐献的课外书,我们班的课外书也教丰富了。每周二、四两个中午,我利用午间休闲艺术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并指导学生作好摘记,摘录好词好句。定期进行评比、指导。同时,为了最大限度的满足孩子们的读书需求,我不断与其他班级进行图书对换阅读,以丰富图书角的图书。
其次是教师要以身示范,与生同读。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书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灯,——这些都取决于教师,取决于书籍在教师本人的精神生活中占有何种地位。” 因此,要让学生热爱读书,教师首先要爱读书,作为教师我们首先应该博览群书,发挥教师的示范熏陶作用,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喜欢阅读。
二、读自己能读的书,激发阅读的兴趣
读书是一个读者与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过程。假如不了解所读之书的内容,读者与作者就无法进行思想沟通;再有价值的内容,也不会让读者产生兴趣。所以,书的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读自己能读的书。
低年级学生进入了阅读的初步阶段,由于他们识字量少,有意注意时间短。因此,我并不强迫他们读什么或什么时候读,让他们选择自己想读的、能读的书。虽然他们自我的选择能力还不是很强,但只要在对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相悖的情况下,不论他们采用何种方式,都不加以干涉。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不打击他们读书的积极性,只要他们肯去读,相信能培养出阅读的兴趣。
三、丰富阅读的内容,巩固阅读的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以课堂为纽带,经常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童话、寓言、故事、儿歌、童谣、古诗等课外读物让其阅读,以激发阅读的兴趣。在具体教学中,以篇带片,扩大阅读范围,激发阅读的欲望。
例如:学了《邓小平爷爷植树》这课后,我让小朋友再去找找写邓爷爷的其他故事读一读,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学了《王二小》这篇课文后,让学生们去找一找革命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故事。虽然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他们也能通过各种渠道找来了《小英雄雨来》、《钓鱼竿里的秘密》、《刘胡兰》等故事。再如新教材的《识字七》,课文中出现了一系列从天文到地理的谚语。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的朗读、理解,引起他们对谚语的兴趣。课后我又对这一知识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收集谚语,制作小报,既能够激起他们浓厚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同时,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单元重点知识,有针对性地组织故事会、古诗背诵等比赛,检查课外阅读效果,并安排固定时间为让他们把自己最喜爱的课外读物介绍给自己的伙伴。以此来丰富孩子们阅读的内容,巩固学生阅读的兴趣。
四、以阅读教学为平台,强化阅读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最喜欢的莫过于活动和游戏了,在阅读教学中,我们也可以利用低年级孩子的这一年龄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强化阅读兴趣。比如:
1、情境表演
情境表演是儿童最受欢迎的表现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课文大多是声情并茂的文章,及富有童趣,适合用表演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表演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使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如在教学《大象博士请助手》一课时,我先要求学生图文对照仔细地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编、自导、自演《大象博士请助手》的故事情节,看学生是否把课文内容读懂了。结果学生的表演令我非常满意,不仅准备了各种道具,还把小猴、小兔、小猫的动作语言,表演得淋漓尽致,活灵活现。在轻松愉快的表演中,学生理解了小猴、小兔的言行不够文明,要像小猫一样做个言行文明的人才能受到大家欢迎的道理。
2、书画结合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学科要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结合绘画使得语文课堂生动活泼,兴致黯然。如在教学《荷叶圆圆》一课时,我布置一个特殊作业,让学生也来画“荷花”。不一会儿,一幅幅作品诞生了:晶莹剔透的小水珠在碧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栩栩如生的小鱼儿在荷叶中穿梭……看着一幅幅色彩缤纷的荷花图,我真为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叫好。在读中结合画的训练不仅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真可谓是“一箭双雕”。
3、开展朗诵、故事会等常规竞赛
通过这些常规竞赛,一方面可以检查同学们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让大部分学生在竞赛中体会到成功的愉悦,从而更进一步促进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
总之,无论开展哪种形式的竞赛,我都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进行竞赛的准备,促使他们在读中增进知识,提高能力。因为当学生充满兴趣去阅读是,他往往更加专心,在阅读过程中更加勤于思考,所以对文章的理解也就自然更加深刻,这是强迫阅读所达不到的效果,这样阅读轻松有效,所以要做一个好的阅读者必须先培养对阅读的兴趣。
于漪老师曾说:“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全面培养,并不局限在第一课堂,第二渠道有更广阔的天地……”因此,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以精读带博读,无疑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力求以课内带动课外,以课外充实课内。最终全面提高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