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让学生在音乐欣赏中感悟“真、善、美”

作者:钟容芳 文章来源:金竹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6-25 字体:

  音乐欣赏是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开阔学生视野、丰富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培养审美能力的最直接而有效的途径。要真正上好一节音乐欣赏课实属不易。结合教学实践,我认为抓住趣味、情境、想象三条主线,层层推进,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形象导入,激发学生音乐兴趣  

  小学欣赏教学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难以持久的特点,尽量采用综合性的音乐欣赏活动,引导学生调动身体的各个感官,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围绕欣赏音乐、结合音乐的各种要素,采用歌唱、演奏、身体动作和表演等方式,“参与”到音乐中去。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将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的确,兴趣对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主要动力,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和前提。那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本学科特点,激发学生审美欲望,从而达到审美目的呢?实践证明,运用形象导入法是积极有效的,即针对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借用具体的直观艺术形象或与欣赏内容相关的故事、图画等,激发其欣赏兴趣。例如,唱一唱欣赏曲的主题或主要片段、用乐器演奏欣赏曲的主题或片断,熟悉、背记音乐主题。再如,结合音乐进行身体动作或表演,随音乐击拍、踏脚、拍手、做各种即兴动作、做音乐表演和舞蹈动作等等。采用这种综合性的、生动活泼的欣赏教学方法,可以避免欣赏教学单纯依靠听觉、过多讲述、死板乏味的现象,从而把学生引向要欣赏的音乐作品。  

  比如在让二年级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前,我先出示了一幅美丽的图画,画中描绘了一片美丽的大森林,在林子里住着许多可爱的动物,有小鸟、小猴、杜鹃和小鹿,还有骄傲的兔子和勤恳、谦虚的乌龟。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小动物,他们马上就被图画的内容所吸引。接着,我马上把话题一转,说:“这些情景啊,同学们是通过看了这幅画才知道的。其实除了用图画能画出树林里发生的故事外,我们还能用音乐来讲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吧!”这样一来,学生便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音乐怎么讲故事?怎么能听懂它呢?此时学生有了要听的欲望,教师便可“趁热打铁”,有效地进行欣赏知识的传授,从而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了。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审美意识  

  一般的音乐欣赏分为三个阶段:①官能欣赏;②情感欣赏;③理智欣赏,即产生听觉(器官功能)上的快感,再进一步体验作品所表现的情绪和思想感情,从而感觉到美,最后产生欣赏情感上的共鸣。要使学生产生这些审美感觉,就不可忽略情境创设的重要性。音乐是最具有情感性的艺术,我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录音、投影、场景,创设集声、情、乐为一体的教学情境,取得良好效果。比如让学生欣赏音乐童话故事《龟兔赛跑》,我不采用直接放录音带的方式,而是制作多媒体课件,把音乐、动物、故事解说结合起来形成动画片让学生观看,这样他们不仅用耳朵去听音乐,而且用眼睛去看画面,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情感上产生共鸣。此外,从大范围看,创造良好的情境,可以带学生走出课堂,到音乐厅、艺术馆、影剧院等去欣赏音乐,为学生随时提供音乐文化信息,使其沉浸在“美”的艺术情境之中,这样,审美情趣就会油然而生。此外,要多引导和鼓励学生去发现和体验课堂以外的情境,开拓审美视野,培养审美意识。   

  三、引导想象,提高学生欣赏能力  

  当学生对欣赏作品进行听觉感受后,便开始分析、鉴赏音乐作品的过程,即由官能欣赏进入情感欣赏,这就需要展开丰富的艺术联想。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贯彻“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及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艺术想象。音乐欣赏教学启发学生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可以有三种方式,一是由描绘性音乐引起联想,二是由情节性音乐引起联想,三是由音响感知和情感体验引起自由的想象。前两种方式比较浅显、易懂,也比较容易收到效果,较适合小学低年级使用,后一种方式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及相当的欣赏能力,比较适合在小学中高年级和中学使用。可以利用生动形象的故事、诗歌、语言以及录像、画面、幻灯等,为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音乐之间架起联想和想象的桥梁。还可以采用比较的方法,如:不同音乐情感的对比,各种音乐表现手段的对比,各种不同演唱、演奏风格的对比等等,通过比较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评价和见解。还可以引导学生用诗歌、短文、和图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会。教师要注意把握欣赏深浅的尺度,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和年龄心理特征,决不能填鸭式地讲解音乐,而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发挥其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自己走进音乐中去发现、去探求。在欣赏音乐片段《可爱的动物》时,我选择两段有代表性的音乐先进行分析,以音色、速度、力度、表情四要素为切入点,引导他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得出结论——每段音乐所表现的动物形象。然后提问。“我们是按照什么样的方法一步一步去听懂音乐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中的实践过程,自己总结出了欣赏方法。接着,我放手让学生去欣赏剩下的几段音乐,只在难度大的地方轻轻点拨一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当然,在欣赏的开始阶段,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时或许是肤浅的,零乱的,但经过多次的接触,欣赏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再加上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会逐步地懂得如何去欣赏音乐作品,如何去体验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从而展开丰富的艺术想象。  

  此外,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多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表达,并注意讲解的时机,多采用简要提示后倾听音乐、再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方法,有些作品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在倾听之后,再作探索讨论,最后由教师作必要的讲解和提示。  

  艺术美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集中体现,古今中外,人们一直通过科学追求真,通过道德追求善,通过艺术追求美。其实,好的音乐作品本身无不体现着一个永恒的主题——真、善、美。它能够引起欣赏者情感上的共鸣和对艺术美的感受,从而增强对心灵美、语言美、环境美、行为美的全面追求。我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应该以“真、善、美”来引导教育学生,使他们在欣赏过程中逐步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高尚的人生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达到通过美育全面育人的目的。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