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让鸟在天空中自由飞翔

作者:吴巧兰 文章来源:大柘镇中心小学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8-03-10 字体:

【摘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确实如此,作为我们语文教师要把真心的微笑带进课堂,把真诚的激励带进课堂,把可爱的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激励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笑洒向每一位学生,从而使语文是精彩的长篇,不是断章;让学生心灵的天空没有云彩的遮掩,在天空中快乐的飞翔。【关键词】: 真心 真诚 可爱 信任 激励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读着卞之琳的这首韵味无穷的《断章》,我似乎看到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互相牵连,不可分割的美。是的,世界是个完美的存在,我们看到树木,更应关注整片森林;我们看到那活泼可爱的小鸟,更应欣赏它们在空中自由飞翔的那份惬意。由此,我想到了课改春风吹拂下我们深爱着的语文,它应是学习活动的整个世界,是各个学科的领头羊,语文学习不应断章于教师的预设,更应联系于即兴光彩,绽放于生成的精彩。

一次即兴带来的惊喜

随着悦耳的铃声,同学们已经做好课前的准备。当我走上讲台的一刹那,我觉得教室的气氛与往常不一样,同学们都盯着我,一张张无邪的脸上眼睛发亮。老师,你今天穿得衣服好漂亮,一定很贵吧!于是三十双眼睛毫不掩饰的盯着我的衣服。我微笑的点点头,幸福写在脸上,被人欣赏、赞美的感觉真好。或许是我陶醉的样子放纵了孩子们,一时间教室的寂静被打破了,同学们的赞美声络绎不绝。面对着一颗颗真诚的心,我实在不忍打断,斥责。可是这是一堂语文课哪!怎么控制局面?我沉默了片刻,微笑的说:看来老师这件新衣服,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真高兴。可是,你们知道吗?今天有位同学也得到我的认可!教室里立刻安静下来,我指着一位平时不太守纪律的同学,说:你们看,涂文威同学,坐得多好!这时,只见涂文威胸膛一挺,坐得更端正了。其他同学不约而同的看了看涂文威,几乎做了同样的动作:挺了挺小胸膛,嘴巴闭得紧紧的,似乎在说:我们也不错!我见了,心里乐开了花,忙指着谢海波说:你们看,谢海波也在进步,他知道怎样专心听讲了。顿时,快乐与幸福洋溢在谢海波的脸上。我又审视了一下全体同学,接着说:啊,我发现今天全班同学都在变,变得更懂事,更爱听课了,咱们就来比一比,这堂语文课谁最棒!结果这节课不仅没受到衣服事件的影响,而且还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是啊,人间处处有真情,师生处处真情在。孩子们的感情纯真,喜怒哀乐的自然流露,正是我们煽情的好时机,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才能即兴的把思绪,思想集中在衣服上的孩子们带入学习当中来。我们别吝啬吧:把真心的微笑带进课堂,把真诚的激励带进课堂,把可爱的竞争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把激励的话语送给每一位学生,把和蔼的笑洒向每一位学生,让真情、真爱浓浓的充满整个课堂,那么,我们也会有意外的收获!

一次意外的尴尬

语文课堂中,提及蚁穴溃堤,我先请孩子们自己查查资料,理解这个成语。过了一会儿,孩子们找出了成语的意思:工程负责人制造堤坝。在搬运木头做支架时,其中有一根木头有一个蚂蚁钻过,负责人没有当作一回事。堤坝制成以后,那木头里的蚂蚁越来越多,泛滥到其他的木头之中。不幸终在一天发生了,那堤坝倒塌了。在理解成语后,我随口问了一句:假如你就是那个负责人,,你就在那堤坝上欣赏风景,此时,你作何感想?

一位说:责备自己,当初太不应该。

一位说:忽视小问题而酿成大祸,因小失大,教训惨痛。

一位说:堤坝都快倒塌了,逃命最要紧。(我对这位学生的回答目瞪口呆。)

真的,刚开始时,我惊愕的无所适从,随着学生们的哄堂大笑,我面红耳赤。真的好尴尬。课后,我认真琢磨——这个成语不也给我上了一课吗?让我深刻的体会到什么是学生的独特看法:它不是一两次教学设计和教师牵强附会的作态,往往是突击性的,是孩子独特个性的一种自然张扬和释放。这种个性的养成需要一种氛围,需要长期的综合施治和持续作用,甚至需要一种文化底蕴和社会环境。因此,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在课堂中笑容多一点,话语柔和点儿,能够包容孩子们的奇谈怪论或奇思异想(允许的话可进行适当引导,让他们的见解经过努力将来成为真实)。我想:只要我们能做到,课堂中的学生将不再屏息凝视的听课,唯唯诺诺的作答,循规蹈矩的思考,不再是个假作深沉的小大人,一个个红扑扑的脸蛋上写满了真情和自信,甚至爆发出一些石破天惊的独特看法!

