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课堂教学运用的初步探析
一、奥尔夫教学法在中国音乐课堂运用的可能性
奥尔夫教学法是否具有在中国运用的可能性,答案是肯定的,也可以在多方面得到论证。
首先,我们的教育事业,要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素质,为培养全面发 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而要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在普通学校中实施美育是一个重要环节。
其次,奥尔夫教学法所提倡的原本性音乐有其无穷的魅力,使人们在淳朴的原本音乐中,真正体会到个性解放和人类精神世界的深邃与辽阔。它能给人们展现一幅幅生动美妙的音乐画卷。
再者,奥尔夫认为,心中的喜悦,是儿童生长最重要的因素,而唱歌、跳舞、奏乐是启发孩子智慧的一种源泉。在这一点上,奥尔夫的思想与中国古代的乐教思想中的“寓教于乐”、“乐者乐也”的观念是相通的。
最后,奥尔夫从人本性的教育点出发,强调儿童在人的自身发展中的重要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出发,他认为音乐应该同其他学科一样地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
目前,我国正在提倡的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教育改革,从内容和方法上更突出了音乐学科的特殊性和以人为本的原则,与奥尔夫音乐体系所强调的突出人的创造精神的培养也是统一协调的。
二、奥尔夫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某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愿意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创性。重要的只是‘做’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倒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所以说要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参与到音乐中去。
小学音乐新课程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对原《音乐教学大纲》的“重双基、重结果”的教学观念进行根本性的变革。但从教学实践来看,却存在着某些不足。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一直存在着“重技轻艺”的倾向。以往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注重音乐的知识与技能训练,偏重于单纯从音乐到音乐。奥尔夫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很大的区别,音乐强调以人为本,提倡人培养,若将音乐新课程与奥尔夫教学进行整合实践,有利于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进行以下几点分析:
1.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坐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二年级教材中的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可以提问学生:“哪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在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同学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2.节奏教学: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如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中,我们可以进行这样的节奏教学。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悉,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XX X],按节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像老师这样接受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单名的站左边,双名的站右边,按节奏[走 走 走 走]和[走 走 跑跑 走]。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可以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 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体会节奏有强弱。因此,小朋友在游戏中,就很容易地学会了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发节奏。
3.声势训练:在低年级中进行声势训练时,小朋友的积极性会很高,最主要的是要控制好班级的纪律,老师适时地进行指导,不能出现放羊的现象。而在高年级的教学中,声势训练对他们而言,会觉得有些难为情,这时可以选择活动范围小、动一动小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也可以在一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也一下子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地拍、右手比左手快一倍,或者是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有程度不同的互相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值的节奏关系。个人双手操作方式与他人合作都需要具备这种既能各自独立,又能互相协调的能力。通过这个教学内容使同学们不仅学会音乐也懂得了集体的重要性。这也正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宗旨。
“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