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音乐氛围决定音乐修养

作者:通讯员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6-27 字体:
  在德国,随便一个中学生就可能比我们音乐老师的音乐欣赏水平高,就比我们音乐教师知道的世界名曲多。他们能耳熟能详、如数家珍地给你说出贝多芬的第几交响曲第几乐章怎么怎么样.凭心而论,我们的音乐教师以及音乐学院除作曲系的学生又有多少人能这样呢?只要我们静下心来仔细分析一下其原因就不难发现,德国的孩子所处生活环境里的音乐氛围确实比我们的孩子好的太多了。当然,这与很多历史、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分不开。很多世界顶级的音乐家,如贝多芬、巴赫、亨德尔、韦伯、舒曼等都生在德国,这都并非偶然或巧合。想必德国的音乐教师肯定不用像我们这样千方百计地使学生对某一首乐曲感兴趣。在德国是由于历史等因素的影响而自然而然地形成那样一种音乐氛围,而不需要教师刻意去引导。我想,如果我们的孩子能从小在那样的氛围中长大,肯定也会达到那种效果的。既然这样,我们为什么就不能从小给孩子营造这样一种环境呢?学生喜欢流行歌曲是受外来因素的影响。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听到流行歌曲的声音,还有如电影、电视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的宣传。更何况这些歌曲能适合我们学生的口味,媒体宣传能迎合我们学生的心理。那么顺理成章地对我们学生来说,这些流行歌曲、偶像歌星真的是“挡不住的诱惑”了。其实,那些流行歌曲他们也不一定真的感到好听,只是因为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加上从小受流行歌曲的影响,人云亦云,只要是流行歌曲、只要别人说好听、只要非常流行就好听。高雅音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讲可以说是非常匮乏的。既然我们的学生有这样的心理特点,我们为什么不从小对他们进行高雅音乐的熏陶呢?比如,从幼儿班、小学就有意无意地让孩子接触一些高雅音乐。在课堂上,特别是课外时间让孩子尽可能地多听一些高雅音乐,少听一些流行歌曲特别是不健康的流行歌曲,我们的学生肯定会象接受流行歌曲一样接受高雅音乐。如果这种教育方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能形成一种教育观念,并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我想在若干年之后,我们音乐老师在上音乐欣赏课时,肯定不会再像现在这样费力了。像我们的国民素质一样,我们国民的音乐修养肯定会上升一个层次。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