一次心灵的反思

预设于生成的东西大相径庭,如何即兴的调整预设与生成相矛盾的场面,这是我一直所思索的,所困惑的,所实践和探究的。面对一个个充满思想活力的学生,有自己见解的学生,犹如鸟儿一样渴望自由,渴望飞翔的学生,他们随时随处都会给我们带来意外,带来尴尬,带来惊喜。预设是对课堂的一种美好憧憬,而生成则是现实,它不受我们控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我们应该用一份平常心来对待:在课堂或在课外,无论孩子们给我们什么样的意外,我们不能断章于预设的憧憬当中,应该想象到我们在上课是一道风景,可是孩子们在欣赏时也会对这道风景发表评论呀,这就是生成,正是有他们的评论,他们的生成,我们这道风景才会越来越靓丽,越来越吸引人,才能既装饰了窗子,又装饰了学生的梦。所以,学生带给我们的意外不仅仅只是上面的两个例子,面对他们给我们的不同意外,我们要试着放飞孩子的心灵,发挥孩子的睿智,培养他们的想象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语文是源头活水,不应是一潭死水;语文是精彩的长篇,不应是断章;语文是学生心中唱响得自由,只有当心灵的天空没有云彩的遮掩,每一次的学习才能成为一次快乐的飞翔。唯有这样,当语文站在桥上,不仅自己是风景,还欣喜地看到整个靓丽地世界;唯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湛蓝的天空自由飞翔。

原来语文教学可以这样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摘要】:我们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顺其自然的让学生进行阅读成长,语文成长:1、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由,为他们创设一个愉快、宽松的环境,让他们自然成长;2、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所想读,所想背,让他们的阅读和积累充满自主和个性,洋溢愉悦和享受;3、尊重学生的阅读成长,让阅读的幼苗破土而出,水到渠成;4、对孩子多一份耐心,尊重孩子自然情感的流露,提升人文素养;5、随机的编写语文教材,让语文成为孩子们的经典

【关键词】:语文教学  人文素养  冷思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新课程像那清新的春风吹进校园,滋润着教师的心田。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等新理念渐驻人心,新一轮的教改大潮波澜壮阔,课改的实验田里遍撒着革故鼎新的种子,沐浴在人文主义的光辉中,孕育吐苗,拔节成长。

然而,在课堂中,我们也不可避免地会遇上美丽泡沫的问题:

镜头一:第二册《夏夜多么美》

这是一位教师所上的第一课时。开课揭题后,学习生字,初读课文,而后进行课文的学习。令人讶异的场面出现了:学生个个读得颇有表情,所答的问题也很精彩。再配上多媒体中的动画,课堂煞是热闹。

镜头二:第九册《月光曲》

学生阅读兄妹俩陶醉于贝多芬的钢琴曲中所联想到的内容,画一画海天相接、一轮明月、波涛汹涌的大海,再让学生进行质疑:如何把这一段的意境从朗读中表达出来?继而围绕该问题展开讨论,你一言,我一语,气氛活跃。

以上两个镜头看起来很精彩,学生问、学生读、学生说,似颇为注重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理论,步骤环环相扣,镜头一中的教学虽不能说行云流水,但也可以说是一帆风顺。镜头二则在热闹中结束,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学生热热闹闹地读了大半节课。

以上两个镜头存在着两个问题:课间准备太充分了,是一堂作秀的课;没有重视文本的解读,消解了文本的深层意义,这是一堂浮华的课。作秀浮华已成为新课程的绊脚石。

其实,《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细细品味着《语文课程标准》,我们不难发现: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原来可以这样的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一)

只要一读书,老师就会急切地问,你们从中体会到了什么?生怕孩子走马观花。其实阅读是一种深刻的内心情感体验,一些感受是无法用语言传递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们积淀在孩子的内心深处,只有与自己的生活经历相撞击时,感受才会喷涌而出。孩子在阅读时,懂得什么,收获什么,体验什么,感悟什么,都要顺其自然,不可勉为其难。简单地说,当孩子们津津有味地读着《安徒生童话集》时,让他们动动笔墨”——画画好词好句,注注感受,这岂不是大煞风景!阅读是愉悦的,是宽松的,如果你给孩子们条条框框,无异于带着镣铐跳舞,而阅读也会变得索然无味。也正是这种追求痕迹化的功利性语文教学才使许多孩子因为学了语文害怕口语交际,学了语文害怕阅读,学了语文害怕写作。

