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昌县教育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首页 >教师之窗>教育论文>详细内容

教育论文

课堂德育:找到德育回家的路

作者:苏火恒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发布时间:2007-12-20 字体:

笔者曾经阅览了一些名校长介绍德育工作经验,校长们首推的都是其学校别开生面的德育活动,大谈的也是这些品牌活动对学生思想情感的积极影响及给学校带来的良好社会效应。诚然,创新德育工作思路和方法,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让学生的身心情不自禁地浸润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道德情感得到陶冶,思想灵魂得到洗礼,精神境界得到提升,善莫大焉。但德育活动是不是德育的主阵地呢?
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但由于德育内容的多样性、内涵的丰富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成效的迟缓性,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头绪纷繁、途径单一、措施乏力、效果欠佳。故而才有许许多多的学校在探索德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德育活动就是近几年备受推崇的思想品德教育新方法之一。可是,一所学校的德育活动无论多么丰富多彩,它不可能是日常性的、常态化的,而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经常性的反复强化。再则,全校性的大型德育活动,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自始至终地参与,多数情况是少数人活动多数人观看。其三,有关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条款那么多,我们不可能把每一条都“具体化”、“活动化”。这样看来,德育活动也有其局限性,它也仅是达成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之一。

探究德育的内涵和本质,找寻德育的规律,我们就会发现德育的主阵地应该是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形成技能和方法、提升思想道德水平的主要场所,课堂学习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学生在课堂上所耳濡目染的将会潜移默化地反映到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课堂教学的灵魂是育人,抓住了课堂,才抓住了“全员德育”的精髓,才抓准了学校德育的命脉,才找到了学校德育回家的路。

要抓好课堂德育,充分利用好课堂这个德育的主阵地,以下“四个意识”必须强化。

第一,教师的德育意识必须强化。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理念。

第二,教师的德育课程意识必须强化。必须摒弃过去那种狭隘的课程观,以为课程就是传授知识,而要把德育视为课程内容纳入自己的教学之中,在引导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熟悉过程与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恰到好处地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教师要善于变德育为“涓涓细流”,使其伴随自己的教学,长年累月地浸润、滋养学生的心田。

第三,教师的表率意识必须强化。教师是学生心智启蒙、培育、发展的导师,是学生心中睿智聪颖和德行高尚的人物。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乃至衣着服饰都可能是学生关注、品评、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从外表到内心都必须是学生的表率。

第四,德育评价意识的更新必须强化。教育主管部门考评学校,学校考评教师,一定要有一套真实反映德育实效的科学评价体系。那些能为学校形象增添光彩的德育活动固然应该肯定和表扬,但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常态德育效果: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道德品质、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只要我们的考评人员少听报告,多进教室、阅览室、实验室、寝室……走进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天地,你就会明白学校的德育仅凭德育活动是不够的。

德育工作的方法确实需要创新,但这种创新应植根课堂,植根课程,依靠全体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才能收到实效。

【打印正文】