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四年级下册科学课《一天的食物》教案及教学反思

作者:通讯员 文章来源:金竹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6-23 字体:

教学目标:
  1.积极参与讨论,初步掌握调查记录食物的方法  

  2.能通过简单的统计分析,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问题和规律  

  3.能用多种方法对食物进行分类。  

  4.发展学生的科学观念: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把食物分成不同的类以及科学分类的观念  

教学重点:通过记录、统计,发现我们一天所吃食物的规律和问题  

教学难点:食物的科学分类  

教学准备:一天的食物记录纸、小卡片若干、水彩笔、小磁铁、实物投影仪、电视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今天很高兴能给同学们上课,我们这儿有个习惯,碰到熟人都会问:“吃过了吗?”来打招呼,老师也想和同学们打个招呼:“你们早饭吃过了吗?“那你们早饭吃了几种食物啊?”(3、4个学生回答 老师适时提出问题,像馒头算几种食物)  

  2、老师:你们早饭就吃的很丰富,相信昨天一天吃的就更加丰富了,愿意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吗?  

  3、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我们一天的食物(出示课题)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记录一天的食物  

  1、师:(出示课件)那么我们一天要吃多少种食物呢,要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首先要把昨天一天吃的食物记录下来,想一想应该怎样记?(学生发言:可能说到按早餐、中餐、晚餐、零食)  

  2、提出记录要求:(课件出示温馨提示:记录要实事求事,不要遗漏。  

  按早餐、中餐、晚餐、其他来记录,小组分工每人记一个。像肉包子这种食物记作肉和面粉2种食物。不会写的可以用拼音。统计出小组内一天共吃了几种食物。  

(学生记录、老师巡视)  

  3、交流:哪个小组先来交流一下你们昨天一天的食物?(投影展示2个小组的食物)  

  问:通过刚才的交流你们有没有发现每天吃的食物有没有规律和问题?  

  小结:我们一天要吃几十种食物,一天中吃的最多是米饭、水等,每餐都吃的是米饭。  

  活动二:给食物分类  

  1、整理食物,提出要求:刚才我们发现一天的食物中有很多的相同食物,我们把这些食物整理一下好吗?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很多小卡片,请小组边讨论边把食物记录在卡片上,每张卡片写一种食物,各组推荐一个同学用水彩笔写,把字尽量写得大一点、工整一些,看哪一组最先完成?边整理边讨论怎样交流才能让其他同学听清楚?  

  2、学生分组整理、讨论。  

  3、一小组上前尝试汇报交流(把食物贴在黑板上)说说理由  

  4、师:刚才的小组把食物分成了几类,用分类的方法对食物进行统计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分类关键是什么?(要有一个统一的标准)(教师指导)  

  5、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确定一个分类标准,对食物进行分类。(出示课件)  

  6、再次汇报交流,请用不同分类方法的小组汇报,师适时补充板书  

  7、小结:我们给食物进行分类可以有多种方法,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分、食物的结构分、按味道分、按食物的来源分、可以按生活习惯分等,不管怎样分,只要在同一次分类的过程中保持分类标准的统一性都是可以的。  

  8、再次分类:看书本39页,教师要考考你们,植物类的食物和动物类的食物你们还可以怎样进行分类。  

  三、总结:  

  通过记录一天食物和给食物分类,现在你们还有什么问题想了解或研究的呢?(学生回答后出示思考:我们从食物中获得了哪些?)  

(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请其他小组的上来补充黑板上汇报不一样的食物,把它们按分类标准贴上去。)  

板书设计:  

一天的食物  

分类标准  

餐别:
1、早餐 : 食物名称(小卡片出示)  

2、中餐   

3、晚餐   

4、其他  

个人喜好 :1、喜欢的:   

2、不喜欢的:   

味道: 1、甜:   

2、酸:   

3、苦:   

4、辣:   

5、咸:   

生活习惯:1、肉类:  

2、水产:  

3、调味品:  

4、蔬菜:  

5、水果:  

食物来源:  

1、来自植物的食物(素):  

2、来自动物的食物(荤):  

《一天的食物》教学反思
  《一天的食物》是小学科学四下《食物》单元的起始课,主要由“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两个主要活动构成。
  作为一个单元的起始课,该如何把握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目标。本节课包括“记录一天的食物”与“给食物分类”这两个活动,这两个活动之间有相辅相成,前者为后者做准备,后者对前者进行整理。从教学内容来看,本节课需要学生了解一天的食物,并对我们的食物进行分类。在确定教材中我把分类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促使学生发展的切入点。在确定教学目标的时候,不仅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内涵,更要考虑本节课在单元中的作用,为后续学习打下什么基础作用,理解整个单元教材这样安排的意图。
  分类是学生在关注食物中自然而然采用的方法,而本堂课也确实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分类,因此分类的要求不必要太高,让学生在活动中自己发现分类的问题所在,让学生感受到分类标准的确定意义很大,充分利用生活经验对我们的食物进行简单的分类,以便我们更好的关注我们的食物,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本堂课的学习中,学生遇到困难有二:一是如何比较完整的记录一天的食物;二是如何对记录的内容在小组中进行交流——提出分类的问题;对于前一个问题,我稍做引导即可解决,我是要求学生根据三餐来记录,按每一个食物的名称来记录等。由于食物的数量很多,如何交流和描述,如何进行整理,并且整理的内容可为下个阶段的学习利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确定教学策略。我在执教过程中,借助小卡片要求每个组的学生把食物名称记录在小卡片上,并利用小卡片进行摆放、粘贴、汇报,这样的方式改变了本堂课原本谈话、交流的主要形式,让学生能动起来,并且随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小卡片灵活机动的优势让学生感到有趣和有效。这样,小卡片在这节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而且大大节省了活动准备的时间,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学生分类中遇到的困难。课前估计学生分类的标准和名称更多来源于生活中对食物的分类,学生分类中存在以下几下问题: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后的子项不是并列关系;分类后的子项有重叠现象。鉴于这样的情况,我在教学中采用三个层面的活动,逐层指导加深:
  第一次分类: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分;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第一次分类的交流中感受到自己的分类中存在的问题。
  第二次分类:统一标准的分类;师生共同确定分类标准体系。让学生明确标准的层次性。
  第三次分类:让学生按照统一的标准利用食物卡片粘贴汇报。展示汇报。
  在本堂课中,小卡片是一项较好的教学策略,它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到科学探究活动中,有助于达成“引导学生关注自己一天所吃的食物。”这一目标。它制作简便,价格便宜,操作方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并把几个重点探究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教学效率。
    

改进措施:  

1、记录一天的食物时,把原来的记录纸是分散的,汇报时不能很好的反映一天的食物,用双面胶粘起来,这样汇报时就可以较方便也完整了。  

2、在让学生讨论对食物进行分类前,可以先让学生观看一段超市里是怎样布置食物的,顾客是怎样通过超市里的提示进行购物的。  

3、在第一组起来汇报后,原来设计是让其他组根据他们自己的食物进行再次分类,这样由于食物的五花八门,再加上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分类,对食物的认识也比较肤浅,很难对照提出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设想把第一组的食物作为再次分类的原材料,这样通过移动小卡片更便于讨论交流不同的分类方法,也能节省很多时间。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