语文教学虽然是为了一定的目标生成的,但绝对不是为片面地实现这些目标而存在的。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对孩子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由,为他们创设一个宽松愉悦的环境,让他们在这个环境中自然成长,收获着真正的收获。

(二)

孩子是喜欢读书的,我们应该让孩子阅读什么呢?读课本,反反复复,不厌其烦,甚至于背得一字不漏,我们还会言之凿凿:课文是经典的规范语文,如果不积累,怎么会应用呢?除此之外,还要求学生背课堂笔记,背不下来的,课间不准休息。同时,我们也自有其道:现在的语文试题非常,必须补充一些课外的知识让学生强化强化,这对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大有益处。

我们作为新课改之下的语文老师,不妨想一想:如果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积累,倒也无可厚非,可是我们到底让孩子积累的是什么呀?是唐诗、宋词吗?是名言警句吗?非也!奥运会的会旗标志是什么?口号是什么?《水浒传》中鲁智深的绰号是什么?《红楼梦》给了我们怎样的财富?这些知识是孩子们需要的,但是这些也并不是靠老师的,而是通过自己大量的课外阅读积淀的。

因此,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时,课本固然要读,但决不是学生阅读的唯一,应该腾出时间,让孩子呼吸清新空气,走出填鸭式阅读的误区,放手让孩子做野鸭子,顺其自然地让孩子所想读,所想背,让他们的阅读和积累充满自主和个性,洋溢愉悦和享受。

(三)

在课堂上,我们会经常性地问: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吗?其实,当我们问这句话时,一心想着孩子们能够理解课文,让他们自己去把握课文,学生的,我们不讲,我们讲的都是学生不懂的。但是,我们转而想想:语文课本中的课文,通俗易懂,只要用心去读,哪有不懂的,更何况,每篇课文都要吃懂、吃透,他们哪有时间云读其它书籍?一年能读几本书?如果整个阅读时间被读懂、读透的要求占据,这岂不是一叶障目,不见森林了吗?

我们的阅读教学应该蹲下身来看孩子,应当尊重孩子心中的阅读形象,尊重孩子的阅读情感,因为只有保持阅读的童真,才有童年的童话。阅读是成长的,我们要尊重这份成长,给予阳光,给予水分,给予合适的土壤,让阅读的幼苗破土而出,水到渠成。

(四)

在教学中,我们会对那些误事的孩子大声斥责:语文作业没做,只知道看电视;作业放在家里忘记了,吃饭怎么不会忘记;上课不认真听讲,长大没出息……可也正是这些孩子,让我们有着意外的感动,常常让我们反思:

——老师,昨天听到您咳嗽,要注意身体,别累着!(关爱)

——老师,您喜欢吃野菜,双休日,我去挖了一些,送给您!(分享)

——老师,今天是我的生日,希望您来参加,一定要来,我等您!(期盼)

……

这些关爱、体贴、感情的交流,常常被我们忽视,可是这不正是我们语文教育中强调的人文素养吗?这不正是新课程倡导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吗?

真的,我们不能把眼光只落在语文教学上,更多的要提升到语文教育上!在我们关注孩子学习的结果时,还要多一份耐心来倾听,考察孩子的语文学习过程,也许这里面正隐含着最自然、最真挚的人文素养,这也正是孩子们自然情感的流露!

(五)

叶圣陶先生早就语重心长地说,教材其实也就是个例子,是学生学习语文的拐杖。可是我们会把例子当成了语文教学的通天法宝,拼命地挖掘这宝库中的训练资源。其实,我们所珍视的语文教材,孩子们早就读完了,所挖掘的练习,孩子们的课课通堂堂练上都有!但是,他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仍要重复着已经会的、掌握的教材,甚至于为了这些而没有时间去阅读、积累新的知识,这真是一种悲哀呀!

语文不仅仅来自课堂,更多的来自生活之中,因此我们应该做到心中有语文”——眼角眉梢尽染唐诗宋词,谈笑间纵横经典名篇,举手投足间洋溢着浓浓的儒雅之气。于是一篇课文不但是一组相关主题的佳作,更是贮藏在学生心中的一个永恒的语文经典,也是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烙印!

做一个有底气的语文教师,做一个编写语文的语文教师,做一个身心都是语文的语文教师,让学生在您的引导下,犹如窗前的乌柏,在自生自落间,自有一份圆融、丰实的喜悦——水到渠成!

【打印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